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被收錄至活動「你幫考生選學校,知乎給你送飯票 · 2020」中。

活動時間:2020/06/10 - 07/06

活動規則:內容切題、無事實錯誤且同等條件下創作時間在前的回答將被優先採納,回答被採納後將獲得知乎鹽選會員 7 天體驗卡並瓜分 300,000 元獎金

為學弟學妹們答疑解惑,期待你的分享~


剛剛斷舍離的我武遙感2020屆畢業生,收拾畢業郵寄回來的行李,偶然看到了這個邀請,就來強答一波吧(長文預警)~

先說結論:在這裡就讀,真的可以體會到一座老牌985大學的深厚底蘊和實力,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平台,可以讓你站在這裡遙望世界;在這裡就讀,你在學習和生活中享受到的便利,你所在的校園環境和設施,可能是在畢業以後很長時間都無法體驗到的。

接下來,我從學習和生活兩方面,具體講下我在這裡就讀的體驗吧。

在學習上,剛進大學我是在軟體學院,大二時由於學院改組,我所在的系被整體併入了遙感學院。這兩個學院雖說的確有部分灌水的老師,但更多的還是領域裡的大牛,特別是遙感學院,幾乎大部分老師都自帶四青或是其他人才計劃頭銜。相對應的,雖然說有的老師講課念ppt,照本宣科,甚至故意踩你,故意給低分,但更多的老師還是各有各的獨特授課方式,或風趣幽默,或娓娓道來,或抽絲剝繭。雖然有時候上課可能會玩手機,會開小差,但只要有一點時間聽了課,也會有許多不同的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本科階段就有大把機會進入各大牛的實驗室去做各類項目,這些項目有偏應用的,也有偏科研的。只要多去嘗試,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項目,喜歡的組。參與科研項目的經歷,在後面無論是出國還是考研保研,或是找工作,都是會非常為自己的簡歷添彩的。

專業之外,再來說說武大的公共選修課,這算是最能體現我武自由學風的一個地方了吧學校提供了上百門不同類型的公共選修課,其中不乏傳說中四大名嘴的課。我在大學期間,有幸選修了其中兩大名嘴——李工真老師的《大學現代化》和尚重生老師的《當代中國社會問題透視》。李老師是研究德國史的專家,他在課堂上講述德國大學教育的發展史時,總會含沙射影地抨擊國內高等教育的問題,很是有趣;尚老師講課則有種憤青的風格,時常對一些社會問題展開毫不留情的抨擊,讓人聽著過癮的同時也會引人深思。此外還有不少二外,體育運動方面的公選課,這些公選課可以讓人不止局限於本專業的小圈子,而是可以跳出這個小圈子,發現更大的世界。

除了專業課和公共選修課以外,學生也可以選修其他任何學院的任意一門專業課程,修雙學位的門檻學校也定的極低,在大二時我曾經報過雙學位,然而由於學業壓力太重最終沒能堅持下去,也算是我的一大遺憾吧。

學校設立的獎學金名目也是極多,除了甲乙丙三等校獎,國獎勵志獎以外,還有各種校友獎,企業獎,學霸們可以肆無忌憚的薅學校的羊毛,學習的同時還把錢掙了,真是美滋滋。而對於我這種績點不高,只得過一次丙獎的學渣而言,還有一種獎學金——出國交流獎學金可以申請,只要有雅思托福成績,學校有許多交流交換項目,只要參加一個,就可以申請幾千到上萬元不等的出國交流獎學金。

對於你的未來發展,武大的聲譽會給你帶來很多加成。對於不少申請出國深造的同學而言,有時候真的是只要申請,就可以躺拿offer;在考研保研中,據說不少學校的老師都很愛要whu的學生;在就業上,今年本班一個延畢一年,畢設極水,被答辯組老師噴的體無完膚的同學也收到了某大型國企的offer,這些也真的是沾了學校的光呀。

(說個題外話,畢業以後,因為要出國,需要英文雙證,這些在學校的自助機上就可以辦理,十元一份。而聽說其他不少學校辦理這個都非常麻煩而且非常貴,這裡再給我武點一萬個贊~)

