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坐標上海,傳統旅行社供應商前五。

========分割========

我們公司是做境內旅遊的,但是我要肯定的說句:出境遊今年肯定沒戲。

境內遊兩部分,小頭是省內,大頭是出省旅遊。

省內遊在平常只佔我們銷售額的5%不到。

而現在出省旅遊還沒有放行,什麼時候放行?我們業內預估都是在學校徹底開學之後,旅遊纔能有希望。

目前上海主要的供應商都是自駕遊為主。

雖說現在有的小組團社在偷偷摸摸的做出省旅遊,但是昨天江蘇那邊某個景區明確下了通知,不許接待旅遊團隊...


6月4號,再來補一句,仍然遙遙無期

兩天前,有部分導遊在人民廣場接團,被扣了導遊證,文旅在管

求求你們管管那些私自發團的黃牛吧

出省50人,回來傳染5000人,有人是要錢不要命的,我還想在這行混下去


呼倫貝爾的旅遊在今年六月份以後基本就可以回復了!呼倫貝爾草原旅遊與其他旅遊城市不同!因為這裡不會擁擠,不會有人員密集!這裡就是地域遼闊的天然大氧吧!


國內旅遊已經陸續恢復了,從酒店預訂情況來看基本都在市內周邊遊,出省的還不算多,遠行的基本是商務出行。國外旅遊的話估計到明年下半年可以逐步開始恢復


正在慢慢恢復,但是要恢復到疫情以前,估計至少得2021年下半年了。之前有報道說全球新冠疫情完全結束可能得到2025年,也就是說旅遊業也得到2025年以後才能完全恢復。所以,旅遊同行們還能堅持到那個時候嗎?


如果說行業恢復到之前的狀態,肯定回不去了。

如果說老百姓旅遊需求,一直未減且持續增加。

這個行業經歷了疫情,會洗牌和轉型,那些對用戶友好的,專註產品的品牌,會脫穎而出。


國內遊估計年內能恢復,出境遊明年都不好說。


省內遊基本上都已經恢復了

大學也開始陸陸續續開學了,證明省外快了,但是出境遊恢復還是有一種遙遙無期的感覺


就全球旅遊市場來說。

目前全球來講,基本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做到跟中國一樣嚴格,國民那麼重視,而且也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而且6-8月,是歐洲的旅遊旺季,不曉得那些老外們能不能忍得住不?擔心有可能引起第一波反彈 。。。

個人估計,到8-9月開始恢復已經是最理想的情況了,是的,只是開始。。。。

另外,以我所在的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是從4月7號才開始『封鎖』的,4月初才開始強制要求戴口罩的。我發一下5月這幾天新加坡政府公佈的疫情數據(總人口約550萬),你自己體會下:

5月1日最新情況

新增病例:932起- 境外輸入病例:無- 社區感染病例:11起(5人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6人是工作證件持有者)- 工作準證持有者(不住在客工宿舍):16起- 工作準證持有者(住在客工宿舍):905起新增病例中,70%與已知感染羣有關聯,當局仍在追蹤其餘病例的病源新加坡確診病例總數:17,101起- 未出院:1,764人(23人在加護病房)

- 在社區隔離設施:14,053人

- 病逝:16人- 已出院:1,268人(今天出院:24人)60歲病患因COVID-19病逝一名60歲男性新加坡公民在感染COVID-19後,因併發症於5月1日病逝。他於4月13日確診染病。國家傳染病中心已與逝者的家屬聯繫,為他們提供所需援助。5月2日最新情況新增病例:447起- 境外輸入病例:無

- 社區感染病例:6起(4人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2人是工作證件持有者)

- 工作準證持有者(不住在客工宿舍):10起- 工作準證持有者(住在客工宿舍):431起新增病例中,93%與已知感染羣有關聯,當局仍在追蹤其餘病例的病源新加坡確診病例總數:17,548起- 未出院:1,710人(24人在加護病房)- 在社區隔離設施:14,474人- 病逝:17人- 已出院:1,347人(今天出院:79人)76歲病患因COVID-19病逝

