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微博的投票機制,一個選項的投票佔比是不是約等於現實中大家對該選項的支持率。


不是,網路中的大多數群體在現實里只是少少的一部分人。比如說有些明星你發現網上都是認識他的人在現實里問一下10個人裡面9個不認識他


你需要判斷網路上的大多數能否代表現實中的大多數。

1、首先你得給網路定義一個範圍,要知道不同網路平台的用戶具有不同的特性。

例如問題中提到的微博平台,根據微博官方出具的《2018年微博用戶發展報告》:

微博垂直領域閱讀量Top5為娛樂、搞笑、媒體、情感和時尚,從可以看出微博是一個泛娛樂和生活領域用戶平台。

2、其次你要為「大家」做一個定義

繼續拿微博用戶為例,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

微博75%的用戶為18-30歲年齡段,且男性用戶佔比高於女性

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活躍用戶佔比為56%且呈上升趨勢

你需要判斷這些特徵組成的微博用戶畫像,這個代表總體庫,是否符合「大家」的定義


我在搜索微博用戶信息時,恰巧看到了這條知乎問題:社科院是如何精確統計出微博用戶的平均收入的?

只能說基礎數據存在問題的前提下,任何解讀都將是斷章取義。


你好,我想用韓國瑜舉例作答。

眾所皆知,18年他在台灣深綠城市贏得市長選舉。網路風向無疑是最大功臣之一

然而,在之後的罷免行動中,同樣也是網路風向將它扯下馬,無論他曾承諾不競選地區領導人,隨後食言,但不可否認的是,網路風向是這場罷免戰最大的功臣。

韓國瑜自己曾經說過,如果我不認識韓國瑜這個人,天天看報紙新聞這樣說他,他也會討厭自己。

以上是台灣選舉的一個例子,與其說網路上的大多數是否為現實中的大多數,不如說網路多數可以將現實的受眾轉化成與網路多數者同一個立場傾向。


是的 網路上大多數意見就是現實大多數人意見

比如商家推出一款巧克力味大便,你第一感覺:我是現實中絕大多數人,深井冰才會喜歡,甚至你在網上罵 諷刺

但是你很快發現這個產品好評如潮,幾百幾千萬點贊評論,然後你就想:是不是自己太落伍了,於是你也真心誠意的加入了網路上的大多數人,作為現實中的大多數人,

————————

PS:一百多年前就有個人自以為聰明自以為看透本質,他叫周樹人。


並不。

現實的大多數沒時間來網上發聲變成大多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