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還是澳大利亞心態和我們不一樣。他的自我定位,是美國派來管理這一片的,何止管中國,其他國家他都要管。就如同班主任派來的小告密者,或者玉帝派去管弼馬溫的馬天君。

如同天神在凡間的使者,不是靠什麼農產品、鐵礦石可以收買的,他是具有某種崇高感和使命感的。


狐假虎威唄,看著美國主子這麼霸,澳想著做最兇的狗,多喫塊肉。沖中國叫得兇了,美國主子多給點好處,同時繼續保持同中國的貿易。英、加、新這三國要聰明的多,五眼聯盟那份文件拿不出證據也就不了了之,當前這個形勢,誰不跟中國做貿易誰傻子。

澳就不一樣了,沒有證據兇叫,被中國扇了一巴掌還繼續兇叫。五眼聯盟後不罷休,又在WHO沖在前面,各懷鬼胎的西方勢力樂得澳當沖頭,結果澳針對中國的調查,變成了對全體成員國的調查。即便澳不牽頭,WHO也會組織全球調查,澳白得一個惡名。

澳的做法算是全盤皆輸,美國主子沒給肉喫,澳嘴裡的肉-麥子-還被硬掏出來餵給美國。

澳寶寶雖然失去了訂單,但是堅持了立場啊!

--

0521補:

澳大利亞擔憂中國列「打擊清單」澳貿易部長稱將繼續尋求與中國合作?

3w.huanqiu.com

這篇文章信息量很大,只截取第一段分析下

1、沒有證實或否認-中國人都明白這是啥意思

2、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中方尊重澳方堅持立場犧牲貿易的決定,澳方也應尊重中方關於中方尊重澳方堅持立場犧牲貿易的決定;

3、從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敲打澳做了損人利己的事,中方依照前條『平等相待』;

4、同中方【相向】而行,採取更多【改善】雙邊關係、深化兩國【互信】的舉措,為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提供良好條件和氛圍。-怎麼做也告訴澳了,大意就是:海燕吶,長點心吧,務實點不好嗎?

基本上就是,澳不改善就等著被痛打吧-米國拿臺灣噁心中國,祝賀澳袋鼠喜提沖頭豪華午餐。

5月24日補:米國拿香港要挾中國,澳竟然又兇叫上了。真心不懂澳的腦瓜子怎麼長的,一邊是美國連自己州的救命物資都搶憑啥對你好,一邊中國是最大貿易國。

美國為了讓中國多買點東西,醜態百出才達成;

澳拿著大筆訂單竟還醜態百出,匪夷所思,問題是,澳沒有資本要挾中國。中國的逆鱗就是TD、GD,對澳肯定是痛打啦。

5月25日:澳大利亞維州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協議,莫里森再次汪汪汪。我敬莫里森是條狗子!

米國:澳寶寶,你失去的只是貿易,中國失去的可是透明啊!

6月8日:

-美: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針對中國。

-澳:好噠!汪汪!

中國發布【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提醒。

中國至今仍不接聽澳大利亞關於大麥和牛肉的電話。

-澳:爹迪,我的大麥,牛肉,旅遊嚴重受影響了!

-美:說好的不惜一切代價!

中國現在的策略就是打澳給歐美看,而澳除了汪汪一點辦法都木有。

-我們坐在高高的麥堆上面,聽爹迪講那代價的故事。


坐標澳洲布里斯班,本來就想寫個百字的,結果越寫越多。

這個問題在澳洲華人圈都炒爛了。別說國內老百姓了,就連很多在澳洲華人都覺得奇怪為啥澳洲政府要做這個喫力不討好的事情?