此外,學校里的各種學生組織和社團也是極多。像學生會這類組織,可能大部分學校里都是個負面的形象,不過在whu,與學生會等組織的人接觸,總感覺他們會很和善,也並沒什麼官僚作風,不少社團的工作人員也是如此,而且他們不少人也算是真的有一定能力的。我覺得就這方面而言,武大的學生組織和社團也算是走在全國前列了~

再來說說生活方面吧,主要從吃住行上面講一下。

吃:提到一座大學,吃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這裡的食堂。不過說實話,對從東北來到南方讀書的我而言,武大食堂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著實不高。我並不是很適應武大食堂的口味,食堂的米飯質量跟東北大米更是沒法比,許多我比較喜歡的菜食堂要麼是沒有,要麼是有但不好吃,除了少數的亮點如梅園食堂早餐的三鮮豆皮,教工食堂雞排飯以外,我對武大食堂整體印象是貴且難吃。(可能是我作為北方人不太適應吧,還是有不少同學還是很喜歡這裡的食堂的,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大家輕噴)

不過除去學校食堂以外,在武大校內和學校周邊,還是蘊藏了不少寶藏店鋪,對於不喜歡吃食堂的我來講,這些店鋪還是很大程度滿足了我的胃口。包括但不限於梅園CBD的開封菜,氧氣層,羅森,711;楓園CBD的陝西小吃,灌湯包;工菜的糯米包油條,煎豆腐小土豆,湘菜館,還有校門口的今天便利店,韓日館,學校附近的東湖新村,街道口,廣八路......無一不是美食聚集地,國內的國外的,北方的南方的,武漢的川湘的,應有盡有。而武漢的過早文化,在學校周邊的許多小早點鋪里也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廣八路上的味美香豆皮,三鮮豆皮和熱乾麵等武漢早點小吃真的讓人百吃不厭。基於此說學校是吃貨天堂可能也不為過吧

住:我大學四年住的是梅園六舍,位置大概是學校的中心地帶,四人間上床下桌(現在學校所有本科生都是這個標準了),無獨衛,每層樓有公共的衛生間和浴室,宿舍條件大概在學校算是中游吧。住這裡最大的優勢就是位置好,出門就是圖書館,旁邊就是梅園食堂和CBD,五分鐘步行即可到達桂園和九一二兩大操場,離核心風景區——櫻頂也是相當之近。住這裡最大的劣勢,可能就是離上課的地方太遠,還有因為是棟老樓,這邊可能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昆蟲,其中夏天經常出現的會飛的大蟑螂真的是我大學生活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武大其他的宿舍,條件最好是新修的櫻園老齋舍,兩人間,景色無敵美,設施無敵先進,古老與現代結合,只給博士生住;第二好的是桂園宿舍區,楓十四公主樓和信息學部幾棟女生宿舍,四人間帶獨衛,新修的樓設施也是超級棒,因為這些大多是女生宿舍,招來了不少男生的吐槽(笑)。不過整體來講,武大的宿舍隨著不斷地翻修條件是在不斷提高的。

武大的校園環境也是很配得上中國最美大學的稱號的,校園是依山傍水而建,學校里有山有水,綠化很棒,還有許多老武大的歷史建築,學校旁邊就是著名的東湖風景區,每逢周末節假日,學校總是遊人如織,聚集了不少遊玩的市民,許多新婚夫婦也來此拍照,春天的櫻花節更是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來武大看場人海是每朵櫻花的夢想),因此學校得名珞珈山人民公園。不過這些也會帶來不少煩惱,一是校園裡山水眾多,導致校內道路經常有各種陡坡緩坡,每次上課都是翻山越嶺;二是開放的校園也帶來了不少小偷,大學期間我先後被偷了兩回自行車,其他同學的自行車也被偷過不少,據說電動車也有不少偷電瓶的。

