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圖,上邊還是下邊的和弦標記方式更合理些?:

這個問題可以表述為:一個和弦在「富化」過程中省略三/五音並附加音,或者一個附加音和弦省略三/五音,導致根音發生了變化(產生了「假功能」),這時是否需要重新判斷該和弦的根音及和弦標記?

※ 圖中為了簡便,省去了細節的音。其實詳細應該是如下標記的:

Cmaj7(CEGB,根音C)→ 省略五音 → CEB → 添加6音 → CEAB(Cmaj7(6)no5,抑或:重新判斷根音為A,記作Am(9)/C?)

Cmaj7(CEGB,根音C) → 省略三音 → CGB → 添加9音 → CDGB(Cmaj7(9)no5,抑或:重新判斷根音為G,記作G(4)/C?)

Cmaj(CEG,根音C) → 省略五音 → CE → 添加11、13音 → CEFA(Cmaj(11)(13)no5,抑或:重新判斷根音為F,記作Fmaj7/C?)


題主既然使用欣德米特體系來判斷和弦根音,那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上方標記更合理

欣德米特在其作曲技法第一冊中,判斷音程根音的依據是結合音(Combination Tones)現象。而判斷和弦根音時則按照音程的「純凈度」制定出先找和弦中純五度/純四度的低音/高音,再找大三度/小六度的低音/高音這樣的規則,但不應忘記在之前作者就得出過如下結論:

圖中的大三度音程與結合音一起形成了一個大三和弦,欣德米特也將其作為傳統和聲中「可以使用省略五音和弦」的客觀依據

因此,圖中第三、五、七個和弦實際上都含有一個隱藏的純五度,和弦根音皆為C


我覺得這是當代和聲學一個沒說明白的大坑。

和弦功能與聲部排列不完全相關。

只要251的傾向感出來了,你具體怎麼彈這三個和弦影響的只是色彩。哪怕你的voicing是擴展音+根音,或者擴展音+7音。

Slash chords標記的是和弦彈法。


這確實是現代和弦標記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大概大家都是怎麼方便怎麼寫,符號沒有系統梳理過。掛留、附加音、Slash chord經常出現這種多重解釋的情況,還比如:

C6=Am(7)/C

Am7=C/A

Dm6=Bm7b5/D

Bm7b5=Dm/B

Csus4=Fsus2/C

傳統上一般以低音為重,所以應該盡量分析成原位,但如果有人非不這樣認為,似乎也沒法反駁。欣德米特也提出過一套判斷任意和弦根音的方法。與其這麼混亂下去,還不如乾脆像音集理論那樣一律用數字了。反正現代和聲要的就是一個個和弦的音響效果,和弦根音在哪、音級與功能是什麼反而沒那麼重要。


謝邀,很簡單的事,前面的上方標的更能幫助理解有調的音樂,低音部很明確提供了調性依據,和弦像上方那樣標更好理解,很容易就知道這是C大調的和聲進行

下方那樣標只是幫助理解和弦有哪些音組成,低音是什麼,對理解調性沒有任何價值,甚至對於中低水平的人有誤導。

但最後一個應該明確f.a兩個音是雙重倚音,再那樣標還可以。

和弦上方怎麼弄都沒什麼問題,低聲部基礎對調性,和弦意味最為關鍵。甚至說上方十一個半音都有了,只要低音是C音,這個和弦仍舊是C為基礎的,應該標記為C什麼什麼。

看德彪西的上方聲部很難找到穩定的調,但低聲部清晰地說明了e是調性中心。

學好古典和聲才是理解所有和聲現象的基礎

又快又好地做四部和聲一:為考研為作曲作者 李如春會員專享¥ 19.99去查看?

流行和聲可以看看原版書

爵士樂寶典 即興、編曲、樂曲大全(原版引進)京東¥ 94.40去購買?


不知這譜例想幹嘛 就光禿禿幾個和弦

我問你 1367和1257能是同一個和弦?

我在另一個回答中說7/9/11/13和弦是複合和弦 多色彩融合的東西 但偏向啥功能就得細說了

還是這倆 先說1367 上方說是C大7 下方又寫成a9一轉位 按色彩來說 它是妥妥的後者 即主功能 畢竟那麼顯眼的136擺那 但是給它加個7級音就成了大七嗎 不見得!因為大七是很明亮堅定的一個和弦 它是基於大三和弦之上加上一個極不和諧的7級構成大七度而來的 在這裡 大三和弦都沒有 你跟我說是大七?儘管功能相近 但色彩完全不同了

再看第二個 1257 這個相比之下才更加有資格稱為大七 僅一音之差 而把3換成2不就是sus嘛 你可以很容易將其理解成C大七sus2 多簡單 色彩也很接近 高達seed有一首ending叫fields of hope 它就以分解的1257作為引入 用得很到位 這和弦聽上去就是希望的感覺

而把它拆成G11末轉位 我只能說是扭曲

這裡提一個概念叫重力和弦 gravity chord 其實就是純五度音程 不帶三音七音亂七八糟的 就一個純五度 色彩很中性 不偏不倚 但非常穩 很有一錘定音的感覺 參考復仇者聯盟主題動機 最後那個6級就是重力和弦

所以 1257這裡出現了15 對不起 它是大頭 任你再加什麼花進去 都不會起太大變化 除了三音可以部分影響色彩之外 畢竟大三小三區別還是挺大的

當然 如果僅是分析和弦 那這兩種寫法都成立 不過這樣沒什麼意義 和弦是要串在一起才有流動性 才能賦予音樂的性質


彈奏音是一樣的,但對於整個作品和聲結構來說是不一樣的,附加音和弦,主功能是本和弦,這就是本質不同。


怎麼開心怎麼標吧,好像沒有明確的規定


首先我們來盤一盤標記和弦的作用到底是什麼?一般用在單行旋律上配和弦,比起加幾行五線譜全寫出來方便很多,還具有開放性,不限制和弦的排列法之類的。

其次,我們在標註和弦的時候遵循簡便原則,能標CM就不會寫成Dbbmaj7(13)或者B#maj7 或者更過分標一個Fbm(#5#9b13)/B#maj#7(b11)....我們標和弦旨在讓樂手不用怎麼反應就能彈奏出來。

所以你不管是寫Cmaj7還是Am9/C 我們看到了都當Cmaj彈 因為他無非就是在Cmaj上做的色彩變化,Am9裡面包含了Cmaj可以用的延伸音(6、7),那我為什麼多次一舉寫成Am9/C呢?我寫CM7(6)不香嗎?它不好彈嗎?同樣的我想用一個Cmaj9,我可以寫成G/C 這樣能更快的演奏出我想要的音響效果。

至於你提到的假功能,我也不清楚是什麼意思 總之Am C Em都可以作為主功能用,你根音變不變不會影響和弦本身的功能

而且你這全都音寫出來了,再寫和弦標記已經不凸顯作用了,何必在乎標的什麼呢,只要彈出譜子上的音就對了,畢竟最終我們要獲得的是音響效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