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羣島的帖子,我說一下我的幾個觀點

1,周榕老師開頭便說羣島當晚的討論是學術領域而非行業領域,這一點我在這個

如何看待昨日羣島的建築師討論後,朱河發文《後浪建築師真正關心的問題》??

www.zhihu.com圖標

問題的回答中已經說過:與其聘請周老師和一眾明星建築師來討論,比如聘請個甲方爸爸或者設計院的院長來討論會更具意義。

2,有人說周榕老師精英主義~考慮到中國本科學歷的佔全國人口的不到5%,建築學又大都是各大學的高分專業,如果說精英,可能建築師這個羣體都有點「精英」。既然如此就沒必要說你精英還是草根了,說到底,你再精英也是個「蔬食者」,你也沒有真正的肉食者精英。建築師這行很辛苦,真的沒必要同行互戧

周老師的觀點我覺得是源自其沒有完整的職業履歷,象牙塔內的學術生涯,讓他把很多東西看得很重,這有點像原來經歷過滄桑上海石庫門裡的老阿姨~即便再窮也要穿上一身旗袍,抽上一根香煙,你能罵她太精英太裝逼麼?那我只能說你不夠柔情~

3,之後我把當晚所有的討論都看完了,討論到網紅話題時,周老師處處挖坑,以一種「過來人」的姿態想告訴後浪們「如果不是以設計成為網紅,你們應該感到可恥」

周老師有點像建築圈的老炮,告訴你一些「老理兒」,但顯然周老師忘了,這一代年輕人最痛恨的就是這種「過來人」的嘴臉,以一種教育的口氣,告訴你某些所謂的規矩。這個時代是娛樂至死的年代,是「紅」代表一切的年代,娛樂圈裡「黑粉」也是粉,否則你連討論的談資都不配。

我同意周老師的觀點,我同樣反感他說話的態度和方式。但相比較而言,我更不喜歡的是當周老師問李樂如果不是因為建築設計而成為網紅你會覺得可恥麼,李樂的那個不會。我認為這是價值觀的錯(niu)位(qu)。人是可以當婊子的,甚至我一直覺得建築師(包括我)都應該有當婊子的經歷,但不要為了生計被迫當了幾次婊子就真的認為自己是婊子,那誰也救不了你了。

4,建築師說到底是一個職業,有人當宗教,有人當事業,有人當飯碗,但說到底還是個職業。我很理解,對建築有著宗教般信仰的人是多麼鄙視那些只為了錢,為了飯碗什麼都可以做,可以「跪舔」的建築師~建築似乎不容許絲毫玷污。

但不管怎樣,從一個職業角度來說,甲方付費買你的專業勞動,無論怎樣,這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你付出了勞動,勞動就是值得被尊重。 @朱河 在那天的討論中說的非常對,但另一方面,勞動也有各種不同,跪舔也是一種勞動,但這種「勞動」掙的錢真的太卑躬屈膝,如果不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真的不掙也罷。

我姥姥說:頭低的多了,骨頭也就軟了,別人也就更看不起你了。

比如gensler的大蓮花,我不相信作為建築設計的巨頭,真的到了不掙恆大這筆設計費就活不下去的地步。對於行業一些標杆和龍頭企業,在選擇項目上經濟利益是一個重大考量,但另一個重大考量是社會利益,建築不同於其他,其有著與生俱來的社會性和城市性,不能不考慮社會利益,只奔經濟利益。

畢竟如果連佛教協會會長都三妻四妾,我等小沙彌還守什麼清規戒律。

或許,難道你們想要一個在大學裡教書育人的先生告訴學生以後一切都要向錢看麼?還嫌清華北大培養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少麼?

胡亂回答,不知題主滿意不~

說個不算題外話的問題,周老師在當晚的討論中一再說在過去發生巨大變革的十五年,青年建築師有什麼新的不同於前輩的東西?誠然,當我們回首這十幾年的時候,互聯網尤其是手機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建築學領域似乎沒有什麼具有革命性的東西

這一方面是因為建築學本身具有「滯後性」的特點,但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面向建築教育 建築研究和建築實踐產學研三個領域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本身是非常深刻的發問~

我希望所有的同行們包括我自己,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思考這個問題,也反思自己的實踐項目~

作為一個以人類生活如此息息相關的行業,或許下一次變革就孕育在這樣的思考之中~

這比罵「清華教授」什麼的有意思多了


反正按周榕的話,我覺得他可以去開設一個新專業,叫「地產學」,如果他是這個專業的教授,他說的每一句我都非常贊同。

但現在畢竟還是建築學專業啊,建築學專業的大多數畢業生,淪落到在暴發戶地產行業的下游喫嗟來之食的地步了,大咖們不討論有沒有可能改變行業模式來爭取回專業尊嚴的問題,反而以精資(精神資本家)的代入感大談槓桿遊戲和剝削的合理性?清華教授說這種話,只會讓我覺得,國內最高學府也不過如此,甚至在利己主義方面更精緻化而已。


建築設計師,或者說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他們想要的尊重是什麼,這些帶頭銜的人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

千萬不要說的讓外行人聽著誤以為這個行業的從業者都是理想主義化身,很多人可能以為建築設計行業之所以哀鴻遍野是因為大家的設計理念得不到認可,所以感覺懷纔不遇、憤懣,然後天天在網上嚷嚷著想要尊重。不不不,不是的(有極少數人是這樣的),大家其實都很現實,沒那麼幼稚,只有沒有真正投入過行業大潮裏的人才能在坐在象牙塔內譏諷外面的人在矯情,不就加班麼?不就熬夜麼?

