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尚不食子,從王莽的性格分析下,他為什麼下得了手?


不熟悉王莽的事蹟,但是看完問題描述之後,讓我想到一個例子,諸葛恪。

諸葛恪這個人不咋出名,但說起他的叔叔那就如雷貫耳了,就是害得後世中學生必須背誦的《出師表》的作者。

王莽殺掉的兒子裡頭,王獲犯法被殺,王宇跟爹作對,王臨找死,性質各不相同。其中有說頭的是王獲。

王獲在家殺奴,是罪有應得。他死得雖然不冤,但我們得知道,古代的貴族是有「八議」的好處,漢代也有罰錢贖罪的制度,王莽明知這些還殺掉王獲,以當時上層的常識來講,確實是過分了。

儘管過分,但我們也應該承認,上層的常識畢竟屬於上層,王莽的舉動在下層看來,從全人類的普遍價值觀來講,還是合理的。至於他的動機為何,則是另一回事。

那諸葛恪呢?

《三國志·諸葛滕二孫濮陽傳》:恪長子綽,騎都尉,以交關魯王事,權遣付恪,令更教誨,恪鴆殺之。

翻成現代文,就是諸葛恪長子諸葛綽任職騎都尉,因與魯王孫霸來往頗密,參與其事,而被吳帝孫權交到親爹大將軍諸葛恪手裡,令其重新嚴加教誨。而諸葛恪比較狠,鴆殺了諸葛綽。

普通人看了這段,大概會與看王莽殺子一樣,覺得「虎毒尚不食子」,皇帝都放過諸葛綽了,你個親爹竟然殺兒子,還有沒有人性?

但這裡是癡乎,相信以在場者的閱歷,在看了我摘錄的這段史料,與王莽殺子事件比對後,就能看出內核。

天家無情,宦門亦如是。

魯王孫霸是孫權的親兒子,尚且因覬覦皇位而被賜死,那孫權為何要放過諸葛綽,是他從小就欣賞你諸葛恪呢,還是念著你死老頭子諸葛子驢的好呢,甚或看在你叔諸葛亮的面子上呢?

都不是,給你這大將軍一點面子,讓你自己清理門戶罷了。

諸葛恪在很多事情上犯過蠢,但這事上,真是果決而正確。

不殺諸葛綽,別說日後的輔政之位了,琅琊諸葛氏東吳分部就此被孫權連根拔起都是應份之事。

反倒是王莽殺王獲,立牌坊的成分居多,王獲實在可殺可不殺的範圍內。

寫到這裡,該寫的都差不多了,如果還不很明白,可以繼續往下翻。

大家糾結王莽殺王獲這個事情,大概主要是覺得沒人情味,不符合傳統的父慈子孝道德觀。

道德這個東西,跟禮法一樣,從來都是用來約束下面,而不是限制自己的。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漢五年,已並天下,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於定陶,叔孫通就其儀號。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羣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原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臣原頗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上曰:「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

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羣臣皆朝十月。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志。傳言「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讙嘩失禮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

引文很長,故事很簡單:劉邦得天下後,因為廢除了秦苛儀法,奉行簡易,他那幫草莽舊臣在宮殿聚會時鬧得不成樣子,讓他覺得沒尊卑。儒生叔孫通為他重立法度,羣臣遵行,讓劉邦體會到了「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漢初功臣們難道不是貴人嗎?

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咋沒這些臭講究?

功臣們為何不侍寵抗禮?

……

大家都知道這句話:「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講究利害。」

放到王莽、諸葛恪這些政客身上,他們當然對這道理再熟稔也不過了。

親情這虛物,哪有命和權力重要?

相關文章:

大家認為早年的諸葛恪是個怎麼樣的人??

www.zhihu.com圖標東漢"四姓"是什麼時候退出歷史舞臺的??

www.zhihu.com圖標

我們的歷史文專欄:

琥中華?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王莽是歷史上少有的道德高尚之人,是追尋聖人腳步的人,雖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冒進,引起很多人的不滿和誣衊,但在德行上可以超過王莽的不多。

作為父親,當然都會愛自己的兒子。當兒子違法犯罪,又該如何?儒學認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這裡的隱,只是對法院的審訊進行隱瞞,但罪惡並不能隱。也就是不讓法院公開審理判刑,而實施自裁,由自己承擔罪責,維護自己的自尊。刑不上大夫,也是如此。因此,王莽令自己犯罪的兒子自行服法自裁。

有人拿王莽和易牙相提並論,完全是錯誤的。易牙烹子,只是為了討好獻媚於君王,其子完全無辜,按照法律易牙已經違法犯罪,應該以殺人罪誅之,齊桓公善惡不分蔑視禮法才以為易牙忠心。王莽令其自裁的兒子都是觸犯國法理應受到懲罰,逼其自裁毫無違法悖禮之處,以王莽之位根本無需討好君主,因此王莽逼死兒子,在當時都是被讚頌的行為。


殺子存義,非賢即奸。


虎毒尚不食子

我現在一直覺得這句話非常可笑

因為老虎真的有人毒嗎?

老虎只是想填飽肚子,喫了飯就睡,睡了就喫,能喫飽就行了。

說白了老虎就像是古代的農民一樣,能喫飽就行了

古代的農民要是能夠喫飽,怎麼會殺害自己的孩子呢?

可是人,尤其是掌握權力的人,要的不光是喫飽……

自古為了權力,父子 母子相殘的還少嗎?

劉邦是怎麼對自己的兒女的?

漢武帝是怎麼對自己的兒子的?

武則天是怎麼對自己的兒子的?

康熙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兒子的?

另外李隆基搶了自己兒子的女人,李世民把自己的兄弟幹掉了,把自己老爸架空了,雍正皇帝自己的兒子去做八阿哥的兒子……

因此只是想混喫等死的老虎,怎麼會比人毒呢?


公曰:「易牙烹其子猶尚可疑邪?」

管仲對曰:「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