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華南龍頭地位,無人能撼動!深圳只能說錢多點,各項指標無法和廣州比!深圳:一句話「錢多」,財政富得流油!深圳鎮下面農村學校還靚過廣州市區的學校!佛山:整體實力強勁,高明變區後發展也很快!真正的工業強市!東莞:接受深圳的工業轉移,污染大!各鎮差距很大!虎門,常平,長安等好幾個鎮實力超強!一個鎮就可能有幾間五星級酒店,在內地早就是一個地級市了!中山:第二階梯領頭羊!除小纜鎮外,別的鎮沒法和東莞各鎮抗衡,差距還不少,但也算到處開花!市區安靜,人少,適合養老度假!和珠海市區差不多!珠海:名氣很大!華而不實!為了保持好的環境犧牲了好多項目,錢全用在市政方面,為了面子建了個一年虧幾億的大機場!市區冷冷清清!不過居住環境還是一流的。汕頭:未來幾年發展前景一般,民營發達!瘦死駱駝比馬大!粵東老大!韶關:廣東老牌中心城市,由於地處山區內陸,發展前景較差,韶鋼還不錯!窮地方太多!湛江:剛剛復甦!不斷有大項目進駐,前景相當看好,市區框架很大,高樓不斷拔起!市區很強,但縣域經濟特別差,輸給茂名就輸在縣域經濟,由於地理優勢相當明顯,重新崛起是遲早的事!惠州:廣東的一匹黑馬,未來將由幾個特大投資項目強力拉動經濟,前景看好!可惜少了個大港口!茂名:農業,水果業真的搞得有聲有色。但工業單一,茂名石化占很大比重,縣域工業並不強,市區很小,向沿海發展,爭做沿海城市。雖然GDP很高,但財政收入卻低於湛江。江門:僑鄉!是個好地方!各地發展相對平衡!在廣東將很長時間內保持中上游水平!陽江:刀都,核電廠,沙灘,夾在中間難有作為!梅州:全國一百強城市稱號,好像浪得虛名,經濟發展全省倒數第一,只怪山區太多!肇慶:前幾年發展好像有聲有色,最近幾年沉寂了,市區一般般!雲浮:名氣太小潮州:有錢人都在外淘金了揭陽:汕尾:要改名了,要不永遠當不了頭。清遠:發展勢頭不錯

不喜勿噴


廣東分城市和鎮村,珠三角是城市,粵東西北是鎮村。

城市經濟發達,人口密集,村鎮貧窮落後,村鎮的人才都往珠三角擠,說經濟環境,就應以珠三角為例即可,這是全國最好的市場環境,也是全國最熱,最大的工業連片區!


珠三角地區非常繁華,珠三角之外窮得叮噹響。隨著搶人大戰打響珠三角地區會進一步更繁華,珠三角之外進一步貧困。


自以為廣東很富?

其實粵東西北很窮噠

看看每年GDP排最後幾名的城市在哪裡

雲浮在哪裡,粵西840億

汕尾在哪裡,粵東855億

河源在哪裡,粵北952億

廣東GDP之王深圳22438億

三個城市加起來剛好是深圳的零頭。


廣東是分析中國城市化的絕好樣本,在城市快速推進的今天,我們都喜歡談論一線城市,談論二線城市,看看哪個省的城市最發達、進步最快!而每當談論起中國的城市等級,那廣東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因為在中國四座超一線城市中,廣東就獨佔深圳和廣州兩席,更是有數量眾多的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可謂強悍!看看地圖慧生成的這張地圖:


珠三角有錢, 其他地方比較窮, 完事。


廣東就是中國的縮影


1978年以後推行的「改革開放」,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其中三個就在廣東省境內;1985年2月17日,批准成立「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以深圳、東莞為代表的珠三角東部成了香港加工業的外遷地。憑藉毗鄰港澳、華僑眾多及國家優惠政策優勢,廣東省率先在全國實行改革開放,一躍成為中國大陸第一經濟大省,年均經濟增長超過13%。到2007年,人均GDP將近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陸地面積僅佔全國1.85%的廣東省,貢獻了佔全國1/9的經濟總量、七分之一財稅收入、四分之一的外資總額、三分之一外貿總額,廣東經濟發展被譽為「廣東模式」、「珠江模式」。

廣東經濟屬於外向型經濟,以來料加工為主。由於外商投資量大,對外依賴度大,整體產業技術層次較低,受國際環境影響也較中國其他省份大。2015年,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2,812.55億元(11,690.41億美元),佔全國的10.76%;人均GDP為67,503元(10,838美元)[1]。2013年,廣東省的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維持在「高」的水平。

