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一首古典樂曲,你要了解它的背景和它所表達的情感。像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就是貝多芬失戀的時候寫的,你需要慢慢去理解那種情感。抓住情感基調以後,理解一首曲子就要容易許多了。

再來就是技巧,你要注意要如何才能表現技巧上的細節。有些時候,一個技巧可能需要反覆練習很多次才能表現出來。技巧要練到讓內行看了,也認定你的技術,而不是幾個不懂的人在旁邊說∶「哇,好厲害啊。」這種。

最重要的一點,在遵循一定音樂規則的情況下,把你的情感,思想注入音樂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性格,他通過音樂表達的東西也不一樣。貝多芬彈月光是失戀的感覺,而別人彈的可能又是離別的感覺。這也是音樂的魅力所在,同一首曲子,不同的手法表達不同的東西。

總而言之,瞭解曲子背景,把握曲子技巧,融入自身情感都可以幫助你更好的表現音樂。

希望能幫到題主。


不答題,藉機緩解一下練琴的壓力....1.首先把腦子切成兩半去把譜子扒下來,按照曲譜上的要求做基本處理,忐忑不安地去回課2.左右手音色要區分開啊!三關節啊!三關節!不是讓你砸琴!音色要向上!吵死了我耳朵快聾了!遂:把腦子切成四瓣去處理音色。雲裏霧裡找感覺聽音色,惴惴不安去回課3.P1P2是同一個內容嗎?音色不對!不對!不對!至此:腦子粉碎4.我是誰,我在彈什麼....

5.達到老師的要求?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想詮釋自己的東西?先有模仿的能力再去談創造吧,不通一技莫談藝。

極致這詞太廣了......音樂的詮釋是無極致的。只能說在有了明確的標準後,去不斷地接近那個標準。我目前的標準就是....老師滿意考官滿意謝天謝地上天有好生之德,願人人皆九度手(? ?︿ ??)

這個問法本身就有一定的問題。

對於一定水平的鋼琴家來說,聽鋼琴就是聽他的人生,而人哪有完美無瑕的?

我更注重一個鋼琴家彈出來的曲子有沒有說服力,而不是糾結是否完美。有時候不完美更好。


先不說完美和極致怎麼能達到,我覺得至少要彈的有個性,不要在意過於別人的看法。具體就是格倫.古爾德那種超凡脫演奏俗我比較欣賞,想怎麼詮釋就怎麼詮釋,按作者譜子標註的速度彈,不存在的。如果說部分鋼琴家的演奏是按還原作者本意,尊重原譜。那古爾德就是彈出他自己心中的理念。

彈得太個性人們會說你不尊重作者

(例如很多人黑郎朗這都神馬瞎JJ節奏?)

彈得太中規中矩人們會說你沒樂感

(例如很多人黑沈文裕怎麼沒有靈魂啊!)

很多人都必須在這之間尋找平衡

一切都只要成功服務於比賽評委

服務於自己的老師

就是最好的

只有當你憑了很高的職稱 或拿了某知名國際大獎 又或是通過開音樂會成為職業鋼琴演奏家之後

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演奏自己內心的聲音

所以樂感(處理)這東西根本沒有最好

只有服務於誰


我覺得藝術作品永遠都在被更完善,同一個演奏者在不同時間演奏同一部作品都會有不一樣處理,沒有什麼絕對完美和極致可言。

如果非要討論完美,ummm...讓自己最滿意的一次處理就是那一刻的完美吧,至於更完美和極致的話,那就是下一次。

(我在等我的波霸奶茶,是不是跑題了而且似乎說得有點飄,但是是這個道理啦哈哈哈哈哈哈)


完美和極致的處理應該說是因人而異,完美也是相對的。要看作曲背景,屬於哪個時期樂派,個人認為作品是設計出來的,大的方面包括觸鍵,樂曲的整體構架,緩急,強弱對比,還有就是技術吧。個人感覺彈的速度快不一定好,對比度是重點。

首先一首曲子的技術層面的東西要過關,比如跑動均勻啊之類的, 然後就是錯音要少,最後就是在合適範圍裏演奏,要有起伏,要能找走向.......可能演奏一首有內涵的曲子,需要一輩子來積累吧


音樂美學有個概念,音樂無時無刻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完美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你怎樣都會有人找你的岔


完美極致 其實很難吧首先 你得有技術 手上功夫得到家這個毋庸置疑其次 瞭解創作背景 曲子想表達啥 其中的情緒變化都得清楚最後 啥叫完美極致啊!我覺得再好聽的曲子沒有哪個版本被所有人喜歡吧!


緣分到了自然就成了。前提是有足夠好的基礎,樂理知識,和一個好的老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