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大二,臨床醫學生。大一的時候學組胚解剖,非常非常想學好,但是看書就是一頭霧水,看不懂,聽老師講也聽不懂(=_=)(大家不要笑話我傻),就死記硬背,但因為不理解,也記不牢,就很混亂,成績也不好,,?^?,,

現在在學微生物,生理生化免疫,看書依舊很頭疼,經常讀不懂,找不到重點,老師講課也多半不理解,在背書上的原話,或者念PPT,不重視理解。。然後就學習很沒有意思。。看很多很多遍,也不懂,事倍功半,也會有點厭煩。。但我真的很想學會很想學好,尤其看美劇醫療劇的時候,心情更加愧疚。我就看了看考研西綜和考執醫的視頻和資料,還有網上好多的醫療科普小視頻,感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覺得人體終於是完整的了...好多結構功能也更理解更明白了。。不是被生理生化解剖組胚各個學科割裂開的亂七八糟的雲里霧裡的東西。。就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但我就很怕,是不是我水平太低了就只能看懂這種入門級別的科普視頻

但同時我還是壓力很大很擔憂。。。我怕我因為看不懂書考試分數不夠好,本科基礎不夠紮實。。然後做不了好大夫。。而且考研壓力太大保研什麼的。。。我真的好想做名好醫生將來,但真行有餘力不足,看不懂書。雖然我感覺現在學了生理後,再來看組胚豁然開朗。。希望大家不要噴ヽ(≧Д≦)ノ,求經驗分享和前輩指點

非常非常感謝╰(*′︶`*)╯


謝邀。不必太過給自己壓力,照你描述,人文社科和公共基礎已經上的差不多了,正在學習醫學基礎課程,醫學基礎課程的特點就是知識點散,是為以後進入臨床專業課程做準備的。所以很多內容是需要堆砌大量的時間甚至先硬記憶以後,才能有一定理解的,這個沒有辦法,特別是生理、病理、系局解剖、藥理這些課程。但你不用心慌,繼續沉下心來看書學習就好,慢慢的這些東西就會變得成系統,成體系了。


我也是從大一大二這個階段過來的如題主描述,大一滿腔熱血,認真對待每個知識點,好處是,大一的內容比較容易理解,知識點也沒有那麼複雜,組胚系解聯繫也比較少,除了花時間記憶以外,整整需要理解整理聯繫的東西其實挺少的。

然而到了大二開始生理生化的學習之後就發現,自己記憶力變差,課本也看看不懂,想跟著老師PPT學習,結果一看課本不知所云。逐漸開始喪失信心變得焦慮,其實還是方法不對。我覺得(只是我自己學習之後得一點點小小見解,適合我自己的學習方法,不一定適合別人,請客觀看待,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管PPT也好,老師課堂也還,都是自我學習的一種輔助,到了大學我們應該摒棄以前被動的灌輸式教育(其實我覺得高中就要樹立這種意識,但是很多人意識不到,包括。高中時呆的我自己 ),外界獲取的一系列信息也好,等等,都是來幫助我們理解知識,學習每個知識點的。。

回想大二的自己處在題主一樣的困惑迷茫之時,,「大膽」的選擇自己好好看課本,已經聽老師課堂上講的理解不了的知識點,再看課本,再次看課本,發現竟然學會了也記住了,而且又重新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等題主到大三的時候就會發現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繫變多,學習越來越有意思 ,,好好加油吧。

以上回答完全是我自己的主觀感受,不一定適合別人,請理性看待,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祝19考研金榜題名,20考研沖鴨!


先佔著,考完期末來答!!

我考完(兩周)了,差點兒忘了啊~

我現在學到臨床方面了,常常翻出基礎醫學的書,理解的話要站在各種方向啊~例如解剖、生理、病理、藥理…各種各種,慢慢得就會發現後面書上好多東西都是以前講過的,我的基礎醫學老師就講過很多例子是臨床方面才會學到的~


勤複習,理解記憶


在建立起一個體系之後,會發現學科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千萬不要孤立地去學習每一個學科,要自己不斷地完善這個體系,學起來就回輕鬆許多。


我是學物理的,看過一點點醫學和生物學的書,其實我們學院努力學習然後掛科的大有人在,理工科都不是光靠記就能記住的,重要的是興趣


根據這麼多年的經驗,就是多看,反覆看,不一定非得記住,但是看的次數多了,真的就理解了。前前後後自己也能串起來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