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飲食問題是父母最為關心的,只要稍微有點吃得不好,父母立即就會擔心他長得不好或是生什麼病了。然鵝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飲食問題的主要「責任人」並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父母應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在孩子的飲食上以及對待孩子的教育上是否出現問題了。

誤解一:以為孩子食慾不好就是厭食醫學上對孩子厭食症的診斷有一個標準:

1、厭食時間: 6個月以上(含6個月)。

2、食量:蛋白質、熱能的攝入量不足供給標準的70%-75%;礦物質及維生素的攝入量不足供給標準的5%;3歲以下寶寶每天穀類食物攝取量不足50克。

3、生長發育:身高、體重均低於同年齡人正常平均水平(遺傳因素除外);厭食期間身高、體重未增加。

4、味覺敏銳度降低,舌菌狀乳頭肥大或萎縮。5、一般的厭食時間應持續2周以上。由此可見,很多孩子的飲食問題不能認為是「厭食」,更談不上患了「厭食症」。誤解二:偶爾不吃某種食物就是偏食孩子偏食或不吃某種食物,有很多原因,如食物口味可能不適合孩子;色澤不夠吸引孩子;又如有的孩子初吃某種食物時吃得很少,父母就認為孩子對這種食物不喜歡,於是就再也不買這種食物,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不吃某種食物的習慣。我國大多數家庭膳食以穀物為主,孩子吃的食物也往往受父母飲食習慣的影響,如果父母有偏吃某種食物的習慣,也會影響孩子的食物結構。

除此之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心理問題,也會出現偏食厭食的情況。

先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位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她的父母忽然告訴她說要離婚,正在辦理離婚手續。而在此之前,她絲毫沒有感受到父母有要離異的徵兆,因為父母在家幾乎就沒有吵架和衝突的出現。父親的離開,讓她對母親充滿了憤怒,她開始在家裡指責和挑剔媽媽的行為——如果媽媽不這樣,也許爸爸就不會離開了。某天開始,她忽然為了保持身形拚命的節食。女孩的媽媽為這件事情感到頭疼,媽媽一直想告訴女兒,其實她一點也不胖。但是女兒根本不理睬媽媽的說法,她們甚至也會為了這件事情起爭執。用這個女孩的話來說,媽媽對於她不吃東西這件事情,沒有絲毫的辦法。而這又是她生活中唯一可以做主的事情。

慢慢的,她的體重開始下降,起初只是消瘦了一點,

後來是瘦得嚇人,頭髮大把大把的掉,月經也停了,最後被父母強行帶去醫院治療。她被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

厭食症是一種奇怪又可怕的病。

為什麼一個人會拒絕食物,甚至拒絕到要餓死自己呢?我們都需要靠食物來維持生長發育,而停止進食,意味著身體的新陳代謝、成長發育都會因此緩慢或停滯。如果從精神動力學的角度來解釋的話,在某種程度上,這代表了一種不想成長的目的:即,如果我不吃東西,我就可以不長大了。如果我一直沒有長大,父親就會重新回到這個家庭。這種感覺,就像是厭食的小孩子,總會被父母追著喂飯吃的樣子,成年人都喜歡哄著孩子、逼著孩子多吃一點點。厭食,就有種妄想自己可以退回到嬰兒時期,厭食行為,則是這種妄想的潛意識象徵化的表現。

發生厭食症的一個常見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在生活中失去了一段重要的關係。

比如,這個女孩,她潛意識裡覺得她失去了父親。所以,拒絕食物,其實是在拒絕成長。

我之所以舉這個例子,其實就是想告訴家長們以及題主,孩子不吃飯的原因很多,作為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小的話,控制零食。一點點也不要給。做一點漂亮的菜品。幾天還是這個情況,就去看醫生。

十幾歲的話,就不要讓他閑著。讓她做一些事情。這樣一般是對生活沒什麼意思。讓她做點別的事情。控制玩手機之間。控制零食。


平時零食少吃,甚至不吃,多運動


孩子如果沒有出現什麼不適,就是吃的少,不要緊的。我還見過吃的更少的。不過也要因人而異。


這很好啊 吃得少老的慢 吃太多提前發育不長個子 她需要調理脾胃吧 敏感的小孩都不愛吃


謝謝邀請(*°?°)=3

做父母的,要清楚一點,什麼時候該狠下心腸,要明白到底怎樣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把家裡亂七八糟一大堆的零食小吃大禮包全部清空!記得,是全部!

