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維京人的野蠻行徑堪比蒙古人。


相信刺客信條的預告片的孩子總是很單純。

兄弟會宣傳片艾吉奧在萬神殿刺殺教皇,西澤爾帶領一群教皇衛兵風度翩翩,遊戲里是個患梅毒的中年中二病。刺客三宣傳片華盛頓最後那一抹邪魅的笑差點讓人以為他就是幕後黑手聖殿大團長,結果美國國父大人對印第安人是壞了點,倒還算正面形象。黑旗宣傳片黑鬍子要跟大家說的愛德華深藏心中的秘密,大概是愛德華前些年在老家有個孩子。大革命宣傳片亞諾帶著四個兄弟暗中協助人民完成了圍攻巴士底獄的壯舉,遊戲里亞諾這時候正在裡面關著呢。

在給育碧擺了這麼多道以後還能堅持不懈的選擇相信,題主是個很單純的人。


我看點贊的多了起來,稍微扯遠一點吧。

我在原來的答案結尾說過整個西方世界都在美化維京人。因為維京人的燒殺搶掠畢竟發生在千年以前,對現在人的生活基本沒有什麼影響了。而他們的事迹在今天看來極富傳奇色彩,是影視改編的絕佳材料,所以關於他們的作品改編漸漸多了起來。

但是如果真的拍他們整天的生活就是打家劫舍濫殺無辜,一來影響主角形象,二來不符合現代觀念,所以不少作品往往是迴避這一點或者進行淡化處理。這一點說是西方世界都在美化維京人並不為過。與之相似的是20年前央視拍的《成吉思汗》也迴避了蒙古大軍的屠城事件,這是影視作品慣用的處理方式,沒什麼好說的,但美化畢竟是美化,否認不得。

其他不少答主在噴題主這個問題,我也理解。因為這幾年不少遊戲和其他文化產品因為部分人上綱上線而被封殺,所以有這一種擔心。但我覺得這得分兩頭說。

總的來說就是這個預告片美化維京人了嗎?美化了。至於為此上綱上線嗎?不至於。

再者,我估計即便是真的拍他們濫殺無辜,對玩家來說也沒什麼影響。畢竟現代社會承平日久,大家人身安全基本上不會受到威脅,殺人放火都是電影里看的遊戲里玩的,都做了浪漫化處理,看著還挺好看。對虛擬世界的殺與被殺缺乏感同身受,倒是對現代社會的一些人際準則極為敏感,誰若是觸犯了,千刀萬剮也不足以謝罪。

在現代玩家眼中,虐貓虐狗和婚內出軌的罪行可比濫殺無辜嚴重多了。所以即便主角在遊戲里殺死幾千個英格蘭平民都不算什麼,可千萬別殺柯基啊。可以殺婦孺老幼,但絕不能婚內出軌,尤其不能搞多人運動。


就英靈殿這個預告片,你要說沒有美化海盜,我估計育碧自己聽見都臉紅。

阿育在預告片里玩弄了一個小手法,聲畫分離。即畫面和旁白內容是不一致的。畫面里是一群維京海盜,旁白則是英國的阿爾弗雷德大帝,大帝口裡的維京人和畫面里的維京人形象大相徑庭,這一點跟魔獸世界裡巫妖王之怒的預告片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

開篇畫面明明是平靜的維京城鎮,大人和小孩在嬉戲,大帝旁白說的卻是:他們心狠手辣…

畫面里維京人對神靈很虔誠,只不過是和英格蘭人有不同的信仰。而且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樣的信仰還挺酷的,很有搖滾范兒。

按說展示他們打家劫舍的勾當足夠黑一下海盜吧,可馬上就是一副不殺婦孺的畫面,說明他們雖然暴力但是很有節制。再配上大帝「他們漫無目的地殺戮」,就會感覺大帝很虛偽,故意抹黑維京人。

實際上歷史上的維京海盜濫殺無辜的多了去了,更多的是跟李逵一樣「手持兩把板斧,排排頭砍將過去」。

接下來的轉場更是堪稱精妙,從黑夜裡打家劫舍的戰鬥場景迅速切到,在燦爛的陽光下和兒童玩耍的畫面。展現他們安居樂業,幸福美滿的生活,活生生一副農家樂。旁白則是「他們迫害絕不會熱愛、不會守衛的土地」。

