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說印尼華裔280萬左右,但是國內是說1000萬,而且是華裔最多的國家。泰國華裔是900萬左右,佔當地人口的12%,但我覺得維基基本是亂來,泰國華人並沒有中文姓名,不會說漢語,認同自己泰族,泰國人身份,普通人並不會公開自己是華人什麼的,只要他們自己不說,基本就是普通泰族人,很多泰國名人,從祖上有華人血統,1/4華人血統到1/2,3/4華人血統都有,但是沒有一個是100%的泰國華裔,而且也沒有一個會說中文的,姓氏名字都不一樣。那麼印尼或者馬來西亞,菲律賓這些符合以上條件(說漢語,有中文名,未與其他民族通婚,認同甚至公開自己的華人身份)的大概是有多少人。

第四點是最重要的,據說印尼,馬來西亞這些並沒有標註民族什麼的,國內很多少民也只說漢語,只有漢語姓名,與其他民族通婚,但是他們的「民族」一欄代表他們認同和公開他們的民族。那麼印尼,馬來西亞這些是如何區分華人和土著的?


反正就是東南亞最多華人的國家...............一個來自馬來西亞華人的回答

—————分割線————————

emmmmmmmmm

我來強行回答馬來西亞這邊的狀況整個東南亞來說 馬來西亞 新加坡 汶萊 是在地華人與當地土著同化程度上最低的三個國家

由於自稱「土著」的馬來族/馬來人在人口比例上佔優勢 而且馬來西亞憲法上也很清楚的列出馬來人從出世那天起就是穆斯林 所以基本上 改換宗教信仰對馬來人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既然在馬來西亞 馬來人已與msl捆綁 不言而喻他們就要遵守古蘭經等其宗教的教義(這裡也不加以解釋了)除此之外 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民族風俗 兩者相結合下 纔能夠真正屬於馬來人的文化習俗 (再次聲明一下 民俗和宗教其實是可以分開討論的)

許多yslj的教義跟當初從中國華南下南洋到後來開枝散葉 土生土長變成馬來西亞本地華人固有的文化習俗上有很多不互通 不適應 違和的地方 所以很明顯產生了歧義 同化這事就此打住 此況同樣發生在新加坡 汶萊 (印尼照理來說也是如此)

所以 回答提問者「如何區分華人和土著」的問題 我想了很久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膚色 馬來西亞三大民族 華人基本上是膚白的 當然有些人屬於暗黃的 當然也有些是曬黑了 也有一些小時白白 大卻變黑 比如我

新馬文的華人比起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華人來說 相對傳承了較多的中華文化 文化習俗方面也明顯與中國偏東南(福建廣東廣西 海南)的漢族極為相似

以馬來西亞華人舉例 閩南人 客家人 廣府人為首的三大民系組成 各自都有自己的家鄉話 然而為了讓彼此能相互瞭解 方便溝通 早期的華校(華人開辦的學校)也從各個漢語方言一律改成華語(中國稱之 普通話)來教學 這個狀況很明顯與中國大陸推普簡直是異曲同工的

自小就說漢語 爸媽也說漢語 (這裡的漢語指的不僅僅是普通話)我們有自己的中文名 至於英文名也就用自己方言音譯 比如陳天發若是閩南人 英文名便是 Tan Ti Huat 若是客家人就叫做Chin Tien Faat 是廣府人的話則叫 Chan Tin Faat 諸如此類

當然華語近年來已經深入每個華人的生活 好多人也開始漸漸不說方言了 年輕一代的人對於這種英文名的取名方式也不是很注重了 一方面也要考慮到馬來西亞華人找對象也不再看省籍這種幾百年前的古老想法 大家也不分彼此 因為都是華人嘛 所以英文名也就只剩姓氏能夠判斷其父系的省籍 比如 Tan Tian Fa 以此類推

以小學來說 馬來西亞分別有 國民型小學 華文小學 英文小學 淡米爾小學(中國大陸好像翻譯成泰米爾 也就是Tamil)還有 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我們先不討論了 因為對於很多華人家長來說那是土豪的選擇 畢竟非土豪的平民百姓佔大多數

剩下的4所 前三者都有華人就讀 至於淡小........emmmmm..........