一名76歲男性新加坡公民在感染COVID-19後,因併發症於5月1日病逝。他於4月6日確診染病。樟宜綜合醫院已與逝者的家屬聯繫,為他們提供所需援助。

5月3日最新情況新增病例:657起- 境外輸入病例:無- 社區感染病例:13起(10人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3人是工作證件持有者)- 工作準證持有者(不住在客工宿舍):18起- 工作準證持有者(住在客工宿舍):626起新增病例中,87%與已知感染羣有關聯,當局仍在追蹤其餘病例的病源。

新加坡確診病例總數:18,205起

- 未出院:1,630人(22人在加護病房)- 在社區隔離設施:15,149人- 病逝:18人- 已出院:1,408人(今天出院:61人)86歲病患因COVID-19病逝一名86歲女性新加坡公民在感染COVID-19後,因併發症於5月3日病逝。她於4月27日確診染病。邱德拔醫院已與逝者的家屬聯繫,為他們提供所需援助。5月4日最新情況新增病例:573起

- 境外輸入病例:無

- 社區感染病例:5起(所有人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工作準證持有者(不住在客工宿舍):8起- 工作準證持有者(住在客工宿舍):560起新增病例中,89%與已知感染羣有關聯,當局仍在追蹤其餘病例的病源。新加坡確診病例總數:18,778起- 未出院:1,491人(25人在加護病房)- 在社區隔離設施:15,812人- 病逝:18人- 已出院:1,457人(今天出院:49人)


對於景區復工復產的預判

1、我最近看到一些景區急於開始復工復產的消息,作為業內人士,可以說是有喜有憂,主要感到這些景區有點操之過急。

2、對於旅遊行業復工復產,從政策上、態度上,肯定要理解、支持、幫助,這是毫無疑問的。在疫情好轉的情況下,各行各業都要儘快恢復正常運行。

3、從現實的實操層面看,景區復工復產不會很快,會比其它行業稍晚一些。景區服務屬於生活性服務業,而且不屬於喫住之類的「剛需」,具有較大的需求彈性。

4、即使允許、支持景區開門營業了,由於受疫情的影響,遊客「禁足」不前,生意冷淡估計是大概率的事,所以不能急。

5、景區復工復產的最佳時機,我以為,可以參照大學恢復上課的時間來定。大學一定會等到疫情完全控制住了,才會開學。這個時間點,我預估很可能在5月份,有些地方遲至6月份。

6、只要國人對國家經濟前景和自身收入預期看好,旅遊消費在「疫後」很可能會迎來一個「報復性消費」的井噴高潮,將失去的快樂再補回來!


作為一名國際領隊,二線城市旅遊圈的導遊工作者,據小道消息透露(公司沒沉住氣找人打聽來著),說是2021年下半年,世界旅遊才能恢復如初。。。雖然不知真假,但是我本來以為就兩三個月的事,現在在家宅了已經快4個月了,還是不能復工,的確是會焦慮啊!

你要是說旅遊業恢復,其實我們這邊很多省內的大巴線路,大巴一天或者兩天一夜的已經有個別團隊開始了。可放眼國內,很多人估計寧肯自己玩,後期報旅遊團出行的也會少很多。更何況是國外目前一片不明朗,國外旅遊團隊想要恢復到之前,真的是要很漫長的時間吧。

所以啊,如果這個回答有同行看到,請放平心態,把焦慮收一收,馬上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先幹著吧,我有認識的歐洲領隊大哥已經開始幹代駕了。朋友圈大到旅行社老總小到一個門市銷售,誰不賣點東西賣點小貨,其他不是旅遊圈的朋友們,也請體諒我們集體抱團轉行或者賣貨的行為,畢竟生活還是要先考慮的不是麼,真的太難了。


俺要轉行了,旅遊管理畢業的我感覺被坑了5年,終於疫情來了讓我看清了真相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連休5天,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

以去年同期數據進行比較,2019年「五一」假期,連休4天,全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76.7億元。

假期多了一天,總人數同比降低41%,總收入同比下降61%。毋庸置疑,新冠疫情是造成數據銳減的直接原因。目前仍處於疫情防控階段,按照要求,旅遊景區只開放室外區域,室內場所暫不開放,接待遊客量不得超過覈定最大承載量的30%。表面看來,遊客數量受到限制,收入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那麼,是否可以得出結論,旅遊市場已有回暖跡象,旅遊板塊投資機會已經來臨?