畫重點,家裡有老人的要注意觀察,隔代親有些老人會偷偷給孫子孫女的。

切斷所有非正餐的食物外,觀察一到三天,如果小姑娘寧可餓三天都不進食的話,還等什麼,那不是挑食是身體原因,果斷送醫院啊→_→


一旦出現厭食,一定要積極尋找厭食的原因,當然也要排除一定的疾病因素。

一般寶寶常見的厭食原因有:

1、餵養方式不當引起的飲食,比如強迫進食、進食時常被訓斥;

2、寶寶注意力分散產生的厭食,比如邊吃邊玩玩具、看電視等;

3、吃飯前是否有吃其他零食;

如果找到了原因,便可以從以下幾點調整:

  • 在固定時間、固定餐桌吃飯;
  • 吃水果、零食等控制時間和數量;
  • 吃飯時環境要安靜,注意關電視,避免分散注意力;
  • 氣氛要愉快,不要總訓斥寶寶;
  • 鼓勵寶寶自己動手吃飯,哪怕手抓食物;
  • 每日保證足夠運動量;
  • 注意變換食物的種類、色彩、外形,激發寶寶好奇心。


首先先了解什麼是厭食?

小兒厭食症是指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以食量減少為主要癥狀,是一種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綜合征,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1~6歲小兒多見,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嚴重者可導致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對兒童生長發育、營養狀態和智力發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常見原因

1、餵養不當

小兒臟腑嬌嫩、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節,過食肥甘、煎炸之品,超越了小兒脾胃的正常納化能力,或過於溺愛、縱其所好、過度零食、偏食、冷食,或饑飽無度,或濫用滋補之品,均可損傷脾胃,此原因多見。

2、他病傷脾

脾為陰土、喜燥惡濕,得陽則運,胃為陽土,喜潤惡燥,得陰則和,若患他病,誤用攻伐,或過用苦寒損傷脾陽,或過用溫燥耗傷胃陰,或病後未能及時調理,或夏傷暑濕,脾為濕困,均可使受納運化失常,而致厭惡進食。

3、先天不足

胎稟不足,脾胃薄弱之兒,往往生後即表現不欲吮乳,若後天失於調養,則脾胃怯弱、乳食難以增進。

4、情志失調

二、判斷自家孩子是不是厭食的要點

1.有餵養不當,或者先天不足,或病後失養病史。

2.有長期(一般是指在2個月以上)不思飲食、食欲不振或者食量減少為主要特徵。

3.除了形體偏瘦,面色無華外,沒有其他癥狀,精神狀態尚可。

三:厭食的注意事項

1.注意飲食營養,加強護理,配合治療。

2.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定時進餐,少吃零食,葷素搭配合理,不挑食,不偏食,少吃生冷、油膩滋補用品。

3.「胃以喜為補」,開胃可以從孩子喜歡的食物入手,等有食慾後再按營養調整。

4.注意孩子情緒並加以引導,不要在進食的時候呵斥。

5.積極尋找厭食的原因,採取針對性的措施。

小兒易受驚恐,若失於調護、卒受驚嚇或打罵、或所欲不遂、或環境變遷等,均可致情志怫鬱、肝失調理、氣機不暢,乘脾犯胃,形成厭食。

發現厭食可以用推拿輔助調理(可以通過補脾經、補胃經、按揉足三里等手法來操作,按照孩子厭食的情況處理,具體手法可以去看專業小兒推拿醫生或通過醫生指導完成);否則,影響孩子正常發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