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這片子雖然還在扣南雲屎盆子,然後日常的月下吹山口/戰前吹山本,但是單論作為一部商業片,從觀眾的「觀感」來說要比噸咳咳咳好看很多

別說啥專業觀眾看著不爽,誰家專業人士也不事靠電影研究歷史的

幾十塊錢一張票讓你把從珍珠港到中途島簡單過一遍(片尾還專門強調了中國軍民在掩護杜立特撤退時做出的巨大犧牲,不知道是不是中國版本特別加拍的情節。),而且最後給米德偉最好看的鏡頭留足了場面,對於一部2H時長的商業片,還有啥可要求的?


1.服化道不夠好,為了彌補經費不足只能寫了一些劇情bug,比如沒錢拍戰鬥機對決只能加強片中日軍防空火力。

2.人物塑造有待提高,但作為一個偽紀錄片不是大缺點。

3.沒法讓公眾號恰飯。如果《決戰中途島》和《敦刻爾克》被瞎黑的程度一樣,現在他乎應該正在熱議「為什麼弗萊徹和斯普魯恩斯命令飛行隊進行神風特攻,回去後竟然沒被槍斃?這___還能不能好了,我流下了眼淚」。

4.如果你覺得歷史上的中途島不是喪事喜辦,那你說是,那就是,我不狡辯。


雖然是諾蘭粉,但是平心而論,《決戰中途島》總體比《敦刻爾克》強很多,顏值和編劇都在線的戰爭片。

說服化道的那些,《決戰中途島》是有很多紕漏,但是說起《敦刻爾克》直接拿法國戰後的護衛艦冒充英國驅逐艦的,這種《珍珠港》級別的「偷懶」,真的沒有啥好吹的。

劇情方面《敦刻爾克》就更神了,飛機都失去動力了還能擊落德國轟炸機再安全迫降海灘,這個就是抗德神劇(希望大家下次噴《抗日奇俠》的時候請帶上《敦刻爾克》)。

《決戰中途島》雖然沒有表現某些「悲壯」的歷史情節而被人噴(比如說友永駕駛受傷的飛機強行起飛攻擊等),也有一些重要人物被漠視了(比如說著名的背鍋俠,黑臉佛萊徹),還有一些人被黑的過頭了(可憐的南雲桑),但至少表現出來的情節都是有案可稽的。比如說被浸豬籠的美國軍械士官的事蹟,看起來很神,但都是有的,他危急時刻用無畏的後座機槍擊落神風的96陸攻,96陸攻的機翼甚至切斷了他開槍的無畏的尾巴,後來也的確被日軍浸豬籠(只是沒有奢侈的用船錨,拿一個淡水桶而已)。剩下的飛行員被迫招供了美軍艦隊的構成(三艘航母等)以及大致方向,這些都是這些年研究披露的信息,都被忠實的反映了(影片通過飛行員恐懼的表情隱晦的表達了他的招供。當然歷史上招供的飛行員一樣被日軍浸豬籠,只是電影沒有反映這點,如果拍了,日軍的殘暴就更突出了)。

就全景歷史畫面的角度,《決戰中途島》沒有老版的《中途島之戰》做的好,有些情節的取捨的確損害了表達這場戰役的全面性。但是老版《中途島之戰》一樣問題很多,比如說狗血的日裔女友橋段這些,而且還為了省錢,大量使用了紀錄片代替空戰實景,讓電影有點脫線和齣戲,更嚴重的是還大量用了《虎虎虎》裏表現戰鬥的鏡頭(裡面就有著名的B17單側起落架著陸鏡頭),這個就更齣戲了。總之在我看來,《決戰中途島》的觀賞性總體上好於老版


這個問題很類似建國大業比羅曼蒂克消亡史差在哪裡。

我的回答是:

有的歷史本身很不堪,只有多加粉飾挖掘人性才能找到閃光點。所以必須用愛,回歸這些共情來掩藏怯懦和失敗,用文藝化的筆觸來草蛇灰線,抹去醜陋。

有的歷史已經足夠蕩氣迴腸,只要能夠告訴人它曾經發生,就足以讓人濕了眼眶,它沒有理由不高揚,它沒有理由掩藏高貴的犧牲精神和愛國主義。

生存或毀滅, 這是個問題: 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坷命運之無情打擊, 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 並將其克服。 此二抉擇, 究竟是哪個較崇高?難道那些在珍珠港空襲中,失去組織依然遂行防空作戰的官兵不怕死嗎,難道他們不和敦刻爾克的遠徵軍一樣有理由活下去嗎?但他們依然選擇戰鬥到底。

總之,當《敦刻爾克》選擇從撤離行動而非戰爭視角敘事時,高下就已經分出來了,如果說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後的庇護所,那投降主義和逃跑主義恐怕是最前面的幾個。

《建國大業》和《羅曼蒂克消亡史》都是很棒的片子,《中途島》和《敦刻爾克》也是。

However, the sea remembers its own.