我覺得,情況不容樂觀,旅遊板塊投資為時尚早。

與2019年相比,今年五一假期更長,有利於民眾安排旅遊計劃。新冠病毒傳播使得出入境管控嚴格,國內遊客出境旅遊消費規模銳減,國人的境外消費能力被留在了境內。如果扣除這其中轉化為內部消費的金額,今年五一國內旅遊收入必然更加慘淡。

不少地區在節前發放了大量的消費券,消費券短期內可以刺激消費,但無法提振民眾對經濟的信心,且消費券來自於地方財政,很難一而再,再而三的發放,實非長久之計。

地圖軟體的出行數據顯示,從4月30日起,高速擁堵里程佔比迅速提升。節前一天高速公路不收費,極大利好自駕游出行。高速公路已於5月6日恢復收費,節前一天不收費難再出現。

以上利好疊加,才堪堪讓跌入冰點的旅遊業恢復一絲生機。

通過抽樣查詢各景區客流量數據,大部分景區在「五一」期間,未達到限流人數標準,一票難求的情況不多,而疫情在國內基本受控,遊客出行未戴或摘下口罩已成常態。因此,民眾出遊率大幅下降不能簡單歸結於景區限流或疫情隔離原因。

至於旅遊收入數據,民眾收入或收入預期減少,缺乏消費能力或不敢消費,纔是根本原因。經濟下行,社會總體消費意願下降,旅遊消費作為一項非必要開支,會成為民眾節流的重點目標。

目前,歐美國家新冠疫情並未得到有效控制,盲目復工將使情況雪上加霜,出入境封鎖短時間內恐怕無法解除,出入境旅遊市場也極度萎縮,對旅遊板塊而言,底部依然未到。

至於旅遊業什麼時候恢復,得等到經濟基本復甦,民眾收入增加,消費意願強烈的時候把。

本文來源「徒步行神州」公眾號,標的名稱和代碼詳見原文章。

我會在合適的時機,給大家分享優質投資機會,歡迎關注。


我做國際的,今年肯定涼了,明年的吧,考慮轉行了。


今天整體是肯定下降,但是已經在逐步恢復了。


旅行社 想著關門呀 國外看不到希望


旅遊業真正能恢復的時候,要看國外的疫情進展情況,出境遊和入境遊是旅遊收入最大的一塊蛋糕 ,國內經濟不好對中下收入羣體影響最大,會決定國內遊是否恢復正常的關鍵。


省內現在已經開始流通了

國內看中秋國慶會恢復到什麼程度

海外的話,最起碼明年了

(年前離開省內旅行社,想跳槽海外的我,真是太慘了)


疫情之前最嚴重的時候,對全國旅遊是一次重創,但伴隨著疫情逐步的得到控制,旅遊也在慢慢的在恢復,五一假期期間的旅遊就一次很高的證明,疫情依然存在,旅遊問題的變數就在於疫情完全結束,方可無礙!

全球旅遊行業也是如此,目前看全國各個國家對待疫情的重視程度來說,不夠重視,還有可能是醫療條件不允許,所以並不是很樂觀!


五一節已經有地區開放了!


從政策上可以看出,為支持旅行社積極應對困難,文化和旅遊部決定依法將各旅行社的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的80%暫退給旅行社,期限為2年。與此同時,記者採訪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等企業人士瞭解到,疫情發生後,旅遊行業企業一方面通過各種方式對抗衝擊,努力自救,積極加入了「抗疫戰場」,另一方面通過培訓、研發新產品、收集整理大數據等方式為疫情後重啟旅遊業做準備。

此次疫情,對旅遊行業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但「危中有考驗,危中有機」,旅遊活動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延緩到達。在損失成為既成事實的情況下,要頂住壓力,找對方向、發展模式,就能在疫情後佔據先機。

從2020年6月開始市內遊和周邊遊已經逐漸恢復,8月跨省遊逐漸恢復,目前疫情基本可控,旅遊業會迎來一次報復性恢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