當這個專業絕大多數的人所從事的行業得不到尊重的時候,這個專業相關的學院和教授們算個P呢?到時候有人鳥你們?你們拿什麼掛頭銜到處吹牛逼?

大家想要的不是什麼高人一等的那種尊重,就是想要一種體面的工作模式,工作的時候能得到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的尊重。除了少部分後浪設計師可以不屑於賺錢,但大多數人還是要賺錢養家餬口,這些大多數人所在的行業的現實狀況是,你是可以選擇,要麼清閑著餓死,要麼忙碌著累死,當你做一個項目的時候,基本等於簽了賣身契,項目從開始到結束,除了不用肉體上的下跪,基本跟封建時期的奴隸沒啥區別,每一天24小時都要待命,甭管你在睡覺,還是陪老婆孩子,甚至是在產房外面等著老婆生孩子,隨時都有可能有人給你安排事情,而且是絲毫沒有不好意思的那種,這種理所當然就是「不尊重」

至於如何才能得到這種有基本尊重的體面的工作模式呢,底層設計師是無能為力,要麼集體罷工,反正休息個幾個月也餓不死,但公司會不會破產就不一定了。要麼就需要帶有這個行業各種頭銜的大佬們的良知被喚醒,舉起行業責任的大旗,一起探索如何變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比如如何制定一個有效的工作量標準,這個概念定義好了,加班費也好算了,招人的門檻也好定了。按理說上次羣島舉辦的「『後浪』時代的建築師」線上論壇,這些人討論的就應該是這類問題才對,然而呢?不知道他們在扯了什麼一堆不痛不癢的東西。


還有,最受不了的邏輯就是,既然覺得建築設計行業不好就轉行啊,這種邏輯很耍流氓。

有人說,地球的空氣好糟糕,可不可以改善改善?某專家就說「既然決定地球的空氣不好,就去外星吧。」這樣的結果就是任由空氣繼續糟糕下去了。

轉行,談何容易?首先學這個破專業就花了五年時間,誰那麼牛逼還沒入行就能看懂一個行業這麼坑,畢業之後入行的大多數人的正常選擇。至於剛畢業就轉行的,絕對是有當時的某種機遇,有人帶路或者有相對的陽光大道,不然啥玩意沒有就貿然放棄專業技能去轉行也不大理智。工作幾年之後,對這個行業投入的成本越來越高,轉行難度肯定是越來越高,工作幾年之後轉行的,同樣還是需要等待機遇有人拉你一把,或者經歷過某種痛徹心扉的經歷所以毅然跳出,不然只能在這個行業越陷越深。就是這麼悲哀。


之所以工作模式導致的這個行業的畫圖勞動者變得越來越沒尊嚴,是這個設計行業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各位老闆們,是他們和甲方們一步步妥協出來的結果,反正自己也不會加班,妥協唄,還能賺的盆滿缽滿。越妥協,底層越累,越累就越不想好好做,越不好好做就離設計本質越來越遠,越來越不敬業。所以很多人指責行業內的人累是因為不夠敬業,這麼說話是極其不負責的,變得不敬業是結果,不是原因,傻逼才敬業讓你白嫖著還那麼爽。

退一萬步講,哪怕乙方公司內部的分配不那麼畸形,這個行業的人也不至於這麼慘。幹活最少的那一階層,拿的最多,也沒問題,我們也能認,但拿多的這個比例別太過分了啊,是不是?

我知道這種呼籲就是幼稚,畢竟魯迅先生都給出答案了。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喫人』!」


周榕老師說了一個觀點,舉了個例子,覺得學生來他的課睡覺,一開始也覺得是不尊重自己,後來想想學生是因為前一天通宵了還來上課,所以覺得想開了。然後就類比到,甲方總改方案也是有實際需求的,所以建築師不要覺得不被尊重

其實他這個類比是不對等的。學生來你的課睡覺,學校也沒有因此少給你付工資,這種「不尊重」頂多算你按甲方的要求設計了方案,但是甲方因為你的方案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沒採用你的方案,把你方案晾在了一邊,但設計費照樣打給了你,如果建築師受到的是區區此等的「不尊重」,那就沒人抱怨了,行業內就不會哀鴻遍野了。

如果是按行業真實的「不尊重」,類比到周榕的教學例子上,應該是這樣的,比如你前一天通宵達旦備了課,第二天剛要講課,學生就說不想聽這些,讓你回去把教課內容按什麼什麼方向改了,第二天你改了,第三天學生又覺得「教學產品力」需要有變動,讓你再改,24小時之內就要,最重要的是,只有學生們都覺得滿意了,學校才會給你發工資,不然你就改吧,學校不給你發工資也有理,因為你沒有滿足學生的需求。如果是這樣,周榕老師還能坦然接受這種不尊重嗎?