確實從經濟利益角度來考慮,乍一看這個決定真的有夠蠢的,啥實惠都沒撈著,還要被中國制裁農業,結果好處全讓美國拿了去了。

但是我們不妨從澳洲的文化歷史背景去探究一下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多多少少了解一下澳洲人的想法和小糾結。

大家都知道澳洲在初期,一直都是英帝國的小跟班,這地位有點像藩屬國。英帝國當時在經濟和政治發展上確實也幫了澳洲不少,畢竟是同宗同源。因此澳洲在政策傾向上很大程度上為了宗主國利益考慮。比如澳洲人都知道的ANZAC DAY就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加里波利之戰中與對抗土耳其軍隊死去的軍人。

關鍵時間:一戰

關鍵地點: 加里波利

關鍵事件: 加里波利戰役

中國人觀點: 英國挑起戰爭,澳洲小弟主動要求幫英國老大哥分擔壓力,跟土耳其去死扛。澳洲是真豁出去了(志願兵40萬,佔可服役男性一半以上),為的是英國利益,結果還被英國背棄,被土耳其打崩了(死傷2/3)……這有啥好紀唸的,真閑不夠丟人嗎?澳洲年輕男性跨越大半個地球,被人快屠了,完全是奴才狗腿子遇到硬茬被吊打的故事,史書上記錄一筆已經夠不光彩的了,還大肆宣揚,藥店碧蓮啊。

澳洲人看法:當時為母國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為母國戰鬥的並非是一個個州或領地,而是整體的澳大利亞,這在我們澳大利亞歷史上是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這是為了國際身份和母國的認同。

這種追隨英國的情況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一直以來,都承諾新加坡基地固若金湯,會保護澳大利亞免受日軍入侵。但二戰時迫於德國軍事壓力,英國很難把精力再放在亞洲和大洋洲。日本對英國宣戰第三天,就擊沉了英國留在遠東、用於保護澳洲的僅有兩艘主力艦。之後新加坡基地的英國總指揮官投降,投降前三週,澳大利亞22000軍人剛剛到達新加坡,還沒怎麼打呢,就成為了日本戰俘,遭到殘忍虐待。

關鍵時間: 1942年

關鍵地點: 新加坡

關鍵事件: 英國駐新加坡基地指揮官投降,將22000澳洲軍人交給日軍作為俘虜。

中國人觀點: 英國老大哥首都都快被人炸爛了,再下去就得亡國了,自顧不暇,還哪裡還有精力來救你啊~ 人家有這心也沒這力啊,還保護個屁唻,人家說啥你都信,也不看看才幾艘船,你就不能長長腦子?

澳洲人觀點:這是母國對於澳洲的背叛,我好恨,我好弱……誰能幫幫我

因此,美國開始逐漸被澳洲認同,並在澳洲建立指揮部,部署大量飛機和戰艦,成為澳大利亞的新的國防依靠。1951年,美國和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簽署《澳新美安全條約》(太平洋安全條約)

由此,美國在軍事上徹底成了澳洲的爹。

儘管如此,英國在貿易上依舊是澳洲第一選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和其他英聯邦國家的貿易量日漸縮減,並把重心放到了歐洲,直到1961年。

關鍵時間: 1961年

關鍵事件: 英國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將和西歐六國共同建立關稅壁壘,將澳洲排除在外。澳洲再也無法享受到英聯邦內的稅務優惠了。

中國人觀點: 早就到了該分道揚鑣的時候了,既然沒辦法繼續相處下去了,好聚好散唄,反正也沒多少貿易量了。

澳洲人: 英國人這是對於澳洲巨大的背叛,是對於加力波利戰役的背叛,是對於我們一個世紀以來各種犧牲的背叛,也是對於文化認同的背叛。

之後不僅僅在軍事上,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澳洲也開始慢慢倒向美國。隨著時間推移,澳洲文化儘管還保留著英國文化的痕跡,但更多的開始受到美國影響,比如繪畫,電影,音樂,審美等等。

說句不太恰當的話,英國是澳洲的親娘,只是娘和孩子因為些事情鬧蹦了。孩子要找個新的依靠,一抬頭,嗯,文化同宗同源,信仰也差不多,還能保我不受欺負,就決定是你了,不是親爹勝似親爹,美國爹~

說了一大圈,現在回到主題,為啥澳洲要執意發起獨立調查。

從經濟上,美國是爹,中國就是後媽,哪邊都不應該得罪。其實就澳洲的特殊位置,處理得好絕對能左右逢源,從中受益。但為啥就偏偏一定要和中國這個經濟後媽槓上了呢?

