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都知道很多食材都是野生的比飼養的好。那麼有沒有一些食材人工飼養或種植的反而會比野生的美味呢?


認為野生的比飼養的好,是因為信任的缺失。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多發,商家(養殖戶)與消費者之間存在巨大的隔閡,這是消費者偏好野生而厭惡養殖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正常的養殖,是一定安全的,至少不會出現野生食材那樣的未知的風險,什麼重金屬超標、未知病毒感染等。現在飼養食材不信任,因為很多食材都人為添加了「不健康的東西」,比如活魚相關「孔雀石綠事件」、紅心鴨蛋相關的「蘇丹紅事件」、海魚「染色」………等等。消費者的認知缺失、盲目追求「健康美味」給了無良商人們可趁之機。

至於美味,這個更加不存在,因為食材誕生以來並不是為了給人類食用,從進化的角度講,食材們根本沒有必要變得美味,但是經過馴化的食材卻是有可能會更美味。之所以大多數人認為野生的好吃,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養殖的太多了,吃多了自然厭惡;而是上面提到的「安全問題」,從而心理產生排斥,而認為野生的好吃。

當然,也有另外的原因,比如生長周期、飼料的種類等,人類對食物具有一定的偏好

,比如喜歡酥脆的口感、細嫩彈牙的肉質等,某些特點確實很難在養殖食材身上表現,因為食材的種養具有經濟效益的偏好,存在競爭,說到底,還是因為養殖戶們缺少「匠人精神」,沒辦法,這個急功近利、殘酷的社會。

但我們可以懷有美好的期待!

哪些食材種養會比野生美味,就不多舉例了。就舉一個吧,生態種植的番薯,它有多好吃呢,也不一定,主要是野生的番薯太少了,而且很容易老,老的番薯是很難吃的,全是纖維,你要知道,很多食材是經過人類馴化後才能生存的,在自然競爭中,它們不大可能生存下來。

一點紫番薯

野生也不一定比養殖的好吧,簡單來說就是環境因素和生存時間吧。

我記得很多年前,一個朋友在黑龍江養殖有機黑豬肉,當時直接出口歐盟,所以也是按照歐盟的有機標準進行的飼養。據說就是這豬喝的山泉水,吃的藥材,野菜,山珍等等。

肉我是沒吃到,因為買不起.....將近300一斤,京東當初是有賣的。

我朋友發了一個後腿,據說味道極好。其實這根野生也沒區別了.....

其他我不太懂,但是養魚多少知道一點,水質越好,食材越綠色,肯定魚肉質量是不一樣的。

對了,上次吃到一道菜叫脆皖魚,口感確實和尋常草魚大為不同。據說也是特殊的養殖方式養出來的,這應該就是更好的一個例子吧。


其實我想說,吃野生並不是他和人工比有多麼的好吃,而是吃的一種心態。物以稀為貴。所以,當你懷著珍視的心態吃某種食物的時候就會覺得特別好吃。同樣是一塊肉,如果10塊錢一斤和1000一斤,我想你買回家,烹飪手段都可能不一樣。1000塊一斤的肉,你捨得直接煮湯?你不會來一瓶酒,請三五朋友一起細細品?還有就是,親人的菜,比如媽媽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奶奶的味道啦,等等…中餐講究色香味,以及背後的寓意,而食材的稀有也算一種背後的寓意。
蔬菜的話不太了解,不過就水果來說常見的那些品種都是多少代培育出來的,確實要比野生的好太多;橘子和樓上說的柿子就很明了呀。
美味是個什麼概念呢?有人野菜甘之如飴

有人萬千尋覓培育物種

只為心中的美味野生的柿子澀野生李子小而哭培育篩選人工種植的柿子大而甜/李子脆而甜
嗯,蘑菇吧,至少養殖的不會重金屬超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