雖然單身了四年,但還是想說,武大的校園真的非常適合談戀愛。每天晚上,操場上,樹林里,女生宿舍樓下,那都是虐狗聖地。

行:說到行,就不得不提武漢這座城市。大學剛來武漢,我想的是"武漢是什麼鬼地方",畢業了,我想的是"武漢真的挺好的,真的捨不得離開"。的確,武漢雖然夏天有點火爐,武漢的交通規劃也略顯混亂,到處是高架橋,堵車家常便飯,但是這裡也有發達的地鐵網路,有長江,漢江兩江交會的景觀,三鎮之內可以去玩,去探索,去感受的地方更是數不勝數。武漢市內也有許多演唱會,體育比賽等大型活動來豐富你的文化生活。而作為九省通衢,從武漢出去玩更是方便,去西安,去北京,去廣州,去上海,高鐵都是四小時到達,湖北省內也有三峽大壩,恩施神農架等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零零碎碎說了不少體驗,做個總結吧。雖然這所學校,這座城市會有些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我還是覺得,武大,是一個你來了絕對不會後悔的地方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的原因,我整整一個學期都沒能回到學校。畢業旅行泡湯了,沒有官方的畢業照,只能趁著僅有的四天返校時間自己拍一些,連畢業典禮,都只能看網路直播,不能到現場。

眼見著其他地區的學校一個一個地開學,看著其他學校都有完整的畢業典禮,官方的畢業照,看著朋友圈裡一個個都在秀畢業旅行,我有時真的很怨恨學校,怨恨學校為什麼對這一屆畢業生如此無情,我想,最後離校的時候,我會不帶有任何感情,無情地離開這個對我們如此無情的學校。然而當真的離校的時候,我發現我還是錯了,拖著行李箱走在學校的路上,我不敢回頭看,因為我所經過的任何一個地方,哪怕是看一眼,都會勾起我對許多往事的回憶,讓我捨不得離開這裡。

畢竟,這是我度過了三年半青春的地方啊。


從此以後步行半小時就到的地點都「走起!不遠」。沒有校車(分幾條線路)的學校都「不大」。

從此以後看見城中湖,都會和記憶中凌波門外的東湖作對比,「哦,還行」。

武大的風景、師資、生機和包容力,讓年輕人們的豐沛情感和思辨之火,都有所依託。

武大有很多有靈氣的地方,獅子山的石板路,櫻園天字十二老齋舍,奧林匹克操場,情人坡...可能是自然環境太好了,你能感覺到天地悠悠,心底的浪漫也是會被喚醒的,這種浪漫更多是受到自然的滋養,發現對生命本身的熱愛,人相對來說不太會變得很麻木吧。

我們戲劇社排練和演出用了四年的劇場,是一個木製的祠堂,周恩來當年做過演講,我畢業後幾年裡好像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封起來不能再用了。後來也去其他學校交流,看過不少現代化硬體精良的校園劇場,不過還是緬懷櫻頂大活破而不敗的風骨。

「他強管他強,清風撫山崗。他狠自他狠,明月照大江。」

武大給人這樣一種力量。就像,珞珈山在那,東湖也總在那兒。沒事的時候去長江看看開闊的江水吧,生命是頑強的。


武漢大學風景優美。我在武大學習期間遇到很多好人。武漢大學學風自由,大家過得有煙火氣而浪漫。學生組織遍地開花,學生能很好地體驗一把小社會的感覺。我在大一之後就沒怎麼參加過學生社團了,但是我參加過得社團人都是非常好的,大家也都由衷地熱愛著自己的所在的集體和組織。我是生科院的,所以我除了上課學習談戀愛,其他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實驗室泡著,但事實證明我雖然可以但並不適合做生物科研,此為後話。

但我覺得我在武大的三年並沒有充分地利用起來,即使我一度早起貪黑地去圖書館,曾經特別特別渴望學習和成長。我希望武大能成為一個對教學更加嚴肅,學術氛圍更加濃厚的地方。我也希望武漢大學給學生在專業選擇和就業前路上,給予更實際的引導,提供儘可能多的資源,讓迷茫的學生有個充實自我的出口。我希望武漢大學能有更多的好老師。我在武大遇到了幾位恩師,他們給我的引導和啟發使我終身受益,比如大英的靳老師,唐老師,無機化學的各老師,生科院的宋院長,謝院長,陳向東老師,陳學冬老師,劉青珍老師,Kenji老師,還有實驗組的那些可愛的實驗器材技術老師,還有當時教學辦的兩位老師,好老師數不勝數。當然,在武大,我也遇到過最糟糕的老師,講課如同王八念經,但講的東西卻是最重要的專業必修。甚至有極個別老師,教學毫無章法,日常以誇耀自己簡歷,打壓學生自信為樂。即便現狀如此,我仍不切實際地希望自己的母校有朝一日,能有更多的老師真正把心思從搞科研經費上多移一些到教學上。我也希望武大的教學服務更能以學生為本,多一些負責高效溫暖的老師,少一點陳youli那樣的老師,看到學生,不說如見殺父仇人,那表情也堪稱如喪考妣。

