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得我肝疼,我看不出來皇上維護太子。有好幾次太子明顯被冤枉,皇上明知道不是太子的錯也讓太子背鍋,皇上做的這種事寒心還希望太子不要跟他生疏,他在意太子,但這個在意是不是很廉價呢,親爹幹得出來這種事?對這樣能力,品行的太子,我真沒看出來皇上喜歡他啊。他都要把太子逼死的感覺,是為了虐而虐麼?


黃志忠這個公主抱太特別,臺詞也夠犀利:兒子,有時候還不如女兒。

文/葉秋臣

看《鶴唳華亭》時,會格外心疼帝王之家下一代的男丁們。

父親不像父親,兄弟不像兄弟,若是與孃家人關係太近會被懷疑成別有用心,若是與大臣們相交太密也會引來諸多猜忌。

黃志忠飾演的蕭鑒在劇中是一個多疑多思多慮多猜忌的皇帝,他是羅晉飾演的蕭定權之父,雖然這個兒子是血濃於水的親生骨肉,但他明確表達過「關上門是父子,打開門是君臣」的觀點。

情感上,他更加偏愛自己的大兒子,金瀚飾演的蕭定棠。比起太子在自己面前諸多的規矩和禮儀,有時候他會更享受做一個普通父親的快樂,比如和妻兒圍坐一堂烹茶品茗。雖然大王一直也對太子之位覬覦許久,但那股作為兒子而言的熱絡勁兒是蕭定權給不了的,這是兩個兒子成長環境和不同身份決定的差異。身為君王的蕭鑒非常清楚,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未必適合做君,沒那麼中意的兒子雖然相對較好但仍需多加磨練。

新皇后那句「做你兒子還真是難」,當真是點睛之筆。

除了在焦點中心的這兩個兒子之外,蕭鑒還有一個兒子,五大王蕭定楷。這個兒子因為遠在朝堂之外,所以活得輕鬆灑脫了一些,看起來也更加逍遙自在。大王有寵愛,太子有地位,但五大王有的是相對的自由。雖然老五看似與世無爭,但僅憑他告訴陸文昔以同太子相同的乳名「阿寶」在關鍵時刻躲過一劫的情況來看,此人似乎並不像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或許這樣的閑雲野鶴狀態也是一種伏筆。

《鶴唳華亭》整部劇中,蕭鑒除了以上這三個兒子登場之外,沒有一個女兒。

蕭鑒的女人也不多,並不像過去我們熟悉的「後宮佳麗三千人」,也沒看到哪個人是真正的「三千寵愛在一身」。

苗圃飾演的貴妃後來變成了新皇后,地位有升級但與皇帝的距離卻疏遠了很多。倒是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宋貴人,讓蕭鑒總是能喜笑顏開。

皇后越發有了皇后的樣子,但皇后的身份就和太子一樣,與君王似乎還是名義上的內容多過於實質的內心感受。

在蕭鑒寵幸宋貴人的那個晚上,他公主抱起自己的女人,說了一句「還是給朕生個公主吧」,因為兒子養大了都是仇。

坦白講,在各類影視劇中看到的公主抱數量並不少,但老戲骨們的公主抱似乎感覺有點陌生,葉秋臣當時看到這一幕還愣了一下。

不過公主抱之後說的那句關於子女的話,倒是令人感到非常犀利且深刻。

說這句話的原因,是因為蕭鑒問及了宋貴人的父親,然後通過觀察感覺到女兒纔是貼心小棉襖,兒子和父親的關係就是相對微妙的。

為什麼為父者,會有這樣的感慨?

或者說,對於父親而言,兒子為什麼有時候可能還不如女兒?

其實蕭鑒這個感受也是當下許多父親對兒子的心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相似的感覺,身邊的朋友或同事如果是男性,往往與父親的關係都些許尷尬之處。

談不上可以無話不說,有些甚至是相對無言,尤其是在決策問題上更是兩虎相爭,很難做到和平共處。

思來想去,大概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男性的決策本能。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家庭文化,有些地方的父子是像朋友一樣的相處,有些地方的父子則是管制與服從的關係。

在前者的環境下,下一代不會因為必須服從上一代的要求而產生隔閡,上一代也不會要求下一代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

在後者的環境下,由於為父者內心潛在的意識和想法,會認為孩子們只有聽話才能過好這一生,一旦有些許意見上的不同便會以長輩的身份進行壓制。

蕭鑒身為帝王,對於兒子們而言就是更加強勢的父親。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任何個體都不是其他人的傀儡和附屬品,雖然長輩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但用錯了方式方法就會適得其反。在下一代未能完全獨立的時候,尚且可以通過隱忍來熬過去,畢竟許多旁的因素都會有牽制。在能夠完全獨立生活之後,大多數的男性還是希望過上自己拿主意的日子,溝通可以,但絕不是完全的聽之任之。

王勁松飾演的盧尚書一句「不可強求的只有兒女」,仔細想想會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女性相比於男性而言,處理則偏柔和一些,採納建議和溝通上也不會事事都針鋒相對。

因此媽媽和兒子,父親和女兒的相處模式都會比較溫和。

以上,是葉秋臣關於《鶴唳華亭》中展現的男性文化而引發的一些淺見。

對於整部劇中這種劍拔弩張的父子關係你怎麼看?劇中的人物故事是否讓你想起了回憶而產生了共鳴?你認為對於當下父子關係最好的相處模式是什麼?

還有許多問題值得去討論,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更多文章請關註:

葉秋臣?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書裏皇帝對太子說:關上門是君臣,打開門,在天下人面前,還得做父子。

劇裏皇帝說:關起門是父子,打開門是君臣。

相比書中皇帝對太子恨遠大於愛,劇裏算是增加一點父子情了。

皇帝對太子的恨主要來源於上一代的恩怨:皇帝與顧後最早也是有過一段恩愛時光的,但顧後嫁給皇帝之前便傾心於肅王,肅王與時為寧王的皇帝爭儲,肅王獲罪,懷有身孕的顧後(時為寧王妃)偷偷去探望,結果失神摔下臺階流產。寧王得知真相後,不久便納了趙妃,生下了齊王,但顧及顧家勢力,又和顧後生下老三定權,定權的出生便帶著利益的成分,也有著皇帝的屈辱,他對顧後的由愛生恨,以及顧家的勢大,還有定權對舅舅遠親於他………都是皇帝對太子疏遠的原因,當然也有著皇帝對儲君的歷練因素,要磨礪他的能力,要求是和普通皇子不同的,對齊王先是父子,對太子先是君臣。


按書來看,老皇帝確實深恨定權

按劇來看,現在還看不出來

(但揣測為了過審之類的原因 不會像書裏那麼極端)


你是說劇還是書籍。

書中是真的沒感情,因為太子的母親喜歡的並不是皇帝,而是皇帝的兄弟肅王。太子有清流支持,舅舅又手握20w重兵。皇帝對太子非常忌憚。

劇中以現在的走向看來,皇帝雖有忌憚和猜疑。但還是用齊王在磨練太子。太子雖然精明有能力,但是軟肋也很明顯。不教會他去鬥去掙他是生存不下去的。也守不住這篇江山。


我個人認為是不太瞭解古代皇帝與太子的矛盾。

皇帝與儲君的矛盾根本上是權力的矛盾,如果太子無出格的行為,真正主動去虐太子的皇帝並不常見。

要太子聲望高到一定程度,勢力較大才會剪除羽翼,敲打一番。

像題主描述的這樣的,一般都是要廢太子了。


個人猜測:

兒啊,你不僅是我的兒,你是下一任皇帝啊,能不能像個君王似的考慮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