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之前朱指導的「進行RAW圖片管理的時候,該不該轉換成DNG格式?」的問題,大部分大佬的回答是不轉,有大佬說本質上只是轉成帶元數據的TIFF格式文件。

提出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個人原因(窮,買不起很大的固態硬碟),我用的是A7R3,未壓縮RAW格式一張照片有80M,轉換成DNG存儲能省下很多空間。我現在的操作是,導入LR的同時轉換為DNG,然後備份DNG,不留ARW。但是看了2年前各位的回答我又虛了...

剛才梁老師評論了我的問題,我還是補充一下,我用移動固態硬碟作為一個暫存區,我本身買的MacBook Pro存儲空間不夠。平時回家就把照片導入到固態硬碟里,然後備份2份,一份到另一個固態硬碟,另一份到機械硬碟。用移動固態硬碟的原因是這玩意兒不怕摔,之前試過一個機械硬碟稍微磕了一下就壞了給我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移動固態硬碟比較適合我出門旅遊的時候的存儲以及備份。

如果我的存儲方式和邏輯有問題也麻煩各位大佬老師爸爸們指正,我會虛心接受教育的,謝謝!

疫情期間我迷上了風光攝影,拍了很多延時照片,前段時間深圳雷暴,我一晚上拍了將近2000張照片。如果使用索尼原生ARW存儲的話我的固態硬碟估計又炸了。

我之前在某關注人數很多的公眾號看到的結論是DNG是無損壓縮,如果為了節約空間完全可以把相機自帶RAW格式轉換為DNG格式進行存儲。

請問各位大佬,現階段把RAW格式轉換為DNG格式是否會對照片的後期空間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色彩空間、更容易造成色彩斷層等等問題?我因為水平還沒到那個層次,自己用起來暫時沒有遇見這樣的問題,但是我對攝影一直抱著極大的熱情在努力學習,保不準以後能到各位大佬的層次呢...

現在是2020年了,請問經過這2年的發展,轉成DNG格式存儲可行嗎?


(本文所描述的Raw,指「已編碼原始圖像數據」)

都這個年頭了,仔細看技術文檔,再結合工作流程,很容易得出答案。

要不要轉不轉RAW到DNG?答案和你的工作流有關。

就體積問題來說,RAW轉為DNG的壓縮方式有4種,後兩種在v1.4的DNG中出現:

1、無壓縮(Value = 1)

2、JPEG式壓縮(Value = 7) (注意:如果是拜耳數據,為Lossless JPEG的壓縮,無損;如果是RGB,為標準Lossy JPEG壓縮,有損)

3、Deflate無損壓縮(Value = 8)(理解為ZIP即可)

4、有損壓縮(Value = 34892)

TIF、DNG、RAW都是什麼?

那麼,要理解RAW,首先得搞清TIFF、DNG、不同廠家的RAW,都是怎麼回事。

TIFF是一種點陣圖格式,能夠擴充標記,全稱是Tagged Image File Format。

通常裡面有4個部分:

1、圖像文件頭,標記「II」還是「MM」,用於表示小端序(PC)還是大端序(Macintosh),然後會帶上一個42,合起來作為指示位元組序。你在PS中另存為TIFF的話,會看到選擇。

2、圖像文件目錄,一個TIF圖可能有多個圖像文件目錄,簡單理解的話,就是一個TIFF裡面可能有數個圖像。

3、目錄條目,描述圖像的參數,比如有圖像體積、行數列數、解析度、像素色深、壓縮了沒

4、圖像數據

說起來搞笑,最初TIFF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讓80年代的掃描儀廠家能有一個公用的圖片格式,而不是讓每個廠家自己用自己的特殊格式。(這描述多麼令人熟悉)

具體你可以參考這個TIFF6.0標準,英文

https://www.itu.int/itudoc/itu-t/com16/tiff-fx/docs/tiff6.pdf?

www.itu.int

DNG是一種擴展的TIFF,由Adobe開發倡導,全稱是Digital Negative Graphics。

DNG內的絕大多數圖片屬性都是包含在TIFF中的,大致上Adobe給DNG定義了一些數據組織方式(EXIF、XMP),顏色空間定義、壓縮圖像方式、顏色配置文件、鏡頭矯正數據之類。

DNG也隨著時代進步,當前常用的是v1.4的DNG。最新的v1.5的DNG則增加了一些新的圖片屬性,比如「BaselineSharpness」、「NoiseReductionApplied」、「NoiseProfile」。

即有一個標準公開的RAW,為的是統一不同廠家的RAW。

具體可以參考v1.5的DNG描述文件,英文

https://wwwimages2.adobe.com/content/dam/acom/en/products/photoshop/pdfs/dng_spec_1.5.0.0.pdf?

wwwimages2.adobe.com

不同廠家的RAW,例如ARW、RW2、NEF、IIQ、3FR、PEF、MOS

一般這些RAW基於兩種格式:

