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问这个问题稍微有些晚了,不过我还是想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作为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来说,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因何出现还我阳光这样的想法,难道他们不想离开太阳系?想在太阳爆炸以后一起灭亡?还是说他们因为通往地上的名额有限,有些人一辈子也再也回不了地上了,他们很郁闷?

没有看过小说的人,不知道小说里是怎么写的,实在是不理解这支游行队伍。而导演、编剧把这个细节加上,我的理解是他们想反映出不管时间过了多久,人类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科技如何的发达,都会有一群愚昧无知的人,企图阻碍著社会的进步。而这其中领导者是一些有阴谋家,煽动那些愚人的情绪,制造舆情,以企图达到他们的目的。那些愚昧的人,则是当局者迷,无法看清流浪地球这件事情的本质,这也正是说他们愚昧无知的原因。

想知道各位怎么看这个问题。


原作里有趣的就是这一点:全球的天文学家和天文技术设备得出了太阳即将氦闪的结论,所以才有了流浪地球计划,后来一群民科用小型业余爱好者天文望远镜加个人计算机上的低级图像处理程序得出结论太阳没有变化不会氦闪,所谓流浪地球计划只是统治阶层企图控制全人类的阴谋,然后他们用这个结论煽动了所有人,于是还我阳光的叛军就推翻了地球联合政府,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最后五千人地球派被叛军们驱赶到地表活活冻死,就在全体叛军为了庆祝胜利高唱《我的太阳》时太阳氦闪了,叛军此刻的心情就是传说的我伙呆。

另外执政官的最后演说堪称经典所以连电影里一直理智而冷淡的MOSS都忍不住致敬了一下:「我们本来可以战斗到底的,但这可能导致地球发动机失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过量聚变的物质将烧穿地球,或蒸发全部海洋,所以我们决定投降。我们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在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但也请所有的人记住我们,站在这里的这五千多人,这里有联合政府的最高执政官,也有普通的列兵,是我们把信念坚持到了最后。我们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证实的那一天,但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自己的眼泪,这颗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他们这群人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希望的一群人。我们都知道人的寿命差不多是在百岁左右,而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是延续2500年的一个庞大的过程。2500年啊,文化延绵度最高的中国有史以来不过4000年。新纪元诞生至今也不过2019年。这是多么长的令人绝望的一个数字。

这批人作为地下城的第一代居民,一部分是见识过地球之前的情况的, 另一部分则是在地下城出生,从未涉足真实世界的人。。对于他们来说,这辈子都不可能在回到地面,或者说见到太阳了。

另外,从电影所表述的内容看。 地下城是一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居住所,每一个地下城就像是一个岛屿。和其他的地下城几乎不存在物资交流的可能性,是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环境,而这也催生了以雷佳音为首的黑市。但即便做到了黑市老大,你看他用来娱乐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既没有希望,又没有足够的物资来满足欲望。。整个地下城可以说是一个绝望人士的聚集地。当承担的压力太大之时,人总是习惯于为自己找寻借口。于是各种阴谋论就开始出现了。人们把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归咎于政府,归咎于组织。。这样一来自己的压力就可以得到释放。当然不排除一些别有目的的人,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乌合之众的。

我写过一篇关于《流浪地球》的影评,里面也牵涉了一部分这方面的内容,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要知道现在还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

澳大利亚是一个NASA杜撰的国家,你去澳大利亚旅游是去NASA的摄影棚,所有澳大利亚人都是NASA员工扮演的(

————————————————————————————————————————

「还我阳光」是呼应太阳叛军的引子,片中也多次暗示了太阳叛军的存在

而太阳叛军是原作的核心内容,原作只是短篇,有兴趣可以看看

《流浪地球》的原作是假公知精英忽悠民众去推翻真公知精英的故事


我觉得这个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人类全都「集中力量干大事」那反倒显得没意思了。哪怕是为了拯救地球,也不会只有流浪派一支力量,唯一的遗憾是展现的不够多。