歷史上,澳洲一直就是世界第一強國的馬前卒和小跟班,而且特別的積極,特別願意為老大奉獻和犧牲,生怕老大不知道自己為了老大利益在努力拚搏。作為中國人,我們從心理上很難理解這種源於殖民地或藩屬國的心態,因為我們從古至今都是大國。

很遺憾,澳洲在歷史上沒有能夠把這種心態轉變成美國那樣的大國心態,又因為始終抱著世界第一的大腿,確實過得不錯老百姓安居樂業得實惠。因此,中國人不理解,澳洲這次為啥要跳出來搞病源獨立調查。其實這和一戰時主動要為英國參戰是同一種心理,儘管已經成為了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了,但是精神上依舊還是一個想要靠他國又想表現自己的孩子。

從軍事上看,那就更沒得說了。澳洲的國防基本就是靠美國撐著的,你要敢倒向中國,分分鐘教你做人。

從政治上來看,幾十年前澳洲總理就在報紙上發表過文章要倒向美國。也就是說這幾乎快成國策就差寫進法律了。

從政客個人利益來看,那麼多澳洲前總理卸任之後,都會被美國某些機構邀請成為顧問或者做巡迴演講,你以為這都是假的啊~你讓澳洲的某個政客說為了澳洲經濟力挺中國,信不信過一兩個月就找個由頭讓你下臺,五年換了四個總理,你敢信?

說實話,在中國人看起來,澳洲作為一個南半球區域的相對大國挺沒面子的,但其實這是我們的大國慣性思維導致的。但世界上那麼多國家,真的能夠自己說了算的又有幾個?

其實偶爾想想,澳洲這樣的國家擬人化了也挺可愛的,只要你罩得住我,對得起我,我拚命為你付出都沒事,損失點利益算啥,命都可以為你搭上,真的屬於忠犬類型的。

這一次發起獨立調查,其實更多的其實還是政治和文化傾向上考慮。你看莫里森只說了一次大實話"澳洲大部分的輸入型病例都是從美國來的"之後就再也不敢多說一句美國的問題了。

話說回來,我總覺得莫里森這麼賣力要搞獨立調查,多半還是被美國逼的。畢竟現在你要是不叫上兩聲為爹出出頭,之後等爹緩過勁兒來了,有的是收拾你的機會。

回答部分內容參考資料《劇變:人類社會與國家危機轉折點》


下面這個鏈接是我播讀的《劇變:人類社會與國家危機轉點》。平時自己一些小愛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聽一下,免費的。

說實話,這書是美國普利策獎獲得者寫的,確實是本好書,當然我播的也不差

【劇變 人類社會與國家危機轉折點】有聲小說在線收聽_喜馬拉雅FM?

xima.tv圖標

––––––––––––––––––––––––

合約談完回來一看300多贊,人生又一個小巔峯啊。

多說幾句,有些看官對於中國是澳洲經濟上的後媽這種說法有些困擾,都知道經濟方面,澳洲對中國依賴很大,到底有多依賴呢?

第一,澳大利亞每年出口牛肉約123萬噸,其中24.4%對華出口,位列出口市場首位;

第二,澳大利亞每年83%的鐵礦石,與92%的鋁土礦,都對華進行出口;

第三,澳大利亞年出口海鮮18億澳元,對華出口有7億澳元,澳67%水果也對華出口;

第四,澳大利亞43%紅酒對華出口,已超過法國成為中國最大紅酒進口地;第五,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羊毛產地,72%羊毛都對華出口,澳67%的棉花也如此;第六,澳大利亞54%的大麥與22%的小麥都對華出口,中國佔其穀物出口市場35%以上;第七,澳大利亞每年旅遊業直接收入440億澳元,其中140億澳元來自中國遊客;第八,澳大利亞40%留學生來自中國,每年學費之類的直接收益就超過120億澳元;第九,澳大利亞40%的機電產品、62%的運輸設備與90%的日用產品,都從華進口;第十,澳大利亞年出口總額達2502億美元,其中對華出口佔到785億美元。