1、絕大多數是基於TIFF。

2、其他基於Quicktime(比如CR3、ARI)。

這些RAW可能偏離TIFF標準,比如使用非標的文件頭,額外的圖像標記(Canon)以及加密某些數據(Nikon)。

轉換為DNG

我為了方便和管理,都轉為無損壓縮DNG,兼容性選擇ACR5.4和更高。

通常的用法是通過Adobe Lightroom/Adobe Camera Raw/Adobe DNG Converter將各類私有的RAW轉為DNG,以求得文件大小、處理速度、兼容模式的最優解。

有一些高燒會擦除相機感測器上的CFA(Color Filter Array),順帶也擦掉微透鏡,自己搞出來真正的Monochrome機型,但是出來的RAW還是會標記為用的CFA,因此使用「Monochrome2DNG」來轉為真正的單色DNG,獲得更高的銳度。

使用SONY A7R3、A7R4出來的ARQ,希望能夠自己拼合成一個大型RAW(類似松下機內合成的187MP的RAW)而不是使用原廠軟體出TIFF,那麼你需要用「PixelShift2DNG」來合成為全色的DNG。

一些使用Canon的雙核像素的的,比如Canon 5D4,可以通過「DPRSplit」來切開兩個RAW,置於焦點和炫光的避免,完全可以自己手動調整,告別DPP。 @平老虎

用DNG也比較容易製作色彩配置文件校準顏色。

但是有幾個RAW,我是不轉的:Phase One 的IIQ、Fujifilm的非正常Bayer的RAF,這倆主要和使用流程有關。校準顏色的話,這倆會通過Capture One和ColorChecker PassPort來校準。

至於其他的RAW,例如ARW和轉換過的DNG放在一起,在Capture One/Adobe Photoshop中調整,無肉眼可見差別。(畢竟轉換時圖像數據並不會改變)

DNG可寫入,因此你能在IPTC上給圖片打標籤,設關鍵詞,這對於某些不能在Exif中記錄鏡頭型號的RAW,我會轉換後在關鍵詞里標記一下鏡頭型號。

不過這點會導致一些額外的問題,就是擴展部分寫過的DNG,在數據丟失後不一定能保持完整性。

真RAW和編譯的RAW

說起來,真正的感測器輸出的原始數據,和編譯過的Raw(例如CR2、DNG、ARW),是不一樣的。

原始數據需要通過工廠模式和特定工具才能看到,而Raw通常可以被常用圖像軟體預覽。

例如Leica M8在工廠模式下獲取真RAW,沒有了魔法「紅移」矯正:

M8 goes uncompressed DNG?

www.l-camera-forum.com圖標

當然提供真RAW的也有,比如Sinar。提供了AI和BR文件,後背給了你AI(真原始數據)和BR(黑平衡),那麼,能做的事情就有很多了。

黃局提到過,轉換DNG這個過程不可逆,例如ARW可以轉為DNG,DNG不能轉回ARW。

你真特別在意這點的話,就別轉。

一些老的RAW格式,如果這個格式被廠家拋棄了,那麼,合理的解讀為TIFF/JPEG就成了一個很難的事情。

例如被Minolta拋棄了的MDC格式Raw。

這有一個樣本,可以試試看你現在能不能解,機器是Minolta的RD-175,1995年的機器,文件大小有1MB多些。

http://www.rawsamples.ch/raws/minolta/RAW_MINOLTA_RD175.MDC?

www.rawsamples.ch

至於選硬碟,這個回答只能觀摩:

2020年,導入RAW格式照片轉換為DNG進行後期以及存儲,照片文件後期空間是否有損?是否可行??

www.zhihu.com圖標

問的是RAW和DNG,回答硬碟選購,有意思么?

「別說你買不起大容量固態硬碟,就是買的起,也沒人用固態硬碟來存照片。固態硬碟只是用來暫放照片」

就問你你怕不怕

@宋耘立

註:

Capture One也可以轉IIQ為DNG,但是Photoshop的ACR卻無法識別正確顏色。

Apple Macbook Pro的一些USB-C口,長時間使用會松。


謝邀。

當然可以轉,索尼不提供無損壓縮,轉 DNG 存儲可以有效解決你所說的這些問題。

但是對於部分你的得意之作,尤其是以後可能要拿去參加比賽的靜態攝影作品,建議還是保留一份 arw 文件,因為在一些比較嚴格的攝影比賽中,只有提供 arw 文件才能證明這張照片是你拍出來的,這個需要注意一下。如果你要分享 RAW 文件給他人,建議分享非全尺寸的 DNG 文件,這也可以避免一些版權上的爭議。

而像用來製作延時攝影這種視頻類的素材,就沒有必要保留 arw 了,轉無損壓縮的 DNG 可以節省大概 1/3 甚至 1/2 的空間,這也是我推薦的存儲方式。

至於後期空間是完全不用擔心的,因為所有的 RAW 文件,無論是 ARW、CR2、NEF 還是什麼,進入 LR/PS 後都是先轉成 DNG 再處理的,Adobe 的 RAW 圖像處理管線是基於 DNG 的。

至於外置存儲我是覺得你的方案選擇的挺好,移動硬碟 MTBF 太短,不是很推薦。

以後有條件還可以搞異地三備份容災。

搞硬碟盒 + 自購 SSD 一般來說是比購買成品的外置移動硬碟要更有性價比,SSD 選比較靠譜的牌子就行。當然你用雷電 3 硬碟盒的話性能更好,不過那套就要貴很多。

綠聯 M.2 NVMe 硬碟盒京東¥ 159.00去購買?