在我看来,人类不是机器人,不能过于机械的看待人类。人类是抽象的,是无序的,是艺术的,是非理性的。这是人类的伟大之处,如果人类和机器人moss一样冷酷,那简直是宇宙中最失败的工艺品。

机器会这么思考问题,「保存自己是最优先的,而流浪地球(或者别的计划)最有可行性,为此要先做…再做…最后…。数据分析,信息统计…」。

可想而知,如果真的有一个最优解,那么全世界所有的机器脑袋会得到同一种答案。

但是人类是有感情的,人类会这么思考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保存地球文明?这跟我有什么关系?难道不能在家园的位置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和养育了自己的太阳一起归于沉默吗」?

「你要流浪地球那么请自己开飞船去流浪,不要把我们的家园带上,我们不想和你流浪,也不想被你抽签订生死,我们要迎接氦闪」。

「我们要拯救文明,但我们要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拯救我们自己的文明,我们不会接受抽签也不会接受流浪地球,我们极其厌烦大集体式的统一行动,不自由毋宁死。你这么想干你自己去干,别强迫我们也加入进去。结果是毁灭不重要,过程最重要,今晚就去把行星发动机炸了」。

「给我们一支舰队我们就不捣乱破坏你们的流浪游戏,我们自己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太空家园,至于地球就给你们随便流浪著玩吧,从今往后我们再不联系,我们死在太空里不会找你们求援,你们的地球撞击木星我们也不会救你们,大家再无关系」。

「死于自己选择的氦闪,远远好过别人主宰的流浪。你说你是自我牺牲的殉道者,你说你为了我好,你说你有科学的计算,你说我固执己见以后会后悔。但是我们就是不喜欢圣徒一样的殉道者当我们的英雄,就是不需要你以为了我们好的名义规划我们的生活。我们相信科学,但我们并不一定要服从科学。我们同样聪明,我们透过科学见到了结局,但我们为何要远离毁灭」?

等等等等~………………

在我看来,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 。而作品中的叛军们,其实就是这种伟大精神的传承。

我们如果和机器一般的看待问题,在惯性思维的引导下先入为主的设定一个结果,比如不加思考的认为「应该拯救地球,应该去远方流浪,为了这个目标可以抽签牺牲一半人,为了这个伟大计划可以被大集体统治忍受好几代人」。………如果这样就是一种惯性思维。

但是如果用人类独有的,不同于机器人的艺术性,抽象性,非理性去思考。结果大大不同,在我看来,叛军的角色就有点这个意思。

但是说实话,受限于作者理工科的背景。他描写的叛军其实还带著本身专业影响的痕迹。比如作品中的叛军,他们反对联合政府,或者说要求阳光,绝大多数还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对于个人自由的维护,对联合政府统治的不满,这有关于政治。另一个则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哪怕是死亡也总好过地下老鼠一样的求生,毕竟等死还能爽上一段时间,不会看著虚拟的屏幕上课感受并不存在的自然环境。

但是这个角色是作者创作的,天生带著一定的「反面」和「批判」在里面。叛军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衬托核心思想,人类的不理性和结局时的嘲讽。

…~~~~

多说一些,假如是我写这个题材的话,我一定会在一开始就定下大分裂,有限分裂有限合作的基调,绝对不会走大集体的路线。在我看来,真的要活下去,就要走有限分裂。有限分裂的后果是各种有限合作,但路线不一,飞船派地球派改造派反击派共享技术资源,但保持界限,没人会为了自己就干掉其它路线,最后反倒会形成了真正的「饱和式救援」,生存几率大增。

相反,囊括了整个人类的大集体式只有一个选择,赌博一样,败了就全败了。大集体统治的很严厉,这本身就容易被这种统治方式反噬。平息了抽签订生死,还有阳光叛军,随后还有漫长旅途中的质疑者,反抗者,分裂者。就算到了新家,裂隙已经种下,但体制还是一元制,不维护这种集权就会被蜂拥而上的反对者摧毁,维护这个大集体的存在又丧失了生存危机和合法性和必要性。何况包容了整个人类的大集体,本身内部的危机就很难撑著它走到终点。