最後我講點故事吧。Random memories about WHU#

  • 土生土長在武漢的我,志願就只報了武大這個學校。填報專業時,並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適合什麼專業,所以乾脆就按照分數從高到低報的專業。最後,前兩個專業數理和金工差點,調劑到了生科院。從此我迷迷糊糊在生科院的日常就開始了。我一開始住的是楓14的六人寢,樓里男女混住。剛開學那幾天,我常常叫樓下的高中同班同學(男生)和他室友來我們寢室玩桌游。有次寢室有人敲門,一起玩桌游男生隨手開的門,把掃樓的前輩直接嚇得戰術後仰了。
  • 大一上實驗課,第一次解剖的東西就是青蛙,我隔著藍色的一次性手術手套都能感受到冰涼和黏膩。我從此對動物生物學產生了生理上的抵觸,還在人人網上發了一篇長文抒發了自己對實驗動物的同情。儘力了也學不好動物生物學,真對不起那些為了科研奉獻出生命的動物。
  • 我大一有幸參加過一次武漢大學金秋藝術節。金秋藝術節是所有武漢學子都知道的大型活動。這個活動的看點主要在於幾項校園比賽,有合唱,舞蹈,話劇和T台設計。我當年在這幾個之間選了舞蹈,因為我特別喜歡舞蹈隊。我們請了學舞蹈的小老師來指導,練得特別辛苦,隊長和隊姐還有我們所有的隊員,全身心的集訓,練了一遍又一遍。大家也是練得遍體鱗傷但是甘之如飴。當聚光燈打在我們身上的時候,我看不到台下了,那種極高的熱情和競技狀態讓我們獲得了一等獎,這是生科院在舞蹈項目上取得的最高名次了。比完賽聽到比分,隊姐隊長隊員們都哭了。真的,付出就是付出,強就是強,贏了就是贏了。
  • 武漢大學有幾個食堂,我們都會給食堂排名。我個人最喜歡桂園小食樓上棚子(現在沒了)的手撕雞和麻辣燙,其次是楓園小食。聽說工學部食堂是很不錯的,可惜我沒去過。最爛的就是楓園食堂,整修之前的梅園食堂。信息學部的星湖園人很多,我每次去都找不到座位。當然,武大正門對面有個優品彙,樓上也有幾家吃的。但是有個披薩店是我們生科院的老師開的。他是日本人,老婆是武漢的。可惜現在這個店關了。
  • 我大一上思修課,路上下大暴雨,我上課把拖鞋晾在窗檯,結果下課自習準備回家的時候,右腳的鞋TM找不到了。教學樓又要關門了,我真腦子抽了,當時在人人網at了武大生權等等學生組織,求他們轉發,問有沒有在教四上課的同學在樓下撿到一隻鞋。那個post轉發近2000, 硬是把生活過得像段子。可能我應該藉此機會出道吧。
  • 雖然和畫風不太符合,但本人在武大最喜歡的活動是舞龍。在有活動期間,我們每天都是需要5點起的,比國防生還早。舞龍小分隊帶隊的謝老師,執著的要求我們請龍出山的時候,頭先出門而不是尾巴先出門,否則大不敬。早上天還沒亮,和一群樸素的人在操場上舞龍(瘋跑),是我大學最開心的回憶之一。我最煩的就是,表演的時候竟然要穿大紅大綠、那衣服丑就算了還短一截,7分褲被我穿成褲衩,背心被我穿成肚兜。我懷疑自己在打擦邊球,但大家都丑到不需要在意是否在開車了。
  • 武漢大學太大了,物數所太遠了,我和我先生買了一輛小電驢,平時可以騎著在校園兜風,去物數所做實驗。平時基本都是他載我,有一次他和從國外回來的高中老友單獨會面,出去吃晚飯了。我TM搓著手賊興奮,老子終於可以獨佔電驢了!我騎著電驢,耳邊呼呼熱風吹過,從桂園嘟嘟嘟騎到中國銀行取錢。一到銀行門口,我自覺威風無比,盡享他人目光,飛身下驢,一下沒站穩,吧唧摔在地上,右手還握著油門,滋啦被拖行了好幾米。等我回過神來,剛剛投來目光的兩人已經走到我身邊了。兩男生,一臉驚恐地看著我膝蓋和腳趾吧嗒吧嗒滴血。

