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理之人》(Irrational Man)

2. Rope 繩索 (1948, Alfred Hitchcock)

3. Sofies Verden 蘇菲的世界 (1999, Erik Gustavson)

4. The Seventh Seal 第七封印 (1957, Ingmar Bergman)

5. La Dolce Vita 甜蜜的生活 (1960, Federico Fellini)


我看過哲學向的電影依不同主題分類推薦如下:

一、外部世界(夢境)懷疑論

《黑客帝國》第一部、《楚門的世界》、《盜夢空間》、瑞克與莫蒂S1E2等

外部世界的懷疑論是指,我們如何確認外部世界是真實的。這個問題在笛卡爾那裡就已經發端,他設想了一個邪惡的精靈來迷惑我們,導致我們看到的天空、大地乃至所有感覺都是幻象。後來普特南的「缸中之腦」也是這個意思。《楚門的世界》只是觸及到了一個外部世界的「套娃模式」。在《黑客帝國》裡面就是尼奧通過喫紅色藥丸(or藍色?記不太清楚了),《盜夢空間》通過旋轉的陀螺可以得知、判斷真實的世界。但事實上,我們根本無法通過某些上述神奇的道具來確認,這問題出在哪呢?

因為笛卡爾確立了身心二元的認識論框架之後,我們就習慣於將心靈與外物對立起來。我們會不自覺地接受內感官(inner sense)在認識上的優先性。通俗而言,我們會認為我們的感受是不是可錯的(Fallibility),例如「我感到頭暈」,這對於我而言就不是可錯的,不可能「我錯誤地感到我頭暈」。但是當「我看到一個人」時,有可能那本書只是遠處的一個稻草人或一棵樹,這是可錯的。

因此,訴諸內感官在認識上的優先性就勢必會對我們的外感官對象及外部世界產生懷疑,例如上述看到了一個人,可能是一棵樹,可能是在做夢,甚至我們只是缸中之腦而已…

二、自我意識的產生

《西部世界》第一部(美劇非電影)

三、技術的擺置

《愛,死亡,機器人》系列「祝有好的收穫」

四、理性與非理性,啟蒙與反啟蒙之爭

《黑客帝國》第二、三部

Others:無處安放的《2001漫遊太空》

其他想到再更…


《鄉村牧師日記》佈列松,《野草莓》-伯格曼 《人間四季》《O侯爵夫人》候麥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雷乃《精疲力盡》戈達爾等等很多法國新浪潮導演都是關於哲學探討的電影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以「關於哲學探討」為定語來劃出一種電影類別,這個世界上有所謂「哲學電影」存在嗎?

一個時長僅兩至三小時的影視載體能承載什麼哲學思想?

咱看電影啊也就圖個樂,別想太多。

真想學習,看點馬克思的原著吼不吼啊?實在不想耗那腦細胞,看看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也行啊。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電影本質上都是娛樂媒介,你會覺得有些電影哲學思想深刻,那是因為這種電影就是揀著些有的沒的概念拍來戳鍵盤哲學家G點的。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所謂「關於哲學探討的電影」,很簡單,時長不夠。

好吧,我錯了,還真有。比利♂海靈頓、VAN♂主演的一系列電影深刻探討了人類摔♂跤以及人心深處潛藏的深沉黑暗幻想(deep♂dark♂fantasy)等一系列高深的哲♂學問題。


每部都是,製作出品審核,都是名詞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