本質上看,戰爭本來就是建立在若干必然性基礎上的偶然性的集合,換句話說,就是賭博。

而歷史上,戰爭中最重要的從來不是「吸取經驗」,而是「在吸取經驗的基礎上,遵循戰爭規律和既有戰爭要素之優劣勢,發揚主動性,從而取得勝利」。說穿了,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中途島被傳頌恰恰是因為在面臨巨大風險時勝利。

戰爭的庸俗無聊是傻子都能明白的事,哪怕是在二戰前,美國對一戰的反思就已經洋洋灑灑(如威廉福克納的士兵的報酬),但是後現代對戰爭和人類的反思是否解決了哪怕一點問題?

如果能理解這些概念,就應該能夠想明白最核心的問題:有什麼立場,就有什麼宣傳。

為什麼現在要拍&而非&?

為什麼現在要拍&而非&?

還有最重要的問題:

有的人在畏懼什麼,有的人就在期盼什麼。


差在貧窮的氣息太濃了(滑稽)

我看的時候就在心裡吐槽,如果導演的預算能再多一點,他或許能把特效做得更好,也許能把故事講得更完整一些。現在的成片嘛,諸位移步另一個問題,可以看到諸多吐槽,這裡就不細說了。

題外話:我個人挺希望這類戰爭片能拿到更多的票房,繼而吸引更多的投資,拍出對預算要求更高的萊特灣海戰。我想看武藏被蚊子叮死,大和主炮的怒吼,塔菲3的掙扎,蘇裏高的屠殺,最後也許再黑一下慄跑跑?


9102年了,還有人覺得電影敦刻爾克是美化歷史。而不知道敦刻爾克事件的宣傳點是英國民眾自發開自家船去接落敗的士兵,體現的是民眾的凝聚力,而電影真正的g點也是這個,而不是某些人所說的,凸顯英軍的英勇,醜化法軍,美化英軍。

自從那年一票公眾號開始帶敦刻爾克的節奏之後,某些人的思想就被引導過去了,再也沒有回來。


謝邀,我覺得沒有可比性。

一個是槍林彈雨的戰爭

一個是緊鑼密鼓的撤退

一個是以戰爭為主角的平鋪直敘

一個是聚焦到個人的時間詭計

一個是挫敗日軍的大決戰

一個是保存實力的大撤退

一個是炸毀四艘航母的戰爭英雄

一個是激勵人民的演講政治家

不是同類型的的東西,沒有比較意義。


二戰歷史沒有研究很多,光看電影總感覺一個是講大撤退怎麼逃命,另一個是講怎麼跟人決一死戰,雖然都是為了在戰爭活下去吧~但是明顯決一死戰更熱血吧,一直以來是個諾蘭吹但是敦刻爾克裡面除了湯老師我還真說不出其他讓我印象深刻的人了(雖然好像裡麪人物顏值很高,決戰中途島也是這麼一套路),但是決戰中途島裡面的主角人物性格更鮮明,尤其是男主真的很可以;奧還有差距就是這決戰中途島這片子沒投什麼錢吧,如果像諾蘭大大那種砸錢觀感會更好。


  1. 涉及到艦隊和機隊作戰必然需要在場面和特效上花更多功夫,CG距離實際畫面還是有一定差距,而且CG中也有較多錯漏,敦刻爾克的敘事就很取巧,當然這個不是太大的問題。
  2. 中途島塑造人物的文筆著墨上和歷史上這類人物實際扮演的角色有一定偏差,比如神隱的Fletcher和一閃而過的Spruance,日方南雲繼續背黑鍋+山口多聞強行美化(只有我覺得影片裏他扮相很吳京嗎?);不過看起來影片是想著重反映於前線戰鬥人員比如McClusky、VB-6 Best、VT-8 Waldron、VT-6 Lindsey這些,所以還是湊合叻...
  3. 這問題下部分答案讓我覺得不要說了不瞭解中途島和敦刻爾克,恐怕連電影都沒看過;有功夫指點江山昨天雙11咋不去買本SHATTERED SWORD?
  4. 另外我覺得決戰中途島差在拍的是打日本人,還直白承認了Doolittle Raid讓大批中國百姓遭到日軍報復性屠殺,這讓帶魚侯夫婦不好直接說決戰中途島是美國人拍來美化抗日戰場上「美軍」拋棄中國人的行為。


比敦刻爾克強,敦刻爾克本質是部文藝片


這個假設不成立

《敦刻爾克》和《決戰中途島》根本不是一個類型的電影,敦刻爾克大逃跑和中途島會戰也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歷史事件。

《敦刻爾克》是逃跑,《決戰中途島》是決戰。拍「逃跑」和拍「決戰」需要的成本天差地別。逃跑是不用「打」的,只管「逃」就行了。「決戰」則是殺的天昏地暗,你死活我。花費同樣的成本,可以把「逃跑」拍的惟妙惟肖,細緻入微,滴水不漏。但拍「決戰」就因為經費不足免不了藉助電腦特效。