再結合今天的兩條新聞標題

《China changes iron ore inspection rules in new trade threat》

《China Considers More Economic Pain for Australia on Virus Spat》

是不是有種肉戲要來了的感覺

—————————————————————

第三更了

一覺醒來1000贊了,也不知道是被哪位大佬翻了牌子。既然寫也寫了,那就索性多說兩句。

朋友看了我的答案開玩笑說,我把一本好好的社科類書籍讀歪了,感覺像刨根究底不帶髒字的罵人。

那話就說回來了。"在座諸位都是渣渣"這種話,除了五常以外,沒哪一個國家敢說的。畢竟世界上90%的國家都是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總得抱著一條超級大腿,而且還得抱的緊緊的,三心二意的下場:參考卡扎菲與利比亞。一開始寫的時候,我也只是從歷史和文化性上去淺淺的分析一下澳大利亞做這個決定的原因。

有人認為就算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澳洲因為文化、血脈、歷史等原因也不會追隨為小弟。我覺得這種說法或許從短期看是正確的,畢竟澳洲追隨的兩任老大都是同根同源的盎格魯撒克遜。但長期就不一定了,維繫國家根本都還是利益。

澳洲長久一直有個問題——身份認同,說明白點就是:我是誰?

這個問題長期存在,也一直在變化之中。從被流放的英國犯人,到設置在亞洲邊上的白人哨兵,再到美國力量的追隨者。現在澳洲國家中的英國屬性正在日趨減弱。20年前公民投票是否將澳洲以英女王君主立憲制改為共和制,結果是55% vs 45%,差距其實並不大。

最近三十年來,英國、歐洲、美國出生的澳洲人比例在逐漸減少,非白人的人口比例逐漸上升,初代移民大多對於英美沒有文化、血緣和歷史上的認同感,甚至會有些抵觸情緒。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祖籍國文化影響,對於英國的感情雖然不會抵觸,但肯定和澳洲本地白人是完全不同的。(假如我兒子敢對著電視機裏的英國女王說"our queen",我肯定給他一大耳刮子。)

也就是說那希望繼續英女王君主立憲制的那55%人將越來越少(澳洲本地白人,多為英國移民或二代),而45%那部分人會越來越多。下一次澳洲政體改制的投票或許會比所有人想的要快。

人口結構和文化的轉變,從長期來看會給國家傾向性帶來的轉變。生活在澳洲的華人可以很明顯感覺到,近10年澳大利亞最好的學校中,亞裔比例正在逐年提高。第二代華人移民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繼承父輩們的餐館、小會計事務所和雜貨鋪,很多開始參與傳統概念裏的白人行業——醫生、律師、銀行、金融和政治。雖然佔比仍然很小,但以目前的速度,20年內亞裔在議會的佔比可能會超過15%。30-50年之後,整個澳洲在考慮政策制定的時候,或許就不會那麼天然傾向於英美,對自己國家的利益棄之不顧,為他人作嫁衣裳了。

以上我僅僅只是粗淺分析了一下文化、歷史和以及部分澳洲內部變革的因素,我覺得從長期看就算不會對中國有利,但也不會比現在更糟糕。


遮掉國名,我還以為是印度。

然而印度都學聰明瞭,不當出頭鳥,澳大利亞昨天剛跳出來,當天就挨反傾銷大刀。。。更妙的是,外交部商務部聯合起來。。一個開砍,一個告訴澳大利亞中美協議生效,要給美國小麥份額。

明著打澳大利亞臉:你的份額是你家主子搶走的。

被其他國家架在火上烤。。。

你跳出來剛中國,那我就支持你,你掛了訂單我還能喝點湯。

我實在無法說服自己相信這是一個聰明的國家。


因為調查報告可能已經寫好了,就等著進入中國走個流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