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化:組成一個聯邦國家

歐盟化:組成一個類似於歐盟一樣的聯盟,統一貨幣


Zhi-kun Chong兄說的國家治理方面我很贊成,東亞其實一直存在獨裁或軍政府執政,所謂的民主除部分國家(新加坡)以外大部分是披著民主的皮為家族或少數羣體謀利。

另一方面歐盟與東盟不同的是,歐盟早期就已經有雛形了,而且歐盟誕生之前歐洲區域性的組織以及有很多了,也就是所謂國際組織的融合與區域規則的約束的概念很早在歐洲以及存在了。如Richard Ullman has described as "a thick alphabet soup of international agencies. " (歐洲【尤其是西歐】 就是一鍋濃稠的由一堆大寫英文字母組成的組織的大雜燴)所以這種區域的認同以及國際組織的傳統,加之較高的人均收入為歐盟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我們從和早就開始說European和歐洲人這個概念,歐洲人本身對這個」歐洲人「和」歐洲「有自身認同感。

相反,東南亞國家獨立之前都是西方殖民地,到現在很多東盟國家對其前殖民者的歸屬感可能比他的盟國高(這個觀點是一位學者提出來的我記不起來見諒)。以及到現在大部分東南亞國家人均收入都不是很高,而且大部分以輕工業農業為主。

相對應而言,東盟成立之初是希望成為類瑞士一樣的中立國,在冷戰時期不被美蘇爭霸影響。也就是說,成立就是為了應對大國的威脅。到如今,中美博弈可能對東盟有同樣的影響,但是中國對東盟國家採取的外交政策是」逐個擊破「和」胡蘿蔔加大棒「。也就是說在利益和威懾下,東盟早已經分崩離析。雙邊政策和本身組織的鬆散性使得東盟無法成為像歐盟一樣的組織。

總的來說,東盟自身組織綱要鬆散,成員國各自「心懷鬼胎」,加之受到大國博弈的影響導致其一體化道路遙不可及。對東盟國家來說最現實的是如何讓民眾擺脫貧困。與此同時,政治家們更多的在意是如何實現自己和集團的利益最大化,導致東南亞一直沒有集體認同感。俗話說的好,飯都喫不上了,還談什麼夢想。

(摸魚完畢)


聯邦化:失敗了的(將來就不知道了)印度支那聯邦瞭解一下

歐盟化:東盟大概是有這樣的追求,但是東盟各國政府國內管治控制水平都比較差(新加坡除外,馬來西亞好一點),加上各國都有一些領土主權紛爭和衝突,實現難度大

本人認識(非常)有限,歡迎指正補充


東南亞目前也是美國在牽頭,形成了東盟組織,但是100年內是看不到歐盟化的傾向。

  1. 歐盟有英國,法國,德國三個老牌強國作為核心,把整個歐盟拽在一起。一般是窮國家佔富裕國家的便宜,所以英國現在就想著退歐。東盟那些國家都是窮的叮噹響,連一個發達國家都沒有,大家都相互算計,怎麼可能歐盟化。
  2. 東南亞目前的經濟體量太小,未來都是準備接世界工廠班的,這一羣國家都是相互競爭關係,競爭激烈不可能會去聯邦的。
  3. 東南亞宗教太過分散,不利於統一。
  4. 東南亞地理位置上島國太多,沒有修鐵路,公路的動力。英國隔了英吉利海峽就覺得歐盟不是那麼重要。


聯邦化可能性為零,因為一個區域的聯邦化治理需要歷史文化地理等綜合因素的紐帶。東南亞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形成過足以將目前各國擰在一起的紐帶和共性,而且目前區域內是多民族多文化,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所以聯邦化治理的可能性為零。歐盟化治理的可能性有,但微乎其微。要看這個問題,可以參看歐盟的形成。歐盟的前身歐共體,雖然成員國眾多,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基石成員國就是英德法,當然,英國已經脫歐。東南亞要歐盟化的內部條件不具備就是因為這一地區沒有經濟發達的軸心小團體,缺乏足夠號召力。然後看外部條件,現實的說,國際大國政治博弈,如果東盟形成一個實質的政治統一體,它的地區影響力是驚人的,大家看看全球能源路線和海上貿易路線就知道,全部都在東南亞區域內,這就必將導致實質性一體化治理的東盟將成為大國的拉攏對象,外部力量導致該組織的內部分裂傾向會非常大,所以這個組織在形成前就會分裂掉,就如我們現在看到的一樣。我不說,大家也能推測出哪些大國會拚命在這個地區施加影響。拋開政治博弈不談,中國和恐怖主義泛濫的中東南亞地區間隔著的就是東南亞地區,如今菲律賓馬來印尼的恐怖主義活動值得密切關注。東南亞穆斯林人口眾多,實質性一體化後,無疑將成為全球宗教民族熱點地區,而這也必將又增加整個組織的分離性。所以,總之,歐盟化的東南亞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沒有可能不知道,倒是以前有搞過,結果失敗了

沒錯,我說的是查理


不可能,先要統一意識形態,全都是資本主義,其次再看是不是都是民主國家!


有點困難,因為和歐洲不同的是南亞幾個主要國家的宗教信仰都不同,印尼,大馬都是伊斯蘭教,泰國和緬甸是佛教,菲律賓是基督教。然後經濟實力上主要國家又很不平均,所以相對比較難


文化差別太大,域外強國也不會放任他們聯合,近幾十年沒什麼可能性。


短期內不可能,原因有3: 1.文化、政治體系太多樣,缺乏共同價值觀 2.各國之間貧富差距太大,富國很難接受開放國境線給窮國 3.缺乏德國那樣挑大樑的領導者角色,大部分國家也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意願,也缺乏外部環境的刺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