即便如此,《敦刻爾克》也省去了歷史上敦刻爾克大逃亡很多的大場面。比如成羣的Ju-87俯衝轟炸;德國裝甲部隊前期的穿插,分割,包圍;海峽上空Bf-109與噴火激烈的戰鬥。《決戰中途島》是一部可以勉強媲美《不列顛之戰》,《虎虎虎》的歷史戰爭題材大片,我已經買了3張票,不帶任何女人,獨自看了2遍,第2遍買的是情侶雙人沙發1個人坐。《決戰中途島》很好的展現了」決戰「的主題,而《敦刻爾克》連起碼的「逃跑」也沒拍好,最後拍成了一部文藝片,改名《英格蘭小兵歷險記》更為貼切,兩者完全不是一個類型,無法比較。最後說到逃跑題材的電影,不得不推薦一下《基斯卡-太平洋的奇蹟作戰》(日本.1965)

看完《決戰中途島》,由於其還原歷史和軍事專業上的小瑕疵,我開始為這部電影挑刺。因為在我看來它是一部足夠優秀的作品。

看完《敦刻爾克》,完全無法和歷史上的敦刻爾克大逃亡聯想到一起,只是本能的想到了《星際穿越》,並懷唸了一下《倫敦上空的鷹》。


看完敦刻爾克,我連發朋友圈的慾望都沒有,看完平甲板大作戰,雖然略微失望但是還發了朋友圈


先說一下《敦刻爾克》

我個人覺得敦刻爾克被過譽了

首先這戰爭片拍得太乾淨了,無論是軍服還是船隻

其次有些劇情實際上不合理

這兩個點,讓我直接給這片子判死刑

畢竟,我們罵了半天國產神劇過於乾淨瞎編亂造

那麼對外國電影也得一視同仁不是

再說《決戰中途島》

這片子屬於野心大於實力的典型

想把來龍去脈說清楚

甚至打算搞對位

比如山本五十六與尼米茨,山口多聞與哈爾西,斯普魯恩斯與南雲忠一

如果你們細心看,這三組人的性格塑造都是對應的

而且情報組領導前期跟山本交集後半段跟尼米茨交集

這樣的人物對位關係讓人一看便知道這部電影絕不是想搞個什麼紀錄片式電影,而是想搞個英雄全面對抗的好萊塢英雄大片

只不過,水平實在不到家,成品才搞出個跟偽紀錄片一樣的流水賬出來。

既然如此,給他判個20年有期徒刑吧

那麼一個死刑一個有期徒刑

我想我的態度應該表達清楚了

我不覺得《敦刻爾克》比《決戰中途島》好

恰恰相反,就我的認知而言,它不如《決戰中途島》


敦刻爾克拍的也不是特別好吧,一流末水平。


謝謝邀請

看過敦刻爾克,說實話我個人覺得不好看

雖然是諾蘭拍的,就是那個拍過黑【黑暗騎士】,【星際穿越】的英國大導演諾蘭

我從來不迷信權威,就像拍攝出【霸王別姬】的陳凱歌不也一樣拍攝出【無極】那種神片嗎?

敦刻爾克給我的總體感覺就是一潭死水,或許它真實的反應出當時敦刻爾克大潰敗逃亡的一些細節,但是電影就是電影,它首先是一部商業片,是要來賺錢的, 不是用來給一些所謂的影評人裝高大上指指點點賣弄自己所謂的清高的,雖然它的全球票房有五億多美金,評分也很高,但是我個人感覺它被高估了,跟諾蘭的其他代表作相比少了一些情節起伏和高潮煽動。

我自己是已經看完了【決戰中途島】的,就事論事,影片帶來的視覺衝擊和觀影感受的話【決戰中途島】要遠遠超過【敦刻爾克】,簡單講述就是一個爽字,能讓人看爽的片子就是好片子。【決戰中途島】全篇時長雖然有二個多小時,但是感覺導演還是想盡量鋪開一個大敘事場面,但是因為時長和經費原因不能很好的處理講述,比如杜立特率領機隊轟炸日本本土的片段就比較短。除了這些有點敘事時間不夠的情節外,影片在開頭轟炸珍珠港和結尾海空大戰還是挺不錯的,特別是珍珠港部分用了不同於老版珍珠港的一些鏡頭描寫,所以就觀影體驗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不會覺得有一些雷同感,結尾的艦隊防空彈幕更是精彩絕倫,而且鏡頭對日軍艦隊指揮官描寫,美軍冒死投射劣質魚雷竟然不爆炸等細節描寫,展現出戰場更多生動的一面。

總之就一個字,你要說那個兩個電影那個看起來更爽,那我推薦你看【中途島海戰】,至於你要是拿什麼評分跟我說話那我確實無話可說,【敦刻爾克】在我看來整片情節就是平淡無起伏的近海海平面,而【決戰中途島】的情節就是波濤洶湧的遠海巨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反正我是喜歡【中途島海戰】,不喜歡看【敦刻爾克】


為什麼我覺得決戰中途島更好看呢?難道是我膚淺了嗎?


敦刻爾克是電影

決戰中途島是使命召喚遊戲的過場動畫剪輯加強一些爛感情戲……


五艘大和……emmmmm,大和,中和,小和,文藏,武藏


都不好看


《決戰中途島》全程是尿點,根本看不下去,劇本毫無張力,看的人昏昏欲睡;

《敦刻爾克》全程無尿點,扣人心絃,看完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