跟中國其他省份一樣,經濟發展特別不平衡,經濟大致分為四大區域:第一,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包含9個地級市(珠三角);第二,以潮汕地區4個地級市為主的東部地區(粵東);第三,包含茂名、湛江和陽江3個地級市的西部地區(粵西);第四,包含粵北與山區5個地級市的北部地區(山區)。其經濟主要集中於珠三角地區,珠三角9市和珠三角以外地區差距極大。以2015年為例,珠三角9市的GDP總量佔全省的79.2%;而剩餘的粵東西北地區GDP總量佔全省的20.8%,其中粵東、粵西、粵北分別佔6.9%、7.7%、6.2%。

珠三角9市面積佔全省的30.55%,常住人口佔全省的50%。2007年,珠三角GDP總量達到25,606.87億元(摺合3,367.55美金億元),略高於同期江蘇省GDP總量(2007年江蘇省GDP總量25,560.10億元),佔全省的79.74%。珠三角地區尤以廣州、深圳的經濟總量最大,其次為佛山和東莞,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4市GDP總量20,667.78億元,高於同期浙江省GDP總量,佔全省的比重達到64.36%。廣州市GDP總量達到7,109.18億元,略高於同期黑龍江省GDP總量;深圳市GDP總量達到6,801.57億元,略低於同期黑龍江省GDP總量;佛山市GDP總量達到3,605.11億元,略高於同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GDP總量;東莞市GDP總量達到3,151.91億元,高於同期貴州省GDP總量。

珠三角9市人均GDP達到54,721元(摺合7,196美元),僅低於同期上海和北京人均GDP水平,為同期全省人均GDP的1.7倍,全國的2.8倍。深圳的人均GDP逼近8萬元,達到79,645萬元(摺合10,474美元),處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人均GDP最高水平;珠海及中山超過7萬元,超過同期上海市人均GDP水平;廣州和佛山過6萬元,超過同期北京市人均GDP水平;而惠州則超過4萬元,超過同期天津市人均GDP水平。

其他區域:西部茂名、湛江和陽江3市。2007年3市GDP總量為2,325.02億元,佔全省的7.24%;其中茂名處全省第8位,列三市第1位;湛江處全省第10位,列三市第2位;陽江處全省第17位,列三市末位。


  談到此處,可能就會有朋友問到,既然廣東省自身的區域發展都如此不均衡,粵東、粵北、粵西地區經濟都還存在欠發達的情況,那為什麼和廣州同為一線城市,而且剛剛完成了第四城到第三城身份轉變的深圳,不能和廣州一樣承擔起省內經濟建設的部分財政貢獻,幫助廣州分擔一些壓力呢?

  首先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經濟特區,其計劃單列市的身份設定具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其次是即使是廣東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和本身的地理條件關係重大,且相比省域經濟總量已經常年居於全國首位的廣東而言,全國範圍內還存在非常多更需要財政支持的經濟落後地區;最後則是深圳之於中國經濟的意義,遠不僅限於廣東一個地級市這麼簡單,未來深圳還將承載更多國家在經濟改革層面的創新和試錯身份,這些事情也同樣需要深圳擁有足可以比肩京滬的財政實力。  

  那麼我們最後還是以廣州為例,來看看當一座城市的公共預算水平與經濟體量規模存在一定失衡的情況下,會造成哪些影響。

  負面作用顯而易見,廣州財力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為財力不足,廣州對高新企業的扶持力度明顯不如同類城市,對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也乏善可陳,導致不少本土企業的業務外遷。廣州近些年來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速度緩慢,也和財政壓力息息相關。而這些問題,正是後來的新興明星城市,動輒就唱衰廣州的根源。

  而同樣,廣州之所以近些年來的房價水平始終與另外三座一線城市京滬深存在較明顯差距,核心因素還是因為廣州地方政府因為財力不足,所以只能在土地出讓方面加大力度,最終造成廣州的房地產供應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過於求,從而影響了廣州房價的上升。

  廣州非但不應該成為全國的眾矢之的,反而應該是城市發展中的模範和標兵。尤其是廣東省內的所有城市,其實是最不應該動輒指摘廣州如何如何的部分。相比很多省會獨大的省份,廣州確確實實做到了先富帶動後富,每年源源不斷地通過貢獻巨額財經資金的方式反哺給省內的一眾經濟欠發達地區。

  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才導致了廣州作為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每一步走得都比另外三城更加步履維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廣州做到了。也希望未來更多的中國大城市,都能夠做到。


這些問題無非就是廣吹和深吹較量的舞台,沒人敢說這倆城市一點不好!


廣東分為珠三角和非珠,珠三角發達,非珠,窮


怎麼說呢,10年前說振興粵東西北振著振著感覺在原地踏步,只不過是商品房起來了,公路完善了點,然而其他並沒有什麼改進,像廣州一天的gdp能抵得上非珠倒數幾個城市一年的gdp。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