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用的知識都應該是成體系的,而目前的知識付費更像是解決學習虛榮心閱讀空洞和知識焦慮的知識快餐。很多專業方面的基礎知識還是建議從書本中獲得,而不是依賴性的咀嚼別人帶有個人主觀意識的總結。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多看,多想,多思考,多做個人總結,辯證的看待問題,可不要讓「新式成功學」帶你偏離軌道。


嗯,能解決學習虛榮心閱讀空洞和知識焦慮的知識快餐,那也是快餐啊。

反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虧。


為自己未知的知識付費,我覺得是很正常的。知識付費本質就是信息差。這個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為自己不知道的知識,不知道的方法不知道的想法付費。我覺得這是成長最快的方法,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也許你自己慢慢的了解,也會最終得到這個知識,但是時間成本太高了。

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一些看似免費的東西,其實耗費了自己的其他成本。特別是時間的成本,往往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這些年大家對知識付費的認知越來越高。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也為一批有技能有知識的人提供了一個變現的渠道。可以說是雙贏的局面。

但是社會上也充斥充斥著一些割韭菜的訓練營,付費社群等等。大家在知識付費的同時還是要擦亮眼睛。提前考察甄別,看看這個知識付費靠不靠譜。不要被割。


知識付費就是梳理出你的核心能力,以此輸出成為產品或服務,此產品或服務能跟解決別人的需求、痛點、焦慮等問題,提供給用戶價值,才能得到付費的價格。


知識付費,所付的費用不是表面的為「知識」本身付費,而是為篩選知識,獲取知識的服務付費。


公司普通職員小A早晨醒來後利用60秒時間停了某胖的語音推送,在前往公司的路上用喜馬拉雅聽完一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

到公司忙完手頭的事情,然後在付費平台上看看喜歡的大V有沒有回答新的問題,付幾塊錢偷聽一下。

午休時間趕緊看看置頂的幾個公眾號都推送了什麼乾貨,無奈文章太長,先收藏。突然又看一篇觀點契合自己所思所想的文章,順手轉到朋友圈以表達自己的價值觀。

下班途中聽聽在某付費問答平台訂閱的大V有哪些新思考,回家後刷刷知乎、微博,在讀書打卡群中看大家最近推薦了哪些書,再去群里看看圈內人都在討論些什麼,等到晚上8、9點,小A想起來某個付費課程今天有直播,趕緊去聽課。

睡前小A有些焦慮,但回憶這一天的充實與收穫,他又欣慰於自己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再不輾轉煩惱了。

這是小A的生活常態。

縱觀如今的知識付費,和拜神求符有啥區別?

九塊九,九十九,月薪過萬不是夢,百萬大V的直播平台的人和五台山一樣熙熙攘攘。

互聯網時代的各路神仙,收取各種貢品,滿足人們各類願望,滑鼠一點,黃金萬兩,人生頓時煥然一新,花錢就好,要虔誠不要較真!

成功是一個人的修行,走向成功的最快捷徑就是踏踏實實學習、積累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用真本領創造價值,而不是聽一些二道販子忽悠,還美滋滋地幫他們數錢。

但是,知識從來不是免費的,孔夫子收學徒還要收臘肉,如今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或者大V哪個又是免費的?

所以,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和拒絕知識付費,畢竟還有不少精英分子,尤其是願意將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整理出來的大咖們,適當聽聽無可厚非,無論知識產品化之後怎麼定位付費,關鍵在於用戶怎麼看,看完後怎麼篩選,然後怎麼用怎麼做,對用戶而言這都是尋求自我提升的方式,但你要想靠這個一勞永逸那還是洗洗睡吧。


看個人所求,現在的年經人不是996就是779工作很忙,時間很緊基本上沒多少時間來充實自己看書有太費時間,那麼知識付費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去看或者聽,它把重點的內容都概括出或者以音頻的或者視頻講解的模式這樣不僅大大節省了時間還可以增加學習的積極性


只能說,看你的需求來決定這個知識付費的需求。知識不是可以單純的去理解,更多需要你去認真對待和深入探究。


應該要辯證的看待,要給知識定位,不能泛泛而談,如你所描述如果是自己專業方面的知識那肯定得是系統看書,經驗積累,實踐中消化,討論思考輸出才行的,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學習是有瓶頸期的,這個時候也可以看看別人的觀點,促進學習,也不反對知識付費,只是要好好選擇。

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方面的知識我們是來不及系統學習的,成本太高,假如我是做銷售的必須搞定某一個人,他有某個領域的特點,比如喜歡茶藝,我覺得這個時候報班快速學習茶藝是需要的,但這個也僅僅是起點,能解決焦慮的方法是好方法。

用知識付費來滿足虛榮心,內心總是空虛,時間會告訴他,不用著急,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的人,你講再多道理也沒用,不系統的學習相對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也是進步,只是進步的不夠而已 ,你不能否認別人的進步,那不討喜,不可強求,也就是人成長的路上有些彎路一定要走的。

另知識付費是趨勢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