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這種情況下更大概率這種人不是INTP而是ENTP或者是其他類型?此外,有沒有不喜歡科技方面知識的INTP呢?或者說,entp是不是比INTP更有可能不喜歡研究哲學,而更喜歡研究科學呢?


這裡喜歡心理學和藝術

最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是因為心理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沉默的羔羊》。我只記得當時班上真的有同學去吐了,但是我在漢尼拔越獄時的殺人現場感受到了宗教美學。以及開始好奇他們為什麼會有這些和一般人不同的想法。

那之後對犯罪心理學開始感興趣,在百度上搜連環殺手詞條,最後會有很多例子。

說到宮崎勤,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覺得食人可以讓去世的爺爺復活?

說到理查德拉米雷茲,究竟宗教(信仰撒旦)對他的行為思想產生了影響,還是他的思想註定會讓他信仰撒旦而犯下罪行?

說到曼森家族,曼森為什麼可以讓原本虔誠的信徒,比如修女或神學學生加入自己的殺人家族並堅信自己的「愛」,到底是用了什麼樣的話術?

再比如說埃德蒙肯珀(這是我到現在覺得最有意思的殺手)。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而走上絕路的。

主要描述他的母親,可以說是他的母親塑造了肯珀這樣的人格。 肯珀沒有一個正常的童年,母親不停地羞辱父親,與之爭吵,最後離婚。 而肯珀交給母親撫養,由於肯珀與父親很像,於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肯珀身上,肯珀從小便忍受著母親的羞辱和虐待,「你這個一無是處的渣滓」等等,早在他殺死母親的十年甚至更久以前,他就知道自己早晚會解決這個女人。 他的母親恨他,並且對他感到恐懼,於是將他關在地下室,整晚只有熔爐的燈光和老鼠。 肯珀有一個姐姐和妹妹,他們經常在一起玩類似於毒氣室,電椅等重現死亡的遊戲,這些遊戲使得肯珀在很小的時候便有了關於死亡遊戲的幻想。 經過乞求,他得到了姐妹的一些舊人偶,用剪刀把人偶剪的粉碎,這也為後來zhijie受害人的行為奠定基礎。 他的暴力傾向不斷擴大……逐漸演變為虐待動物(符合大部分連環殺手特質的麥克唐納三要素之一) 15歲被送去和祖父母住,祖父教會了他用槍,祖母擁有和母親相似的性格,以至於肯珀的對母親的恨意在當時轉變到祖母身上,最終將祖母殺死,他認為祖父看到祖母死掉會很難過,因此也將其一同殺死,稱為解脫。 後來進入精神病院一段時間,離開了母親的影響,他甚至表現的非常正常,更像一個和善的大塊頭(肯珀身高有2.06),醫生甚至無從下手,肯珀在那裡待了數年,在此期間對於異性沒有了解,但是越來越多的幻想還是讓他的惡越發膨脹。 出院後,他發現根本沒有警察管他,於是便開始了狩獵行為,由於面對的異性從小到大只有姐妹,母親,祖母,因此對母親的不滿延伸向了異性,利用順風車誘拐少女並將她們殺死,zhijie,jianshi。 終於到了那一天,他問自己,更多女孩去死,還是那個女人去死(他很清楚自己的行為源頭就是他的母親)…… 然後用羊角錘殺了她,fenshi斬shou,與頭口jiao(因為他的母親曾經抱怨因為肯珀她都沒怎麼做過),因為痛恨母親對自己的大喊大叫和羞辱,於是將發聲的部分割下來扔進了垃圾桶。母親是他的最後一個目標。(對於肯珀sha害母親的罪行,百度上並不準確,百度用的是jian屍,但維基用的是irrumatio即口jiao,這裡以維基為準)

看到這個事情就會忍不住想,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如果沒有肯珀的母親,以他的性格(對於與母親無關的人的和善冷靜)和智商(145)也許會成為人們口中的精英。

後來他還協助FBI從罪犯的角度開展調查完善了犯罪心理學,包括性犯罪的心理原因等。

那麼現實生活中那些讓我們厭惡或喜歡的人是否也有生活經歷而對他們的性格產生了影響,類似的性格是否也是有類似的生活經歷呢。然後我的興趣開始向各種各樣的心理學延伸。觀察周圍的人,ne收集各種各樣的樣本,ti去分析,因為心理學發展了fife以便獲得更多的樣本。

現在逐漸變成只要人們對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我就想知道本質原因是什麼…

ps.如果對犯罪心理學感興趣的話,這裡優先推薦《心靈獵人》第一季。與市面上大多數犯罪心理題材的影視劇不同,這部劇並非從側寫專家破案的角度來寫。這部劇主要內容是與已犯下重罪的性相關連環殺手交流,深入罪犯內心,通過罪犯的行為話語了解罪犯。肯珀在裡面也有出場,有一個幫主角買三明治的情節,其實可以看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總之,第一季強推!!!如果說結合美學的話,麥叔的漢尼拔很不錯,犯罪現場的美感>「噁心」的手法帶來的厭惡。


我三個都喜歡


哲學自己用著就好了,學別人的不一定有自己琢磨的適合自己

隨便看看可以,學就算了

倒是心理學和別人交互比較好玩,順便開闊自己的思路

科學什麼的就更有意思了

所以我去學醫了

畢竟除了科學,別的都是虛的

自己腦子裡隨便想想的東西不成體統

科學才是硬道理!

奧利給!


一切皆有可能,不是所有intp都是「intp」 ,ti主功能者可以把這個功能用於任何他們感興趣的方面,無論這個是科學還是人文,任何科目都有研究的意義,且不涉及應用方面的理論也是ti們喜歡的,他們相比於te更喜歡抽象的理論,尤其是當用公式推導出一些邏輯時,他們的欣喜若狂是因為自己發現了規律而不是因為發現了一樣東西可以用於實踐。

像你這樣的問題其實就很有趣,猶如世俗的觀點或者你接觸到的信息與你內心邏輯的碰撞,好像遇到的所有intp都似乎喜歡哲學,但是你內心裡認為有一部分是會喜歡科學或心理學的。很顯然研究科學和研究心理學的intp不佔少數,這點你可以放心,再而他們也不吝於宣揚自己的博學,幾乎明目張胆的掛著自己研究的領域了。


哲學沒有專門研究,派別太多。我個人的態度是追求真理,會更傾向於立於其他觀點之上的最先進的理論觀點。但不局限於某些學派,所以對哲學的系統學習沒太有興趣。

喜歡心理學,正在考相關證件,也嘗試做過心理諮詢師兼職;不喜歡天文學;喜歡中醫,但也沒有過系統學習,都是從一些二手知識書中看到的。

高中物理很好,數學也不錯,生物對我來說很簡單,尤其是遺傳的相關計算題,從來沒有過不會的題。不過不太喜歡化學,也不是很擅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