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看起來一直是反宗教和有神論的,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靠嚴格的邏輯一步步推導證明的,不去關心那些無法證明的東西。那麼是否存在非常瞭解科學但還相信神靈(或其他無法證明的東西)的人呢?

如果您就是的話,我真誠地邀請您詳細說明一下您的簡介。


神經學大牛 諾獎得主 john eccles 爵士算不算?

圖靈獎得主高納德算不算?

諾獎得主 超導體大牛 Brian Josephson 算不算 不過這位應該是專攻玄學

我也要吐槽下提問者對於科學的認知。科學首先是由自然哲學發展而來,基於一種假定,即宇宙萬物都可以被認知,隨著對於自然現象的歸因,近現代人類逐漸發展了一些認識世界的手段,我們大概可以把它們稱之為科學。

但科學本身是有前提,有邊界的,從不承認絕對真理,只是相信人類可以逐漸接近真理,因而科學往往喜歡推翻自身先前的結論。

現實世界的科學本身基於實證主義,基於還原論的,但我們必須要承認它無法對宗教證偽,大概也很難在宗教領域插上什麼話,因為彼岸世界不可測量,宗教體驗不可重複。

一個不可重複不可測量的東西我們大概說它不符合科學認知,但不代表它是錯的。

至於某些人心中 「科學本質是反宗教推崇唯物主義的」,個人認為是一種政治概念,這和科學無關。


很少嘍……用鳳毛麟角來形容還是過分了點兒,如果非要找的話,肯定還是有的。就比如也有佛教徒、印度教徒可以是很優秀的科學家。

俞見YUviews:原創 | 現代科學 vs 基督教 的真實情況?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近些年對美國社會的幾次調查結果顯示:

1、越年輕的人,越不相信基督教聖經中所描述的神;

2、學歷越高的人,相信基督教聖經所描述的神的人羣數量越少;

3、幾乎所有(97%)的科學家都認同廣義進化,其中87%相信自然選擇,8%認為有高等力量的引導進化,僅僅有2%相信神創論。

最後,駁斥一個流毒很深的思想,國內基督徒、包括一些對基督徒抱有好感的人所以為的「所有人都應該相信獨一上帝的全球最純潔神選民族」的猶太人,相信廣義進化的比例是81%!是猶太人選擇了科學,纔有的那麼多科學諾貝爾獎得主,而不是相信什麼兩千年前的一神論思想,才從上帝得到的某種超然賜福。


瀉藥。

先做鋪墊,最後答題。

推薦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勝教授所著的《什麼是科學》一書。現代意義上的自然科學正是在古希臘哲學體系在基督信仰之上重構以後被認知出來的,即聖託瑪斯阿奎納完成了對亞裏士多德哲學體系的收編以後。

下面和吳國勝教授的書無關。

科學按照研究對象不同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三大類。

自然科學是以研究自然規律為對象的科學,如物理、化學等。其被給予性來自於人與人在信息層面上所達成的共識。

即你我同時看到一個紅色,由於你我各自感官的生理差別,導致這個紅色在我們各自大腦中的投影並不完全一樣,但是由於這個紅色的投影對於同一個人來說是穩定的,所以並不會妨礙我們在一堆顏色中識別出剛才那個紅色,並達成這是同一個顏色的共識。

所以自然科學並不是「真理(不受人意識影響的客體本真)」,而是人對自然規律所達成的「共識(被人的認知模式所決定的知識體系)」。因為是共識,所以自然科學要求具有可證偽性。而不能在信息層面上達成共識的,就不能納入自然科學領域。

於是這就牽扯出了以研究人如何思考為對象的思維科學,如純粹理性的哲學、邏輯學、數學等。

思維科學具有兩種學科體系:一種是以公理為基礎的學科,如數學。另一種是以信仰為基礎的學科,如純粹理性的哲學。

公理與共識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認知的依據,後者是認知的結論。

信仰與共識的區別在於:信仰不是共識,在純粹理性的哲學中至少存在三大相互背反的信仰體系,即唯物主義、主觀唯心、客觀唯心。三者無法相互證偽,只存在你信哪個,並據此開始思考的問題。