直接來點硬貨吧。 Jinpple:【Jinpple漫畫】建築設計行業為何總說不被尊重


周榕我挺不喜歡的,沒蓋過幾個房子,說話還很毒,要說能拿的出手的兩個標籤就是早期非常建築合夥人和清華建築系副教授這些了。我還是覺得建築師要靠建築說話,建築改變建築史和評論史,老指指點點別人不行,自己也蓋不出啥好房子(這他自己承認過,也是他後來搞建築評論的原因),實在應該低調一點。

另外如果說周榕只是嘴毒倒也罷了,我覺得這是他評論的自由,也可算做某種文人的風骨,但是他給北京院原董事長朱小弟寫評論時候,那叫一個肉麻,那叫一個諂媚,讓我真是重新認識了他。

周榕也僅僅止於評論,我也沒見過他在理論方面有什麼進境,如果能寫點牛逼的學術著作名貫中外,我也算他有些本事,然而至今未曾拜讀。

設計不行,骨氣不行,理論不行,做此總結。


沒有全程聽完專訪,但是剛好點開聽到了周榕老師和計成的討論。

那一段完全就感覺周榕就是在槓(雖然他本人一直否認),提的問題完全跑題不說,一直用一種非常高的姿態再反問計成,一直反問那是「為什麼得不到尊重呢?為什麼就得不到尊重呢?如果他創造出好的作品一定會得到尊重的,得不到尊重肯定是建築師本人不值得尊重之類的意見」。我感覺計成也是顧及到對方是行業前輩也是算是行業名人,所以話語一直有所收斂。我和我的同事都聽得一肚子火,不敢相信這種話是以一個行業前輩說出來的話。完全像是一個沒有沒有經歷過社會磨練得應屆生的觀點。周老師一直再問為什麼,完全不知道想得出一個什麼結果,最後就得出一個建築師得不到尊重就是你這個建築師不行的結論?

為什麼建築師得不到尊重,因為我們創造出來建築不值得被尊重。這一點我同意;但是為什麼我們辛辛苦苦加班通宵創造出來的建築不被或者不值得大家尊重,是因為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就沒有得到一個建築師應得的尊重,甲方各種無理需求,各種壓縮出圖時間,大到建築造型小大一個衛生間的分隔都得聽他們的一些完全沒有專業基礎和美學常識的領導的意見。有錢便是爸爸,不聽爸爸的建築師就得滾蛋。我們為了生計只能服從甲方的要求,我們沒有選擇。我們不是所有人都是馬巖松,我們大部分都是草根建築師,我們不是大師,我們沒有跟甲方討價還價的權利。周老師說那我們這羣人可以離開這個行業,完全可以趁早這個行業得到解脫。計成說所以我走了。我猜這就是建築設計行業最大的問題所在吧。

最後想說,我們還在堅持是因為我們還懷揣著夢想,我們還希望有一天能通過自己雙手設計一座好建築作為自己曾經來過這世上的一點印記。


總的來說,不用太當真。

如果有刺耳的聲音或偏激的言論,那只是建築評論界的一家之言或者慣用的手法——否則觀點不新穎/特別,怎麼激起行業反響——對,建築評論內心戲就是「我說了,你、你們要有感觸」,否則便是沒有起到該有的作用、達到預想的目的,說了等於白說。

當然,不要僅僅看周榕老師言辭激烈、獨特的一面,他說的一些話、引述的一些例子,還是有一定依據、借鑒意義的,比如描述他所知道的一些情況尤其是行情、現象——這也是自然而然的,否則這些話講出來,要面對站在行業高階的人時,就會立刻變得很拿不出手——無疑周榕老師在行業情況方面還是相當見多識廣的。

上兩段的理解總結起來就是:

1、不要被建築評論家的言語帶偏節奏——他們的評論樂見的效果就是帶節奏或者引爭議的,恨不得業內流量、話題炮火全集中到他們那去

2、也要看到建築評論家話裡帶的一些乾貨,他們的話裏有些東西還是有助於瞭解行業情況的。

如果你的理想也是安安心心做個優秀的建築師,或者立志畫好圖、保持對建築行業的熱愛的話,他們的觀點則可以權當飯後談資甚至不用過多理會,因為:

1、建築評論家說的天花亂墜、觀點縱然驚世駭俗,也不會寫到設計說明裡,更不可能寫進控詳規、蓋上各專業的章;

2、他們再怎麼說,也不影響你做酷炫方案、亮眼表達,你還是繼續有你日常的忙碌、畫圖的充實、一些夢想

3、建築行業看圖、看作品、看項目經驗說話,不基於實操說了也用不了。

建築是實幹的行業,光靠嘴的主導不了行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