西部數據 藍盤 SN550 1TB京東¥ 898.00去購買?

冷備份(長期不使用的備份)還是得用機械硬碟。

如果追求穩定性,PMR 依舊是上上之選。

希捷 酷狼 4TB PMR 硬碟 ST4000VN008京東¥ 899.00去購買?


如果延時走Br+Ae流程是必須要轉成dng的,否則Ae不認。


提出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個人原因(窮,買不起很大的固態硬碟),我用的是A7R3,未壓縮RAW格式一張照片有80M,轉換成DNG存儲能省下很多空間。我現在的操作是,導入LR的同時轉換為DNG,然後備份DNG,不留ARW。但是看了2年前各位的回答我又虛了...

操作完全沒問題,很聰明的做法,而且實際上還一定程度節約了一些後續計算量。

剛才梁老師評論了我的問題,我還是補充一下,我用移動固態硬碟作為一個暫存區,我本身買的MacBook Pro存儲空間不夠。平時回家就把照片導入到固態硬碟里,然後備份2份,一份到另一個固態硬碟,另一份到機械硬碟。用移動固態硬碟的原因是這玩意兒不怕摔,之前試過一個機械硬碟稍微磕了一下就壞了給我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移動固態硬碟比較適合我出門旅遊的時候的存儲以及備份。

如果我的存儲方式和邏輯有問題也麻煩各位大佬老師爸爸們指正,我會虛心接受教育的,謝謝!

也沒有什麼問題,不過還可以補充一個!可以把素材批量輸出成一個你能接受的大小的PNG對應,搭配DNG一起用國內和國內網盤各補一個雲備份。讓雲盤客戶端自己同步就行了。

大部分國外的付費網盤空間會比較小,我建議你只保存近一年或者隨時可能需要分享的。這樣當你需要偶爾發個社交網路或者突然有人問你要作品的時候會方便很多。

疫情期間我迷上了風光攝影,拍了很多延時照片,前段時間深圳雷暴,我一晚上拍了將近2000張照片。如果使用索尼原生ARW存儲的話我的固態硬碟估計又炸了。

我之前在某關注人數很多的公眾號看到的結論是DNG是無損壓縮,如果為了節約空間完全可以把相機自帶RAW格式轉換為DNG格式進行存儲。請問各位大佬,現階段把RAW格式轉換為DNG格式是否會對照片的後期空間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色彩空間、更容易造成色彩斷層等等問題?我因為水平還沒到那個層次,自己用起來暫時沒有遇見這樣的問題,但是我對攝影一直抱著極大的熱情在努力學習,保不準以後能到各位大佬的層次呢...現在是2020年了,請問經過這2年的發展,轉成DNG格式存儲可行嗎?

你可以這麼理解,無損壓縮狀態下的DNG就像打包衣服時用的真空壓縮袋……是不會對衣服產生影響的。

IIRC,DNG對圖像數據的無損壓縮主要有兩個實現,一個是用JPEG2000的哈夫曼樹法,一個是用zip那樣的deflate法。這兩個實現理論上都是完全無損的,並且體積不管怎樣也都比原本tiff+點陣圖那樣空氣很多的存法要小。

實際上這也是很多人對Sony和ARW格式不滿的原因——壓縮有損而且還比較明顯,不壓縮又太大,人家隔壁的大廠要不DNG無損壓縮要不就自有格式(但仍然可以無損壓縮)。當然,考慮alpha系列機身那麼小,圖像處理器的散熱確實是個問題,不加太大負擔也可以理解……只是這個負擔就會被轉移到你的電腦CPU,SSD還有存儲卡上(

總而言之,只要軟體不出bug,是不會對修圖產生任何影響的。唯一有影響可能就是多吃點CPU。


我個人理解,RAW是廠家自己的"封裝格式",所以能夠最大限度還原所有廠家預設,比如色彩匹配,各種矯正(暗角啊,變形啊,鏡頭畸變矯正等).通俗點說,就是可以使用廠家的軟體來進行最大程度的原廠匹配.

DNG是通用格式,也就是他還是會封裝最大的原素材特性,但可能對原廠軟體的匹配性沒那麼好.但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大,現在PS/ACR里本來也已經預製了很多各家廠家鏡頭的參數匹配.如果只是為了縮小存儲體積,那應該是問題不大的.

只是我個人的理解,不確保正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