因此思維科學中無論是公理體系還是信仰體系,都不適用於可證偽性原則。因為它們都是理性開始構建的起點,因此它們不可能來自於理性本身。這種不來自於理性,卻構建了理性的性質可稱其為:相對理性具有超越性。

社會科學是以研究「人與人,或人與社會關係」為對象的學科,如人文主義哲學,政治學、各種歷史學。由於社會科學所研究對象的複雜性,在這一領域不僅可證偽性不適用,連可預測性都經常做不到,多數情況下只能後見之明的對已有之事加以解釋,只要做到自恰、他恰、續恰就是一門合格的社科,所以社科經常被戲稱為「軟科學」。

神學不是科學中的一種,其所研究的是「神與人的關係」。但是一神論的神學體系分支出了一個純粹理性的的哲學體系——客觀唯心主義,這個屬於思維科學。

客觀唯心主義相信:人(意識)作為主觀所認知的客觀世界(物質)是其通過我們的感官投射到我們大腦中的投影,而非其本真。

因此物質具有兩種性質:投影與本真。

投影是被人的意識所最終加工完成的,所以意識對物質的認知過程中,意識決定物質(投影)。

本真不能進去人的意識,所以也就不可能被人所認知,即不可知論(嚴格區分於赫胥黎的無知論)。

但不能因為本真不可被認知,就視其不存在,因為沒有了本真也就不存在投影了。即物質的客觀實在性。

總結:相互背反的信仰體系遵守相同的公理體系,並在自然科學中可以達成共識。而不同信仰體系對自然科學的解讀則屬於非共識性的。即自然科學是自然科學,不同的信仰體系對自然科學的解讀則不屬於自然科學,無論是有神論信仰的解讀,還是無神論信仰的解讀。任何人講:有神論是自然科學的結論,或無神論是自然科學的結論,都屬於迷信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如果將理性視作智慧,那麼信仰就是智慧的開端,而自然科學則是智慧的結晶。信仰超越理性,所以作為理性產物的自然科學也不具有論證信仰的被給予性。迷信的正解是指自身的理性系統迷失了構建自身的信仰,所導致的一種認知失調的狀態。用理性的產物去論證理性的起點是迷信的典型標誌,因為如果理性所認知出來的知識否定了理性得以構建的基石,那麼理性也就被推翻了,作為被理性所認知出來的知識也就不存在了,不存在的知識又如何推翻理性的基石呢?之所以稱此為「迷信」,正是因為這一邏輯悖謬。

最後答題:作為化學工程學畢業(自然科學),有哲學學位(思維科學),在大學教授過心理學課程(社會科學)的天主教(有神論)現任教宗方濟各是不是題主所找之人?


多了去了,這麼說吧,凡是不封閉的地方,總是有神論比無神論多。無神論國家現在就剩下五個了,中國,朝鮮,古巴,越南和寮國,而且這五個國家也已經不是那麼的純粹了。知乎都是小朋友在玩嗎?連這個基本的歷史常識都不知道嗎?


在美國物理系基督教徒其實還是有不少的。他們是如何處理信仰和科學的衝突的呢。或者處於人格切換狀態,到了週末切換成信徒,去教堂社交,做禮拜,祈禱。平時照常工作。

或者就是那種"相信上帝存在"但是對於那些扯淡的事情,神創論什麼的,不承認或者避而不談。

之前辦公室的同學,有一次幫他算了一個題目,之後碰巧聊到宗教。他說:"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比如今天你來幫助我就是上帝的安排"。。。

說到底其實大部分科學工作者做的工作並不會和信仰產生很大的衝突。和做其他工作的人也沒有什麼區別。大部分也不純粹,聖經也不一定通讀過,也沒有動力和時間去辯個真假,主要原因還是家庭因素,爸媽都信,就加入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