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主理人的國籍嗎?像bape、readymade這樣的到底是日潮還是美潮?而James Jebbia如果是個日本人,那supreme算日潮還是美潮?


比較籠統地分析就是題主提到過的以主理人的國籍或者是品牌的創立地點來分,樓主提到的如果James Jebbia是日本人的話,想必他在日本文化的浸淫下也會創造出和supreme風格大相徑庭的品牌吧。

個人比較瞭解日潮,以個人拙見對日潮的風格稍微進行一些淺薄的討論,如果有不同意的咱也友善交流,別說著就開噴了哈。

如果按風格來分的話,visvim,kapital代表的阿美咔嘰,Wtaps和NBHD代表的軍裝or工裝,或者是C.E.代表的這種比較迷幻的感覺都算日潮的代表性風格了。但是Bape雖然是日潮但是帶著很強的美式設計風格,除了每次交作業一樣發的唐裝hoodie和襯衣。

WTAPS

kapital

C.E.

個人覺得readymade主理人細川雄太的這種舊軍布解構重組的風格還是蠻日系的,就像日本的boro一樣,只不過材料從日本古布換成了二戰軍布罷了。和readymade創作理念相似的比如專門做古布reconstruction的品牌kuon,或者說COTD也有古布解構重組的產品,樓主如果感興趣都可以去看一下。

kuon

Readymade x Takashi Murakami

COTD

如果題主還有關注一些比較小眾的日本品牌比如說lafayette的話,會發現設計完全就是很偏stussy或者supreme的設計風格啦,所以風格來說日本品牌確實什麼都有涉及。

再說說別的日本品牌的風格。

個人覺得很多日本山系的品牌比如nanamica和white mountaineering都把戶外和休閑結合的很好。新興的品牌poliquant和def都也在純機能風中融入了一些現代潮流的元素。

nanamica

所以日潮,美潮個人覺得和風格的關係還真的不是很大,也就是代表一個主理人的國籍或者品牌創立的地點,除此之外的含義還是比較少的。

如果一定要分美潮和日潮的設計區別,不如去看看很多美國品牌專門開的日本支線或者日本品牌的美國支線,比較一下?比如TNF美國本體和紫標支線,Converse和Converse Tokyo,visvim的ICT和Contrary Dept. 或者說看看很多被日本收購的美國品牌的前後變化,例如Rocky Mountain Featherbed.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834661?

www.bilibili.com

可以看一下日潮40年演變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 日潮 是從美潮演變成日本乃至亞洲的潮流 說的明白點 日潮更適合亞洲人 尤其適合日本人 而美潮 最早 也是適合美國人為主


美潮分為紐約為代表的滑板文化潮牌(supreme)和西海岸的衝浪文化潮牌(斯圖西,中指貓,火焰,HUF,鑽石,empire等等),西海岸也兼容滑板文化。一個首要明確的概念是,潮牌這種服裝模式,核心不是服裝本身,而是其所代表的一種市民階層亞文化。服裝反而成為了這種亞文化的周邊產品,是這一文化傳導的媒介與宣傳品。愛上潮牌的年輕人,往往最終也會愛上滑板。supreme,palace無不如此。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潮牌當中,面料往往不加揀選馬馬虎虎,設計圖案,寓意的地位卻那麼重要。

相比之下,日本的那些品牌,稱之為潮牌就顯得有些勉強了。首先日本人沒有很搞懂潮牌是與時裝涇渭分明的模式,所以可見的,還是以服裝為中心,附會上一些滑板,嘻哈等美國元素,就叫做「潮流」了。

其次,日本的工裝,也就是美軍土布,要說體現了什麼文化,那也是戰敗文化,投降文化。BAPE的鯊魚頭帽衫,靈感來源就是親自轟炸,打垮他們國家的飛虎隊戰鬥機的塗裝。

最後再擺明一點。潮流的本質是本土文化。英美把他們的本土文化通過潮牌推廣到中國,我們看著「新潮」而已。否則怎麼解釋supreme,palace頻頻體現的復古感?那是西方人在回望自己流行文化的歷史,對自己國家市民文化的由衷熱愛與致敬。這裡指向日本人犯的第二個錯誤。這個錯誤,亞洲人都在犯,原因是沒有文化自信。

所以中國人做潮牌,思維也應該是運用中國元素設計,把本土市民文化推向國外。潮流往往不是新事物,但一定是流動的事物。


美潮:重複設計與飢餓營銷

以 Stussy、Supreme、HUF、Undefeated、THE HUNDREDS 等為首的美潮,「潮」「酷」的印象仍在,但套路用得多了,其市場也開始呈現疲軟之態。

和奢侈品牌稱兄弟,出不完的聯名款和限量款,卻不見有多少設計上的新意,質量更沒什麼好說的。還有些美潮的衣服質量已經不能說是不好了,基本上穿一次就報廢。

日潮:精工細作與文化聯接

日潮最開始也受了美國文化的影響,但後來慢慢演變成很符合日本文化氣息的特色,日本人注重品質和品牌的厚重感,對細節要求非常高。自然可能就會覺得質量非常重要。自 2000 年創立以來,始終堅持傳統頂級手工藝與高品質材料的使用。

而一直勤懇紮實的日潮這邊,有 Mastermind JAPAN、EVISU、NEIGHBORHOOD、Fenom、WTAPS 等為代表雖然美潮衣服質量一般,但卻款式豐富,有著無限的發揮空間。比起日潮,美潮懂得街頭那羣狂野、率性的年輕人。

潮牌最重要的,是品牌文化。 不管日潮和美潮怎麼相看不慣,其實大家都是玩潮流,都是熱愛潮流文化。

一個logo一個符號背後都是自由靈魂。沒必要非得鬥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有時候其實可以大家相互相輔,不一定美潮的就一身美潮,日潮的就一身日潮。


我個人認識文化決定的 行走在你所謂的大美帝街道上 你可以隨處可見美國掉襠文化的黑人 穿oversized的工裝褲 拖著露著大屁股的肥仔褲 戴著又長又大的厚重的大金鏈子 他們認為越是這樣越swag 這也是美潮最本質的文化特質 而日潮呢 隨著七八十年代美潮工裝褲飛風格傳到日本 日本在其基礎上解構風格 用其亞洲風格重新定義 最經典莫過於wstaps neighhood 你會感覺這更符合我們的亞洲文化 個人愚見


日本可能沒有潮牌,但日本真的有時裝


日潮是美潮影響下誕生的,日潮穿搭我覺得更精緻些,可能也和日本文化有關係,元素上也是很常見貼布藍染刺繡等,更適合亞洲人穿。美潮感覺是生活狀態更隨性隨意些。而且美潮的穿搭配飾更open些,日潮內斂有底蘊。


日本人和美國人身材不同,文化導致的元素不同。日本潮牌主要以修身為主,有些是也做廓形,有明顯的亞洲元素。美國的潮牌文化多發源於黑人文化和舊學院風,主要以大碼為主(不是廓形)。

以上是日潮和美潮的區別,但是並不是說日本只有日潮,這只是對風格的劃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