前三者裡面 華小很明顯佔絕大多數華人家長的首選 不要問我為什麼 就是首選 既然華小是首選 顧名思義也就是以華語為媒介語教學的學校 學生們也在濃濃的中華文化的氛圍下上課 寫的是漢字 讀的全是中文(這裡的中文 沒錯 說的就是mandarin 跟中國大陸一樣)來來來 不要再問為什麼馬來西亞華人會說漢語了!!!!!!答案在這裡!!!!!學校的教材部分來自中國大陸 臺灣 相對來說香港澳門比較少 當然大部分還是出自馬來西亞本身 畢竟這裡是馬來西亞 其實我們馬來西亞華人也有自己的文學 簡稱 馬華文學 (馬來西亞華人多數都不會這樣稱呼 因為「馬華」這倆字在多數人眼裡就是其中一個馬來西亞政黨的名字而已)當然馬來語和英語課除外 其他科目老師都是用中文教的

上完課回到家裡 有些人還是會對家裡人說方言的 所以方言還是得以傳承的 馬來語作為馬來西亞國家官方語言 對馬來西亞華人來說 就是個對友族同胞才會使用的語言 (沒錯 以華人的視角 馬來人 印度人 原住民朋友 我們都叫友族 屬於中性詞)英文亦如此 同時英文算是國際通用語言 所以學英語在每個國家的情況其實也一樣 不需加以解釋

至於宗教 除了我們熟悉的中國民間信仰 道教 佛教 還有 基督教 天主教 極少數的華人是信奉yslj(除非是與馬來人通婚的華人)當然還有興都教/印度教

所以宗教方面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泰國華人在泰國當地與當地土著同化的局面了..............

印尼華人統計一直是個大問題,由於經歷過兩次排華,很多能掩飾自己華人身份的華人都隱藏自己的華人身份,這導致統計的華人人口比實際還小,估計280萬是那些住在華人集聚區無法掩飾自己身份的華人,而且那種混血的該如何計入?民族劃分本來就是個棘手的問題。


目前印尼華僑華人總數有近1000萬,約佔印尼總人口的5%,其中90%以上已加入印尼籍,是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國家。近年來,印尼政府實行民主改革開放政策,承認華族是印尼民族大家庭的一員,華人的地位有了進一步的改善。

  由於歷史原因,華人在印尼大多從商,華商資本在印尼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印尼華商林文光曾按照資產數對印尼華商進行了分級。他認為,印尼華人中約有 170 位擁有大財團或集團企業;約 5000 多位為中型以上企業老闆,還有近30萬經營商貿的小企業主。

  印尼各地華人社團大量湧現,其中,首都雅加達以及萬隆、泗水、三寶壟和棉蘭等華人聚居的大中城市更為集中。由於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華人已加入印尼國籍,因此這些團體已經屬於印尼社團的組成部分。

  在參政的路上,印尼已經有了「華人市長」、「華人副省長」,與此同時,「融合」各民族也成了印尼總統和官員在一些場合時常提出的新概念,「族羣標識」正逐漸淡化。 (據《東南亞縱橫2011年第六期》、《海外華僑華人概述》相關資料整理)


這裡首先要明確什麼是華人,特別是要和華裔區別開來。

我認為海外華人 的界定基本特徵應該包括:0)自我認同是華族,這認同是官方場合,如申報材料時,而不是場景式隨機認同。1)有中文名字 並且認得出和唸的出來(哪怕是方言如粵語或者客家話)。2)家庭過春節和其他重要中國節日,至少過春節並視為重要節日。3)其他: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希望自己的孩子或自己學習中文;對自己和孩子的配偶 有 一定的華人偏好。

1 2是最基本項,這兩點不滿足 不就能稱為華人 最多是血統意義上的華裔

3是華人色彩加分項。

按照這個標準印度尼西亞約有200-300萬華人。


估計印尼排華事件前有1000萬,事件後只剩280萬了……

印尼當地人都開鈴木,豐田那種微型車,路上看到一輛BBA級別的大多數是華人開的。華人車牌有個特點,多為168或者連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