「你沒事吧?」

「我沒事。」

「你確定?」

「……嗯。」

其中一個男生還悄悄用餘光打量著我,看到我172的塊頭+大褲衩+人字拖,八成在揣測我到底是男是女。另外一個趕緊從書包里摸索出一個屈臣氏創口貼,遞給我。

「你確定你沒事?要去醫院么?」

「謝謝,沒事。我先把車推回去吧。」

「好吧……」男生似乎也不好多說什麼,「那請問最近能出武大的門咋走?」

「這兒過小學再走幾步,看到超市,右拐,直走有個茶港門。」

「好,謝謝……你確定你沒事吧,紙巾有么?」

「有。沒事。」

「好……………………拜拜。」

我頂著烈日和武漢40度的高溫,右邊膝蓋貼著一個蓋不住創口的OK崩,扶著龍頭和車簍都給撞歪的破電驢,吧嗒吧嗒地鮮血,把車推回了桂園。樓下有個好心的修車大叔,幫我把龍頭和車簍修好了。晚上陳先生回來,叫我去樓下吃宵夜,我非不,他非要我下來,磨蹭了半天到寢室要關門,拗不過他,我下樓了。他看我那傻逼樣驚呆了。一個宿管阿姨催我們趕緊的,他一嗓子給人家吼了回去。要把我的車鑰匙沒收,我不給。第二天,他載我去廣州軍區總醫院,拍了片不需要縫針但打了破傷風。然後我們就去物數所做實驗了。

  • 我大三的時候受朋友邀請,參加過加多寶創業大賽。那朋友真的是商業鬼才,想到了一個很好的概念,誠信箱。她說,受到多啦A夢寶具的啟發,武大學生素質高,夏天又懶得出寢室,不如在每個寢室樓擺些飲料,弄個誠信箱,大家自己拿飲料付錢,我們每天去寢室樓結算+補貨。這個在當時引起了轟動,還有新聞學院的老師為我們宣傳背書。可一朝之間,保衛部因為」校園不要搞商業行為「為由,把我們的加多寶和誠信箱都收走了。我當時騎著電驢去保衛部抗議,我說櫻花節可以有,學生的創業大賽不可以有,不公平!我抗議了好幾天,找了新聞院的老師給我們發聲,奈何現實太殘酷,我也太天真太弱,最終還是救不回我們的誠信箱。我們第一次創業就這麼失敗了。
  • 我和先生就是在武大認識的,雖然我們高中也是校友,但是他大我一級所以當時並不認識。我大一他大二的時候,還經常約自習,每天從圖書館回寢室,在樓下半天嘀嘀咕咕半天捨不得分開。回想起來挺噁心人的。後來兩個人的時間,基本就是在一起打lol中度過的。我和他認識早,武大戀愛+異國+異地之後的第六年,兩方家庭決定我們要麼趕緊結婚要麼趕緊分手。所以我們決定承擔責任,結婚試試看。哎,現在回首,感覺經歷了好多。

我在武大還有很多故事。」在武漢大學就讀是什麼體驗「總結成一句話,大概就是

武漢大學是我度過18-21歲青春的地方,最美好的歲月往往平淡而驚艷,就像武大櫻頂的建築和樹海。


武大很好,就像校友們常常說的那樣,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整整一個學期沒有回學校了,很是想念。

