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人士用語言來描述音樂時,可以多留心一下自己所描述對象的「性質」。就像我們描述某個物體一樣,音樂只是一種抽象的「聽覺物體」。

不懂音樂的人,聽到一首新歌出現一段似曾相識的旋律,就有可能說「哎呀這首歌抄襲」之類的話。實際上這只是感受到了「音樂元素」的一部分。

音樂元素包括了諸如和絃、旋律、節拍等細化的內容,也包括諸如風格這樣包含有複合內容的描述。

所謂4536251指的是在編曲中常用的和絃走向,描述對象是「和絃」。而不是提問中所指的「旋律」。

這幾個和絃通常是:

F G Em Am Dm G C

確定了這幾個和絃,通常只是創作的第一步,或者創作過程中的某一步。

就像繪畫時決定要用什麼色號一樣。不同的和絃也有不同的「顏色」。

「4」可以是 F和絃 也可以是 Fm、Fm7、FM7、FmM7、Fm7b5、F7b9等等等等。

「4」指的是某個調式的「第四級」,在第四級上,我們可以根據創作需要編配各種各樣的和絃。

回到提問。

薛之謙的歌,很多確實運用了所謂「4536251」的和絃編配方式,但在編曲上,不同首歌還是能夠呈現出不同的音樂效果的。

舉個副歌部分都是「4536251」的栗子。

比如《剛剛好》的第一遍副歌部分,採用了鋼琴伴奏。第二遍副歌鋼琴伴奏的節奏發生變化,並且加入了鼓組、貝斯、弦樂。整首歌主要採用了電聲樂隊的經典配器。

再看《曖昧》的副歌部分。速度較上一首緩慢,配器方面採用了厚重的合成器低音、合成器和聲音色以及合成器主音音色、鼓組。整首歌的伴奏部分給人一種溫暖、綿長又被低音給牢牢撐住以及簡單的鼓節奏帶來的緩慢的律動感。

僅看這兩首歌曲同樣「4536251」部分,就能很容易聽出使用了同樣和絃的兩首歌可以製造出不同的聽覺效果。這些不同體現在編曲的速度、大小調、調式、配器、音色選擇、伴奏肢體以及廣義上的「聲音出現的時機」等各個方面。


  1. 有的人只聽過幾首薛之謙的歌,所以會覺得都一樣。因為老薛情歌偏多,所以大家會覺得他寫的詞都跟感情有關,那自然而然曲子風格,曲都一樣。

在這裡澄清一下,薛之謙並不是所有的歌曲都是感情,像《配合》《摩天大樓》等歌曲都寫的他認為的某個價值觀。

而且曲風也不一樣,舉例:《病態》,《配合》,《怪咖》等

之所以大家會覺得都一樣,可能是因為他更出名的歌曲都是寫情的。

2. 當然也會有人因為黑而黑,第一點是可能大家不夠瞭解他所有的歌曲,這很正常。但是這一點我想說有的人專門找一些曲風相近的歌來說事。我覺得不能只看相近的,而不看那些其實曲風完全不一樣的。大部分大家總拿來說的都是流行曲,可是薛之謙是更喜歡他自己想講述的那些歌。而且其實無論是誰在某個階段都會有一定的相似。自然每個人有不同的階段,所以不相近的歌也有很多。

就先寫到這!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聽聽老薛剛出的新歌!《天外來物》目前為止本首專輯中他最愛的。《不愛我》寫出了愛情裏的無奈與糾結。《小尖尖》和韓紅老師合作的歌曲,講述了一對在年輕時錯過但在老年時美好相遇的故事!

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


我只覺得b站上那個up主colinzang,做過「五分鐘製作xx式歌曲」合輯,先前做過花粥的,薛之謙的,吳亦凡的,等等,此類視頻有極強的輿論導向作用,大部分產生「薛氏情歌」沒什麼水平這個感想和概念的人大多有看過這種所謂的教學視頻,實則在一踩一捧:踩薛之謙花粥之流,捧抬一下自己,然後甩出自己的網易雲賬號收割一波流量也好,粉絲也好,等等。這個人的水平只能說將將及格線,或者好聽點叫他很懂觀眾的痛點,懂得觀眾想要看的東西。他做歌的時候對於這首歌裏樂器的組合,段落的組成,和各種一首歌裡面的所謂「葷素搭配」避而不談,單純套旋律,套歌詞,那對於音樂製作人來講自然易如反掌。

當然,你說花粥抄襲,薛氏情歌換湯不換藥都是ok的,因為的確存在這種問題。但是colinzang的做法的確不可取,且非常帶節奏。

一首能霸榜很久的歌,總歸不是套套4536251就能寫出來的,它摻雜了太多的因素。說個有意思的國外搖滾樂隊,名字叫ringo deathstarr,很有「小聰明」地蹭了一下披頭士的名聲。樂隊的水平和歌曲製作能力很強且很特殊很獨特,但是在所謂「搖滾已死」的年代想要火,是很難的,光靠技術和想法完全不足以支撐樂隊的發展。借用一下前輩的名聲自然是個不錯的選擇。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表明,一首流行曲,不是光用旋律就能打發,就能草草的火一把。這也是為什麼我個人非常厭惡現在泛濫的dream pop和r&b。


如果你仔細去研究的話

1.4536251很難

2.幾乎每個歌手都好像曾用過4536251

我前幾天還看見有人說華晨宇的歌都是4536251,真是無語,不要聽那些連4536251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的人瞎說。

最後瀉藥~


因為半桶水才晃蕩啊。

薛之謙的歌確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但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4536251這個和聲進行是個很好理解的東西,大部分人刷刷知乎就能明白這是什麼東西。這個進行比較好聽,在人人都寫1645的年代,出來一個這個還算比較高級,但是用多了難免大眾化,簡單來說就是俗了。

但是一個作品的組成不是隻有一個和聲進行,我相信說他只會玩套路的,半數以上都不具備分析音樂的能力。都是人云亦云,聽別人說這廝只會4536251,然後自己一查還真的好多都是4536251,就默認了這種觀點。音樂別的部分呢?旋律,配器,律動,織體,段落設計等等這些別的元素,好像都不存在一樣。

他就會4536251,這句話我覺得作為專業人士的調侃不為過,但是對小白會有一定的誤導,因為不是人人都懂音樂的。就像調侃某川姓手風琴大師傻了吧唧的沒什麼,但別真就以為人還沒你聰明,偏信則暗,兼聽則明。


如果這些人有10分之1能聽出來什麼歌用的是4536251,就不會有這麼多跟風的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