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中醫師不給我開藥了,是怎麼回事,說我好很多了,不用喫藥了,可是我還是有癥狀的呀,感覺好像還沒完全好,他說只開便藥,不用喫草藥了,我怕這樣沒完全好,反彈咋辦?能不能指點下為啥


中醫有「中病即止」之說。多見於清熱葯、祛邪葯,也不能用常說的「是葯三分毒」的說法。因為它有個重要的觀點:「祛邪太過則傷正」。古代醫案也非常重視這一點,經常會用病例、用藥過程、病人癥狀的變化來揭示疾病傳變,用藥狀態下,正邪互相消長的原理。

當然這個也不絕對,比如一些平和的補益葯,是可以堅持長期喫一段時間的,類似養生方,但很少有醫生會這樣給病人開方,因為「病人沒病,來看我做什麼?」

西藥就反而很少有這樣情況,就算有,也肯定屬於處方葯。比如控制高血壓的葯,必須終生長期喫,比如抗生素,也有傳統認為即使感染控制了,也要繼續喫幾天,避免產生耐藥性。再者,西藥對於副作用有著嚴格的控制,在臨牀試驗中,甚至不僅針對病患,往往要求給普通健康人喫了也不會有嚴重後果的。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常聽說中藥天然無副作用,完全是誤讀,或者謊言。

在中醫的概念裏,確實沒有「副作用」這個說法,但也同時意味著它的用藥與使用有著更高的門坎,一付葯你只能針對這一種證候,證稍有不對,就會造成較嚴重後果,健康人就更不能喫了。為什麼強調「一人一方」,也不僅僅是為了保證療效,更是為了保證安全。

無論是中草藥,還是中成藥,務必需要有中醫師作為指導,而不能自己冒然對照著說明書上的癥狀喫藥。(有時候,哪怕說明書上沒有寫相應的癥狀,可能中醫師也會推薦你用這種中成藥,往往還有不錯的效果,就在於此)

如何分辨是真正的中醫師還是騙子,一個看他是否會有「包治百病」的言行,二個就要看他是「中病即止」還是要求你「守方」不變,說要長期用纔能有效果云云。

稍後有空,我再找找那個經典的醫案,告訴你中藥是如何變化的


你碰上好醫生了,兄弟。中醫講究病治療到7、8分好就行了,剩下的要患者自己去恢復。這樣可以讓你的身體慢慢地恢復元氣。葯總是有害的,過去中醫喜歡舉一個例子,說你得了病,就像是一把鋸子鋸木頭,喝葯是把木頭拉倒中間來,雖然可以拉到中間讓你的身體恢復平衡,但難免會傷身體。所以中醫術語叫做「中病則止」,就是治到差不多就行了。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規律作息,讓身體慢慢恢復,別出去浪


邀請我這個中醫黑幹啥,我又不懂。

我覺得醫生這麼做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你還是和醫生溝通妥當,這有什麼忌諱的?倒是幾個回復答案都是自己猜的,他們瞭解你的病情嗎?你的健康又不要他們負責。

當時沒好意思問,現在打電話問問或者乾脆跑一趟專門問問唄,很正常的事情。看病不要搞得跟推理小說一樣。

健康是你自己的啊!


要麼就問清楚原來的醫生為什麼,要麼就換個醫院,盡量找三甲醫院,厲害的醫生哪有空逛知乎坐診!更何況您病例都沒放出來,除非您只是想找心理安慰,哈哈哈!

祝一切順利,身體健康!


中藥治病就象指揮戰爭一樣,指揮大兵團作戰集中殲滅敵人之後,散兵遊勇就不要再用大兵團攻擊了,一方面用小分隊,一方面靠地方治安警察(自己的免疫力),過度使用大規模做戰消耗正氣,得不償失。

既然醫生判斷可以停葯或調整葯型劑量,就是指揮官認為可以打掃戰場了。至於複發不複發的話,一般醫生都會考慮進去,不用過於擔心,只要遵醫囑注意調養就可以了。俗語說:三分治,七分養。後面就要靠你自己養了。

一般醫生沒叮囑你注意複發的話,通常是根據他的經驗不會再複發;如果有複發的可能,一般都會專門叮囑你要小心哪種情況下會複發。如果還是不放心,先調養一週到兩周,再去複診諮詢一下解除一下疑惑。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用性味偏盛(藥性比較強)的葯治病,病去十分之六即停葯;用一般偏盛(藥性中等)葯治病,病去十分之七即停葯;用稍有偏盛(藥性比較溫和平穩)的葯治病,病去十分之八即停葯;用無有偏盛的葯治病,病去十分之九即停葯。再用糧食、肉類、水果、蔬菜等食品,調養到邪氣去盡為止。用藥及飲食不要太過,否則會傷害人的正氣。如果邪氣還不能去盡,仍按以上的方法調治。


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虛損病症,病治十之七八即可,使津液開發,腠理通,陰陽自和便可。注意適寒溫,節飲食,惡煩勞。


一般來說,你碰到良心醫生了。

真正的健康不能只靠藥物,飲食、鍛煉、情緒、作息等等都是要注意的。

《素問·五常政大論》,「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