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無極至太極,太極生兩儀一般,如此往來循環的過程是否具有必然性?


這個問題有點大。我嘗試回答一下。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必然?按照我們一般的理解,必然就是一定會發生的。這是一個極為淺顯的理解,但也足夠我們日常應用了。但在這個問題下面,這樣的理解明顯是不夠用的。我們得繼續挖掘,為什麼會有必然?存在必然的條件是什麼?於是乎,我們得出一個答案,那就是必然存在的條件:既定規則。事物要在既定規則的指導下才會把事情導向一個既定的方向,這就是必然。

那麼在沒有既定規則的情況下呢?事物是沒有一定方向的,所以必然也就不存在了。在提問中,我們要追溯到一切的起點,甚至連規則都不存在的原點。那答案就出來了:從無到有,這是個偶然的過程。也就是說,這個世界起源於偶然。

這是個哲學上的原點而非物質上的源點。這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是物質先出現還是規則先出現?一直追溯下去的話,只能是規則先出現。很簡單的問題,如果出現了物質,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物質?答案是規則使然。從沒有物質沒有規則的無開始,出現了規則,凝聚了物質,然後就有了物質的演變。那個最開始出現的規則,我們稱之為道。出現了物質之後,天地開始分為:「有」和「無」這兩種描述,這種描述稱之為「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而當第一個規則出現,於是就有了必然的存在。沿著規則演變的征途就已經開始了,後面纔有了物質。物質出現之後,會隨著物質的出現而在原來規則的範圍內衍生出新的規則。因為物質的出現已經改變了原來規則的背景環境。這多出來的東西已經影響了原規則的必然性指向。原規則的指導作用由沒有實質內容變成有了實質內容,規則變得具體細化起來。當然新規則依然遵循著舊規則的指導。

最初的規則必定是極為原始,極為寬廣的,囊括所有的,給予世界以極大的自由度。在這個規則的包容之下,其實那些具體而微的新規則所佔據的範圍其實很有限的,只是佔據表層。所以在這具體的表層物質世界之下,依然有著極為龐大不確定性作為這個世界的基礎。這些不確定性的東西依然不能稱之為絕對的偶然,因為它們依然處在最原始的規則之內。哪怕原始規則給予的自由度再大,它們依然是受到原始規則的指導的。

連這些不確定性都不能稱之為絕對的偶然或者隨機,現實當中的那些偶然現象就更加不能了。偶然和必然基於不同的規則層面來說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偶然也是必然,必然也是偶然。所以對於偶然和必然這對雙生子,其實不必太過於執著。


人長期以來的經驗積累,總結出來,有規律的就是必然。

未知的,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也許就是偶然。

也許在遙遠的未來,已知變成未知,未知會變成已知。

人類總是在探索的路上不停發展。


萬物從無到有,可以分為「萬物」和「從無到有」。

「萬物」在這裡應該是說所有物,「從無到有」應該是指事物的發生狀態。

那麼如果前提是「萬物從無到有」的話,那答案應該就是「必然」了。

因為既然萬物或者說每一個個體都遵從「從無到有」的發生狀態,那這不就是一種必然的變化麼。


從無到有是必然的

從有到無也是必然的

一切都是無序,處於熵增狀態......


萬物存在與否是客觀的。

有無這兩個字的,也是人定義的。

人認知常常是從無到有的!

若針對某物的認知,既可能是必然的,也可能是偶然的。

無極和兩儀,分別表示混合在一起,和兩極分立,而太極是包含任意比例的混合以及任意變化趨勢或是某些週期變化。它們都是不同的抽象概念。

太極生兩儀還說的過去,更確切的說太極包含兩儀。後面什麼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什麼的那是孔子注的,若按他的思路走就懵逼了!陰陽,五行,八卦,本身只是認知事物的工具,本身並沒啥深奧的。。。看到不理解的現象,可以拿工具分析一下,習以為常到不注意的現象,可以拿工具分析一下。自身觀察事物的思維和角度纔是重點,工具就是工具,工具可以幫助認知事物,但使用和認知事物的是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