所以原作中的那个「吴京」的探路飞船设定的就有一种「留后手的感觉,这也是大集体式的特点,大部队统一行动,然后留一个后手。

这一点就和有限分裂与合作式不一样。有限分裂式不会留一个未来可能会用到的后手,因为它的形式就是后手,不是一个现在沉默以后也许会爆发的后手,而是一群随时都不沉默,随时都在进化的多元方案。

所以以不同路线保持距离和合作分头行动,若是想要转变立场直接去另外阵营即可。不论对路线什么态度,总是有一个地方可以转移矛盾,人能选择自由离开和自由加入,就不会激进的在原单位搞「昭和226」,因为没必要。不喜欢「飞船派」了,自由和平退出转而加入「反击派」去调整太阳,而不会因为只有飞船派可选,便转入地下当阳光叛军。流浪派的科学家失败了也可以去别的派系做支援工作或者退休在家,不需要到冰原上当冰棍。

所以如果是我在写,那么一开始危机消息公布后,科学家内会有人和各国政府合作要流浪,也会有非官方团体搞计划准备干掉太阳的危机,这两者之间抢夺资源就会有矛盾。世界政府分为两派或者三派,大家都支持流浪地球,但都是要己方阵营来领导才可以,人类内战一触即发。极端组织宣称末世论,用核弹提前摧毁世界。拯救派的军队叛变,脱离政府控制组成世界联军和科学家联手建造飞船。一部分人要自己飞出去,让地球上的人自己选择命运。一部分人为了自己飞出去就压迫利用所有人的资源,引发了反抗。一部分高层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以拯救地球的名义强化统治,暗地里却自己想办法飞出去。一部分人则借此上位,用大集体式的煽动人力搞大工程积累资本。………当然,更多的人会选择自由,累死累活当地下老鼠不如趁早多快活几天,吃喝玩乐都开始。

鬼知道流浪多久才能到新星,能不能到新家,搞不好刚到新家自己就死了,或者到之前自己就死了,所以新家跟我有什么关系?不如在氦闪前多多享受。

在我看来,这种叛军式的「非理性」和「情绪化」才是人类最宝贵,最伟大的,如果没了这些,人就是机器人,就成为带著计算机脑袋,被数据网路和统一价值观约束的工蚁。

而作品中的叛军,虽然因为作者的设定,天生带著一种短视的混乱和暴力,天生带著一种批判的符号。但是,叛军却显得比流浪派更像是活生生的人类,而非一个冷酷的机器。


反智主义太可怕了!可以让文明以以一个搞笑的方式被终结。

看看现在的美国 ,再看流浪地球 的太阳派 傻瓜,不引以为戒,这就是未来!


你有问这个问题以及看答案的时间,为什么不自己去读一下原著呢?舍得花大力气思考并提问,却连一篇几万字的中短篇小说都不愿意看完,你要我说你什么好。


诛心的说一句,大刘是真的喜欢老毛


首先是建议看一下原著。

---原著剧透警告---

原著中所描写游行的起因是因为地球利用太阳完成加速以后的事情。

起因是一部分人类在航行过程中观察太阳,发现太阳从来没有任何外观性的变化,接著人云亦云,叛军们认为一部分人为了掌控世界才使用如此手段。

一年左右,政府军龟缩在最后的基地里,为了保护设备,政府军决定投降。叛军取下他们的核电池,看著他们缓缓死在冰冷的湖面上。

渐渐失去生命活力的湖面上,氦闪爆发了.....

所以叛军的口号「还我阳光」是在发现这所谓的阴谋后的故事。


原著也就几万字,建议看一下


看一下原著就懂了。

电影为了弘扬正能量,为了维护广大人类群众的玻璃心,已经收敛的不能再收敛了。

人性之可怕,是永无底线的。

以上都是我瞎说的,我啥也不知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