我很喜歡看風景,又住在湖濱,所以常常去凌波門外,坐在東湖邊發獃。關於武大的宿舍,大概除了研究生的三環公寓以外,湖濱就是最遠的地方了。上學的路也很遠,要走上湖濱絕望坡,穿過整條櫻花大道,再繞過鑒湖,到達圖書館或者教室。但奇妙的是,這些路程從未讓我感到厭倦,因為不同的季節總是有太多路上的美景和體驗,樂此不疲。

武大是一個很包容的地方,這並不是一句空話,時間久了,就會感受到對人個體的尊重,是一種難得的人文關懷。大學讓我成為一個更加獨立的人,敢于堅定自己的立場,真正追尋自己熱愛的事情。

一個學校不會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武大對問題的處理,應該算是非常好的了。記得剛入學的時候,並不知道竇校長那句「學生為本」會具體到什麼地步,又或許只是像一句口號。但漸漸地在全校師生矚目的一件又一件事情里,我真切感受到了幸福指數上升,即使其中有很多的波折,但終歸是習慣了新的生活。無論是重修食堂,還是湖濱cbd和工學部阿里巴巴拆遷,還有年年不變的ISE,慢慢都有了結果。拆掉湖濱cbd對湖濱的我們來說,的確一部分打擊了生活習慣和記憶的寄託,但後來我也漸漸接受了為了食品安全和整潔美觀的這個決定,那些有煙火氣息的小攤,也並未真正遠去。

疫情期間的管控措施也算得上是教科書級別。儘管地形複雜、大小校門不齊,管理困難很大,學校還是第一時間封閉了所有校門。在武漢封城以後,統一安排一日三餐,送到留在學校、無法返程的學生宿舍樓下,避免一切外出交叉感染的可能。聽同學說,留校的同學還收到了零食禮包,宿管阿姨也一直待在學校里,和樓棟的同學保持聯繫。白岩松採訪竇校長的那段新聞,被大家紛紛轉發,我們也可以真的很自豪地說,儘管身在疫情中心,但留校的幾百名同學無一感染,武大做得很好。

再說說學習和讀書吧。除了總圖以外,還有工學部、信息學部、醫學部分館,學校的教室也都是自習的好去處。我很喜歡總圖,最常去的是A棟四樓,因為那裡書很多、座位也很多,在圖書館學習會讓我的效率提高不少,大家都坐在一起,各自安靜地自習。A5樓很明亮,陽光會從寬大的玻璃窗投進來。我也會去B1區小隔間的座位,獨立空間大,也很舒服。還有一年前E棟剛修好的時候,我在E6度過了差不多一整個月,喜歡從自習區慢慢走到後面的館藏區,翻看那些一排排體量龐大的保存本。

以本專業的老師為例,我所認識的老師,在學識和人品上都很好,他們給學生的影響一定是比知識更加長遠的。幾乎是所有課我都很喜歡,難以列舉,許多時候都會感激這些經歷,它們打開一個又一個全新的精神領地。儘管不是外國文學方向,我卻對外國文學課印象深刻,一直記得那門課在教五313,記得老師講基督教精神,講《哈姆萊特》的延宕,那一個又一個周五的午後,就像斜照進教室的陽光一樣,照進我的記憶里。也尤其喜歡期末考試時的評述題,評巴赫金的狂歡化敘事、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二重性,答題如同高光時刻,是我在平凡的生活里,能以渺小的身軀與偉大的靈魂對話的短暫時刻。還有古籍所老師們,我上過很多古籍所老師的課,歷史文獻學,說文解字導讀,古文字學,訓詁學等等,也很喜歡去本科生院4樓的古籍所,看到那一行指引牌上的字,心就自然安靜下來。這些看似是任務的課程,卻好像是無目的讀書一樣讓人愉悅,我很珍惜這些時光,這是真正讓我感到可以拋卻結果,只為了過程就感到值得的時光。無關乎結果的體驗感,大概才能真的沉浸吧。

