阿朱護父身死、喬峯負國自戕、阿紫殉情跳崖。《天龍八部》一書中以喬峯為代表的一派人物大多不得善終,是性格所致,還是命運弄人?


其實難道樓主你不覺得其實蕭峯是個不喜歡女人的男人,他天生厭惡男女情愛,對康敏才沒什麼感情,愛阿朱完全是因為她是自己成為武林公敵後唯一的願意支持自己的,蕭峯報答她才愛她,而她死後,蕭峯拿她當擋箭牌,就可以永遠快樂的拒絕所有女人,安心過他不近女色 喝酒 打熬身體的日子


寫人物要緊在把人寫活,寫成實實在在、栩栩如生、恍然是身邊人的感覺。人活了,他的故事和生命作者就控制不住了:開始塑成了什麼樣的性格,什麼樣的結局就等著他。

喬峯大丈夫一世,偏身處民族國家的漩渦,那種時代背景下,沒有更好的結局,只能是悲劇。

段家的阿朱阿紫,說的高些,兒女情長敵不過國家大義,說的低些,為戲劇衝突而出現的。

其實一切的,在天龍八部序裡面都寫出來了:「眾生相」而已啊。


性格所致也好,命運弄人也罷!

整篇小說就是在傳遞傳一層思想: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佛教七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天龍中的一眾人物,等無不處於「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的泥潭之中。

最後解脫方式 :

死(蕭峯,阿朱,阿紫,遊坦之)

瘋(慕容復)頓悟(鳩摩智,蕭遠山,慕容博)坦然接受(段譽,虛竹,王語嫣)

曾記否:

「塞上牛羊空許約」

「願與君共泛太湖,此生此世,永不到岸」「姐夫,咱們再也不欠別人什麼了,我一直想你永遠和我在一起,今日如願了」。

每讀一遍天龍,都令人唏噓不已!


阿朱死前的喬峯是個熱血青年,腦子一熱舞起降龍十八掌就大殺四方。阿朱死後的喬峯開始度過一段迷茫期,漸漸的領悟成長的意義,逐漸明白個人英雄主義雖然精彩,但是於大多數百姓來說是禍,開始懂的放下,看淡功利,成為蕭峯。其實就金庸系列的男主而言,凡是豪邁過人萬人景仰的大英雄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喬峯、陳近南、郭靖)因為背負太多,註定拿得起放不下。而那些放浪形骸的浪蕩子卻都逍遙快活,美人相伴快意人生(楊過、令狐沖、張無忌、石破天、段譽、虛竹)這些人看似呆傻愚鈍,每遇危機都是靠冰雪聰明的女主化險為夷,實則大智若愚,既然大勢不可逆,何不順勢而為,既得美人相伴,又了卻世間俗事,快樂了此一生。而阿紫的悲劇可以說是錯誤的時間遇到錯的人,如果她遇到的是阿朱死前的喬峯,也許結局還不至此,可惜她遇到的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蕭峯,兒女情長早已被蕭聖人置之度外,阿紫又深陷其中自我沉醉不肯自拔,最終在雁門關那樣一個環境,世人皆知你阿紫喜歡蕭峯,蕭峯為天下自盡很大程度上是你阿紫害的(蕭峯中毒沒能帶阿紫脫身),現在唯一為阿紫撐腰的蕭峯死了,眾目睽睽,阿紫也只有死路一條了
有情皆孽,無人不冤。在喬峯最需要信任和關愛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無條件愛他的阿朱,託付了自己剩下的所有兒女私情。而阿朱,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一眼愛上了這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陰差陽錯之下能夠與自己心中的偶像私定終身並且獲得了他僅存的幾乎所有的愛。同理阿紫,被自己姐姐坑慘了。
命運所致。命運讓喬峯錯認仇人,打死阿朱,讓阿朱留下遺言照顧阿紫。他們都算是在命運中苦苦掙扎的人。人生如爐,誰不是在苦苦煎熬!

謝邀。

寫阿朱之死,我到現在也不是很明白。但無疑加深了蕭峯這個偉大人物的悲劇性。

蕭峯負國自戕,是這個英雄人物性格使然。不累天地,不負家國。

阿紫只是故事的一個引線,引著蕭峯向北而行,對蕭峯的性格和命運影響不大。

我猜想,金庸寫阿朱之死,是有意為之。這個天神般的人物,註定要毀滅在自己的英雄性格中。
個人認為,這是為了突出喬峯的英雄性 阿朱在喬峯最悽慘時與他相依為命,結果死了。阿朱死時,喬峯在阿朱墓前說:「蕭大哥這就來陪你!」但是被蕭遠山阻止,後斷然醒悟。不僅寫出了喬峯的血性,還有種英雄回首的豁然感。 喬峯受阿朱之託照料阿紫,我記得黃日華版,主題曲裡面有個畫面,喬峯在長白山的風雪中用披風裹住被自己誤傷的阿紫。天闊闊雪漫漫共誰同,英雄情懷高漲。 如果非要說是性格所致,還是命運弄人。既有喬峯在親情方面的固執與血性,也有他在道德方面的頑固。
為了增加戲劇衝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