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看了一些答案大部分都在說效率比時間重要。

根據我的經驗,有些不同的觀點。

先說結論:效率很重要,但是如果只認為效率重要而忽略了時間,那一樣無法達到目的。

--------------------------------------------------------------------------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

學習是將外部的信息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可以在以後自由運用。

我們的大腦不是電腦,通過優盤就直接能把信息拷貝到硬碟裏。

人的大腦是由很多很多神經元構成的,學習本質簡單來說就是訓練這些神經元,讓他們有類似條件反射的狀態。

在《學習之道》中,作者與很多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們一起研究了一下人的記憶機制。

人的大腦只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叫做專註模式(focused mode),另一種叫做發散模式(diffuse mode)。

專註模式:把精神集中在已在腦中形成緊密關聯的事物上,遵從你曾練習或經歷過的老路子。發散模式:鬆弛狀態讓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相互聯絡的結匯,反饋給我們寶貴的靈感。

效率對應的是專註模式,見到一個新的知識,就將大腦中的神經元組成神經環路,不斷加固,就是一條記憶痕跡(memory trace),這個記憶痕跡將與很多相關記憶連結在一起。與相關記憶連接的越多,記憶也就越深刻。最終這些神經環路會組成一個學習模型,未來接觸了某些信息觸動了這個模型中的某個點,那由這個點激活這個學習模型,也就是我們理解了這個知識。

多次強化學習模型,在構造神經模型的起始階段至關重要,如果不強化,學習模型很快就會從腦海中消失。因為剛建立的學習模型並不是很穩固,時間長了不激活這些神經元,那麼這些神經元之間的聯繫就慢慢斷開了。

看最強大腦時,有人的心算速度可以超過計算器,7位數x7位數幾秒內就能直接得出結果,還有的人可以幾十秒記住打亂順序的一幅撲克牌,這些都是在對大腦進行極致的訓練,選手們大腦裏的學習模型已經非常穩固,但是在比賽前還需要大量的訓練,讓這些模型更加穩固。

發散模式能讓你的學習更有深度和創造力,產生靈感。注意力沒有專註在某個學習模型上,而是在整個大腦中漫遊,後臺掃描大腦中所有的學習模型,直到找到一個類似的,這就是靈感,也就形成了相關記憶。

在《學習之道》這本書中舉了個愛迪生的例子:他遇到棘手的問題時往往先去小睡一會,拿著球坐在躺椅上,身邊放個盤子,逐漸放鬆,進入發散模式,一旦睡著,球滑落到盤子裏,驚醒,抓住思維碎片,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實際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顯得學習能力強,效率高,記憶力好,橫跨多個學科,每個領域都做出了成績。這些人更加擅長將新知識關聯到自己已知事情上,他們腦中的學習模型越多,對於新知識就理解的越快。

所以,這樣看來,學習實際就是在腦中建立學習模型,而建立學習模型就像是砌牆,知識就是由專註模式打包成磚,然後由發散模式的水泥粘接在一起。如果只有磚,是不會穩固的,而只有水泥,也沒有。只有磚+水泥+時間才能砌成穩固的牆。


學習效率高了,做同一件事情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就會變少。投入做同一件事情的時間多了,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習效率自然也會提高。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如果現在還沒有好的辦法提升學習效率那就多花點時間去做事情積累經驗,終究能找到合適的方法。等到效率提升了就可以節省出來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了。


學習效率比學習時間重要

提高學習效率的小竅門

1、提高效率最關鍵的就是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玩好,學的時候學好,而不是耗在那等時間,非得等到10點、11點的時候才能收心有幹勁。桌面上一堆作業一堆要寫的卷子,有的人喜歡從難到易,有的同學喜歡從易到難,順序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選擇一樣做下去。

遇到不會的題目馬上看答案,也可以看我們的作業幫app搜題、答疑,都能快速的找到答案,看懂答案喫透問題,繼續往下進行,而不是遇到不會的題目卡在那,發獃溜號,那樣真的很浪費時間。做完一項之後,開啟下一項,一鼓作氣,在自己心理面就要有一個這樣的意念,不能拖延不能消極。

2、提高效率就要做到有舍有得,捨棄難度極高的題目,與自己水平相當的題目做到不丟分

一道難度極高的題目,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去挑戰一下。如果你在做完中考、高考試卷前面的題目之後,還有充足的時間去解決最後一道難題,這樣的難題當然值得去挑戰,因為它會給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題目做起來都很困難,那麼,挑戰這樣的難題,不僅不會有結果,還是讓你減分——因為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做那些你本來可以拿分的題目。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太簡單的題目不要去做,太難的題目也不要去做。讓高手去做12道難題吧,我們只做12道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行了。等我們把中等難度的題目做熟練之後,你自然會發現,原來很難的題目已經不那麼難了。

3、別太迷信定製時間表,要根據內容安排時間

有的同學喜歡頭腦發熱的制定時間表,排的密密麻麻的,從計劃表上看,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原計劃用半小時背一篇英語課文,誰知用了40分鐘還沒有背完。這才發現時間不夠,連忙放下英語課本,拿起數學題做了起來,還沒有做幾道題,發現背政治的時間又到了……總之一天下來忙了半死,計劃的任務還是沒有完成。

這樣就會產生一種挫折感,一來二去的就對自己沒了信心,老感覺計劃趕不上變化,於是越來越難以按照計劃學習,不久又過起了原來那種雜亂無章的生活。要根據內容安排時間,面對於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預留相對較多的時間。

4、善於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手段

比如下課的十分鐘,你規定自己做十道英語選擇題,你剛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學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斷了,聊了一會兒又提起筆做第六道,到上課的時候只做了八道,看似你做得不多,但是你確實收貨了八道題目的知識量。一天天一點點的累計起來,相信你的基礎知識會得到極大提高。


效率與時間哪個對學習來說更重要,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時間與效率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效率的努力是無效的努力,沒有時間的積累,也難以出學習成果。

如何解決既有效又合理安排時間學習呢?

抓住重點,以點帶面。以初三迎接中考的孩子為例。 利用最後的寒假安排複習,有計劃的分解落實八門課程的複習時間,保證每門功課都不拉下,但又要確保薄弱功課的複習。分配給薄弱課程複習時間需要多一點。

提高效率,必須講究方法。現在在市面上有很多提高效率的書籍,可以買過來學習。

推薦《高效冠軍》《只管去做》和《小強升職記》這幾本提高效率的書,跟著書一步一步做,養成高效的習慣,有助於改善學習和生活質量。


謝邀

我覺得學習效率更重要

在必要的時間保證下,高效率的學習可以更快更深地掌握知識

我舉個高中時候的例子,我高中有一門選考科目是歷史,歷史這科目大家都知道,有一些純粹需要記憶而非理解的知識點,比如某某人在某某年份做了什麼事。

我當時有些知識點實在記不住,就編了一些順口溜記這些硬骨頭,比如 一七六三七戰完,巴黎和約英勝法;海上霸權一手掌,世上最大殖民國。(可能有點記錯,意會(?˙ー˙?))

事實證明,那些早晚讀發複復習的現在都忘光了,倒是這些順口溜莫名其妙閃過腦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