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因為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些點東西,後來慢慢的就喜歡上寫小說的感覺。但是總感覺自己寫的小說太啰嗦,磨磨唧唧半天進不去主線,鋪墊就耗費的一堆筆墨。

圖片是我前幾天寫的小說開頭,希望大家能給一些建議或指導。

非常感謝。


題主不是啰嗦,而是邊寫邊想,導致信息都很零亂,反倒是後面進入了狀態,文字倒是清晰了不少。

幫題主改了下開頭,權當參考:

故事很老,老到現在已基本沒人記得它,但它很有意思,思來想去,我還是決定寫下來。

我們村有個人,原名已經記不得了,只知道他小時候是因為避災才搬來的。後來他改名叫柯寶恭,因為「恭」和「公」同音,所以大家都叫他阿公。

阿公生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原是一個地主家庭。他爺爺名叫何有才。

所謂有才,有財。何有才年輕時,還真發了財,娶了漂亮媳婦,生了白胖小子。

何有才雖不是家財萬貫,但也富甲一方,可偏偏是有財,卻沒有才。取個名字,反倒是難倒了他。

可天無絕人之路,他琢磨了一宿,也總算琢磨出一個像樣的名字——何有仁。

何有仁長大後,也娶了個媳婦,卻多年沒孩子,把老爹何有才急得,趕緊請了個算命先生。

可這算命先生好話不會說,張口就是命中有三災——業火、倒灶、絕後,把何有才氣得,直接讓人把這算命先生轟了出去。

可這沒多久,何有仁的媳婦就懷上了個小娃娃,也就是阿公。

與何有才不同,這何有仁可是個讀書人,念過私塾,所以給孩子起名字就不能比他爹差。

要說呢,何有仁也是個較真的人。不但把肚子里的墨水全翻遍,還拿出了《康熙字典》、《四書五經》,愣是沒找到滿意的名字。

眼看妻子就要臨盆了,卻始終沒有想到滿意的名字。

這讓何有才大為不滿,罵何有仁是個書獃子,白讀了聖賢書,不知道變通二字。

然而,真正讓何有才心煩的是家中的一件怪事。

自從入秋之後,後院的柴堆就莫名其妙地著火,從一開始的小火星,到後來的熊熊大火,險些燒了屋子,讓何有仁想起了當年的那位算命先生。

這不想還好,越想就越害怕,於是託人去找那算命先生,可人沒找到,卻白白花了不少冤枉錢。

而這何有才也是一根筋,找不到人也不罷休,還想停了家業,讓家丁、長工去找人。

這不,讓兒子何有仁給攔住了。何有仁說,自從父親找那算命先生後,這家中便不再失火,怕是巧合,古人云……


我覺得你已經儘力控制字數了。

其實如果抱著看故事的心態來看你的小說開頭的話,也挺不錯的,因為這一段交代的事件很長,信息量很大,如果只是枯燥的敘事不加描寫的話很難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但既然你寫的是小說,還是小說的開頭,那我建議你乾脆別縮了,縮多了變枯燥了就得不償失了,可以試著換種敘述方法。

比如,你原本想介紹完這件事後幹什麼?描寫阿公現在的生活嗎?如果是,我建議你開始描寫阿公的時候,順帶把阿公的名字的由來介紹進去。例如:阿公經過NPC的身邊,NPC喊一句「唷,阿公阿。」話落阿公應一聲,然後文外話展開阿公這一昵稱的由來。

說簡單點,就是不要將主角阿公的身世一股腦地灌給讀者,將他的身世分開穿插到劇情中介紹,這樣不會出現讀者沒耐心看下去的現象,況且這是你小說的第一章開頭部分,我認為平常人應該不會想開篇就要接受如此龐大的信息。

至於【總感覺自己寫的小說太啰嗦,磨磨唧唧半天進不去主線,鋪墊就耗費的一堆筆墨。】這一問題,說實話我經常有,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寫著寫著寫嗨了一不小心就寫水了」,介於這種情況,我覺得你可以先繼續寫下去,按著你當時的那股嗨勁兒接著寫,畢竟靈感來了不能辜負這顆寫作的熱情心嘛,一直寫到你嗨勁兒過去後再回過頭來看你剛才寫的內容,然後篩水。

對的,就是篩水,對照你的大綱檢查你從哪一部分開始水文的,結合你將要寫的主線劇情和聯繫上下文選取部分內容,剪切保存在你的文檔里(就是你寫存稿的應用里),然後在你剛才的內容里補一些詞語或連接性詞,讓被剪切掉一部分後的內容看起來連貫一點,然後接著寫主線。

而被你留在文檔里的剪切下來的部分可以當做以後的存稿使用,當有主線劇情需要什麼其他劇情來引出來的時,或者感情線以及劇情的需要,你的這篇當初不小心寫嗨的「意外水文」就派上了作用,修修改改,同樣使前後連接連貫,水文就以新的意義和使命為你的小說做出了貢獻。

總之,堅持寫下去吧,我的方法可能適合也可能不適合你,如果你覺得有用可以試試,希望能幫到你。


說明你有灌水的潛質啊!(笑)


寫完刪唄。海明威不是說過冰山理論嗎?你要寫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剩下的都在字裡行間藏著,不用寫出來的。


看你選擇什麼樣的平台發表了。

網文肯定是沒戲,但傳統媒體,比如雜質,我覺得這風格正合適。

但是文字的節奏感,我覺得再頓挫一點好。

比如:

————————————————————————

自從那個算命先生走後,老宅就再沒起過火。

「難道真的是巧合?」

阿公爺爺搖搖頭,覺得自己可能想多了……

————————————————————————

這幾句話要單起一段。是的,傳統文學不像網路文學靠緊湊的情節吸引人,會給人廣闊的想像空間和留白。

這其實不是阿公爺爺想的,而應該是讀者想的。


謝邀。

啰嗦在我看來是一個很正常的狀態,也就是說在文章和小說的創作之中多是一個必備的要素。

一個故事你需要交代他的背景,需要把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結果完全的鋪墊或者是展開,它都需要大量的文字進行描述。

在交代這些重要元素的同時,那麼也就構成了文字的啰嗦。

但這個啰嗦是需要有限度的,也就是說作者要對它進行修改和凝鍊。

951328264

閱文旗下作者群,可以加,討論我們知道的事情,不會胡亂指導。


寫的很棒啊!沒感覺那裡啰嗦,至少一看感覺那段都有一些信息,不會有各種亂七八糟的介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