本科生最重要的科研經歷之一就是大創了。據不完全了解,不同學校的制度略有差別,但大同小異。武大的立項分為國家級、省級、校級,前兩個級別會有科研經費,國家級會比省級整體上多出很多。由於大創項目的指導老師在國外訪學,所以直到現在我還沒有親眼見過他。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和他交流,而且他一定是指導本科生大創最盡心的老師之一。我們發過去的申報書、論文思路,他都逐字逐句地改,改完就會提下一步的指導意見,讓我這樣從來沒有過立項和科研經驗的本科生,慢慢在摸索里找到門路。答辯前的夜裡收到他回復的郵件,幾段鼓勵的話語,我卻看了很多遍,在諸多的困頓、煎熬、不確定性之間,還有一束很堅定的光照射下來,給我最大的信心。如果沒有老師,我們一定走不到今天這一步,還有一年多更加艱辛的路要探索,希望項目能夠有完滿的落幕。

不同學院政策不同,也是僅就我所了解的人文專業來說,要求在老師指導下寫學年論文。從新生研討課以來,導師是影響我,讓我選擇現在專業方向的人,想說的話太多,反而一時沒有頭緒,但諸多的經歷都在心裡沉澱,讓我感到無比幸運。疫情期間不能開學的日子,每周都會開線上會議讀書討論,即使是在考試周也不會中斷,這也是我一學期以來最開心、最有意義的事情。而我所能做的,是儘力做得好一些,做一些踏實的成果吧。

先說這麼多,以後再更。


2018年的武大畢業生,已經接受社會兩年的毒打了,現在偶爾歌單里隨機聽到《珞珈的孩子》這首歌,還會有眼眶一熱的衝動。永遠忘不了2018年畢業典禮,在912操場一邊淋雨一邊流淚的日子,這就是武大的魅力。

下面從幾個方面回憶一下我的母校吧,關於校園環境、配套設施、學習氛圍等已經有很多校友回答過,我這裡就不作贅述了~

1.言論自由程度高,校方處理」輿情「態度好

14-18年我在校期間,個人感覺到武大的言論自由程度是很高的。那幾年我見過各種發酵得很厲害的」校內輿情「事件。比如說留學生夜間飆車、宿舍裝修甲醛超標、考古系教授停職等等,校方都給了學生滿意的答覆。並且據了解,選擇主動曝光這些事情的學生也未受到波及。

除了這些與校園相關的事件以外,很多同學也開通了個人公眾號,經常發表一些時評。同學們不忌諱在公開平台談論任何話題,針對時事zz大家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有說的不對的地方,也能收到熱心同學的指正,頗有種「百家爭鳴」的感覺。

我覺得「發表觀點-得到反饋-作出調整」對個人成長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不會讓自己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故步自封,最終成為井底之蛙。很感激武大的言論氛圍對我三觀的塑造。

2.有趣的人含量高,校友認同感高

算不上100%,畢竟我認識的人裡面也有爛人,但至少我在武大遇到的人裡面,90%的人都是有趣、真誠的。

我的輔導員是武大法學院的畢業生,很溫柔的一個妹子,也很為學生著想。記得18年的冬天雪下得特別大,學校水管都被凍裂了,我為了準備政審的相關材料留在學校沒回家。當時有個證明信需要輔導員簽字,輔導員頂著大學又特地回了學校一趟給我簽字。

我的一位室友是一個很酷的女生,我非常佩服她。她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並且為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印象很深的是大四面臨畢業選擇時,她一個人思考了很久,可以說最後一刻決定要出國。於是立刻放棄了保研名額~從零開始著手準備出國。

還有很多有趣的老師,現在大多數想不起來全名了。教我口譯的黃敏老師、任教《世界華文文學欣賞》(強烈推薦大家都去選這門課!)的趙教授,都是有才又有趣的人~

畢業之後,也碰到過不少校友,聚會的時候一句」你也是武大的啊「,距離瞬間就被拉近了!工作之後遇到很多校友,也都幫了我不少忙,還交了幾個忘年交~

3.工作之後武大認可度比較高

只能說比較高,肯定沒有清北復交浙那麼厲害了。但是在GWY隊伍里,武大的招牌還是比較好用的,單位數起來就沒有幾個985畢業的學生(當然也可能是我選擇就業方向的原因hhh)。

領導還是算比較重用和看好的,事情交給我的話也是很放心的那種。雖然因此多了不少活干QWQ

=====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啦,希望大家都能考上心儀的學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