接下來的鏡頭則是大帝要跟他們宣戰,跟前面的鏡頭一組合,傳達出來的意思反而是大帝要破壞維京人平靜安逸的生活。

戰鬥場景就不多說了,主角人數少,裝備也落後,在劣勢之下極限反殺。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能展現主角的風采呢。

所以這個預告片確實美化了維京人,但你要說過度美化,確實冤枉了育碧,畢竟整個西方世界都在美化維京海盜。


美化有,過度說不上

題主我可以和你說,只要是侵略者或者是掠奪者,就沒好鳥。但是這群人也是製造混亂或者破壞秩序的人,所以在刺客宇宙里只有他們可以擔當刺客這個集團的勢力,而且與此同時因為世界觀里刺客也是追求世界和平的,是為了全人類的福祉有大愛的勢力,所以這群人就不能過度殘忍也不能燒殺搶掠,並且刺客信條一定是要有很基礎的真實世界觀。

最終每一部刺客信條中的刺客勢力就都是在基礎史實上進行虛擬創作和美化處理的歷史架空產物。

《黑旗》的海盜怎麼可能不殺平民;《梟雄》的黑幫怎麼可能一直對平民客客氣氣;所以,《英靈殿》的維京人咋能是這個樣子,但是遊戲內的「維京人」就是一個用了歷史裡維京人名字所創作出來的為了人民製造混亂的勢力。這個創作是遊戲必需,所以沒必要上綱上線。


怎麼說呢,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瞬間就顯得大度開明了,反正又不是我家的事,你們願意洗白誰與我何干。

同類比較一下維京傳奇、孤國春秋、海盜戰記、維京征服、先祖遺產,同樣是維京風格的作品——估計作者和製作人也是維京粉,都彰顯了那個時代的殘酷性,對於維京人的野蠻行為沒有掩飾,而且不違反常識。

要知道維京人在維京時代之前一兩百年,是環北海地區海上貿易的主導力量,成為海盜之前人家已經做了一兩百年的商人了。考慮到北歐嚴酷的環境,混亂的局勢,以及少得可憐的日照時間,在這種環境中歷練出來的人是極為珍惜時間和物資的,撒的尿、拉出來的大便都得收集起來當肥料,一代一代地把貧瘠的土地改造成黑土。那是精打細算才能生存,那是北方人的體魄、南方人的頭腦。你和他們講情懷講道德沒用,他們跟你做生意,發現你海防力量薄弱,手無縛雞之力,那幹嘛還跟你規規矩矩地做生意?直接搶。

維京人嘴上喊著英靈殿,但實際上並不急著去見奧丁。所以劫掠之前都會謹慎地計劃,先去帶貨做生意踩點,跟敵人稱兄道弟打探情況,然後回老家召集人手出行。專門挑修道院和村莊打,能不硬碰就不硬碰。

後來入伙的人越來越多,人多了不靈活,組織度也低,就不得不跟敵人正面硬碰。但是如果能夠在戰鬥中取得優勢,從而勒索對方一大筆銀子,不再打下去,那就更好。

掠奪得到所有的資源都很寶貴,尤其是奴隸,就是不轉手賣出去,放到北歐老家也是寶貴的勞動力。

再後來維京人厭倦了往返運輸,乾脆移民。他們想要土地了。身為商人,直接掌控原材料產地是最好的。但是到英格蘭之後無論如何都只能入鄉隨俗,舊有的斯堪的納維亞式嚴酷、節約、嗜血的生活方式,到英格蘭之後有許多變得全無必要。

歷史學家說維京雄師內部不團結,協調不好,是這樣的,但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自己所匱乏的東西提前得到了滿足。入關之前願意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成功入關之後,只感到空虛。撒克遜王國眼瞅著就剩下最後一個了,而首領已經給我分了土地,我幹嘛還要打下去呢。我就想回到自己那片新分的地上過幾年消停日子,溜一溜骨髓,淘一淘身子,打仗什麼的,等我家什麼時候人丁興旺了再說。阿爾弗雷德大帝太明白維京人的心態了——維京人不願意再打了,但是人家氣勢正盛,而這個時候撒克遜人處於下風,勉力支撐,就不要再白白地給維京人接著打下去的理由。拖著,等到那些富有遠見的維京領袖的聲音壓不住那些想要回家放羊的人的聲音,如果維京人主動來打,我們就堅持打,不願意打我們就談。

於是伊瓦爾這種人想要繼續干架,但是人心不齊,只好向西去不那麼發達的愛爾蘭。愛爾蘭人不像撒克遜人,人家干架不擇手段。伊瓦爾在那邊建立了王朝,搞奴隸貿易,維持了部眾的戰意。白衫哈夫丹率眾向北,直接定居了,這一看就是定居派的作風,結果呢,沒兩年就死了,部眾土崩瓦解。

留下來的,像烏伯和古斯魯姆是還想繼續打的,但是他們和西撒克遜干架只能是五五開。一場戰鬥誰勝誰負完全沒把握,事實證明維京人看著猛但底子虛,可能贏得戰鬥,但長期來看沒法跟一個王國抗衡。而維京人的特點是在大事上,不會做那些明顯沒有好處的決策。跟西撒克遜打架占不到明顯便宜——因為他們人多、組織和動員能力更強,裝備更好,儘管打架很爛。

烏伯和古斯魯姆似乎在878年打了一場不錯的配合,原本有望一舉拿下西撒克遜,但是天公不作美,風暴摧毀了維京人的船隻造成巨大傷亡,而烏伯莫名其妙地把能打贏的仗打輸了,而且輸得一敗塗地——因為狗急跳牆,撒克遜守軍被圍困,左右都是死,決定突圍,結果維京人沒想到,被打得滿地找牙。因為打敗並殺死烏伯,一位叫奧達的郡守脫穎而出,名垂千古。古斯魯姆沒掉鏈子,奪占切本哈姆,把阿爾弗雷德趕進沼澤地,但是孤掌難鳴。冬天過去,阿爾弗雷德集結了優勢軍力決定性地打敗了古斯魯姆。古斯魯姆可能是把本錢打光了,也不想接著打了,正好阿爾弗雷德給他台階下,讓他受個洗、交個人質、立個誓不再鬧事,他就能回到東盎格魯過太平日子。於是丹法區橫空出世。

但是等到公元918年的時候,第一批來到丹法區的維京移民「丹人」的後代已經軟得像豆腐一樣了,面對英格蘭的不斷推進的要塞,只能選擇退卻或者投降。阿爾弗雷德的兒子愛德華,前期韜光養晦,同時建要塞如下餃子,後期走上人生巔峰,奠定了英格蘭的基礎。你還真別不服基督教,比比那些軟趴趴的、精神迷惘空虛的丹人後裔,撒克遜人還是很爭氣的,把土地都收回來了,丹人只能在10世紀末、撒克遜人志得意滿放鬆警惕的時候,從丹麥老家發動第二次更大規模的入侵——而此時即使是在丹麥,也差不多半基督化了。征服了英格蘭之後,克努特果斷按照基督教那一套來。基督教真的是適應黑暗時代的生產力水平和時代的需要。

歷史演化其實是個挺有意思的事兒,不同的歷史階段都存在某種「福地」,佔了福地基本上就大吉了。比如在黑暗時代,不列顛就是福地、日本就是福地;在近代,美利堅就是福地;福地不能位處於文明圈的中心,文明圈的中心往往是是非之地;卻也不能離文明圈太遠,太遠的地方是蠻荒之地。但是福地也需要一個引擎來啟動,維京人就是那個引擎。後來英國人成了引擎。

這幫丹人後裔最後被來自愛爾蘭的「諾斯—蓋爾」混血維京後代輕輕鬆鬆地征服。然而,這幫混血後代雖然能糾結萬人級別的軍隊進攻英格蘭,而且打仗夠莽夠狠,但是實際戰鬥力也就那樣,可能是缺乏紀律或者戰術,給人的感覺是只會戰術非常樸素老套,然後全靠血拚。在布魯南伯爾,這樣的大軍與埃塞斯坦動員的軍隊進行了一場惡戰,殺得昏天黑地,連編年史家都驚心動魄,稱讚雙方領袖的勇武,最後英格蘭人獲勝。類似的事情在將近一百年後的愛爾蘭又上演了一回,六千六百多維京軍隊,對戰約七千的愛爾蘭聯軍,殺得昏天黑地,雙方首領都戰死了好幾位,但是維京人依然戰敗了。

本土維京人里最強的戰力還是從丹麥來的那些維京人,主要是他們有一個很大的格局。而有挪威血統的那些人(比如諾斯——蓋爾人、群島維京人)雖然有血勇之氣,實則不成氣候。瑞典維京人更看重東方貿易和本土的穩定,發揮如何全看是否符合自身利益。最早舉兵出征英格蘭的大軍,被稱為丹人;入侵愛爾蘭的丹人和入侵愛爾蘭的諾斯人相比更受當地人的歡迎;將斯堪的納維亞統合起來的是丹麥的藍牙哈拉爾德;到11世紀初征服英格蘭、建立北海帝國的是丹麥的八字鬍斯溫和克努特大帝。丹麥在制度上顯然比北方的兩個鄰居領先一截。然而丹麥的這點戰鬥力,和新興的諾曼、神聖羅馬帝國是沒法比的。


這就是入關上岸之後的維京人,用不著美化,也用不著醜化。沒有先進的社會制度的托底,以及配套意識形態的引領,自然而然地會被客觀規律腐化。

但是刻畫維京人,得有點常識。主角是個首領啊,首領帶頭放人,這讓部下怎麼看他?維京入侵時期,最大的美德是狠辣果敢,最大的罪惡是軟弱怯懦。軟弱的首領怎麼服眾呢。你說殺人沒有意義,那好,抓起來嘛,當俘虜賣掉或者留著當奴隸用。哪有直接放跑了的?

維京傳奇那種劇,即使到後期胡編亂造,我也沒說它美化維京。人家該輪姦輪姦,該殺小孩殺小孩,是不是醜化我不知道,美化肯定談不上。這個預告片出來之後我說它美化維京,過分么?遊戲是沒出啊,但我也沒說遊戲怎麼樣啊,這不是基於預告片得出的結論么。

育碧刻畫維京人的模式明顯有前期的榮耀戰魂的痕迹,但是榮耀戰魂是架空的世界,而且這個世界除了戰士也沒有別人了,你怎麼編都行。刺客信條這不一樣啊,這是一種歷史模擬器啊。


刺客信條是一個3A級遊戲,追求歷史真實的前提是不賠錢。

如果是賽博朋克2077,或者孤島驚魂,讓一個純粹的壞人做主角或許可行,作品的基調就不一樣,大家的預期也不一樣。刺客信條從1代開始,就與「硬核」完全不沾邊,更傾向於一個帶有歷史教學性質的觀光遊戲。育碧的翻車事故數量已經是業界第一了,他們沒必要拿最賺錢的系列去冒險。

誠實表現歷史黑暗面的遊戲多得是,比如P社的SLG,然而SLG這個類型的銷量一般只有3A的百分之一,文明就已經是此類遊戲的上線了。我記得文明6是發售2周,銷量100萬。刺客系列3A首發一直穩定在300萬以上。婆羅門遊戲拿頭去比人家民工遊戲

話說回來,遊戲現在就光一個預告,實際什麼樣還說不好。

如果要洗白,可以寫成主角出身是維京人,經過與外界接觸反思自己文明的缺陷,最終與歐洲文明社會站到一起反對同胞。但是本作的賣點就是維京社會,你搞個叛徒主人公出來,比洗白海盜更難讓人帶入。

維京人故事不美化的話,就會變成《海盜戰記》那樣,婆羅門吹爆,普通玩家不屑一顧。美國末日2的劇本比起海盜戰記完全可以說得上是低門檻了,你看看現在網上有多少人在黑?

比起育碧自己編故事,選一個有故事性的歷史事件可能更容易提高劇情水準,比如君士坦丁堡之戰,胡斯戰爭這些,聖女貞德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育碧作為系列頂點預留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