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寫的好的著作,不是寫的好的網文。

不僅是文學作品,還有歷史,還有各種人文社科的專業書。

我初中寫的小說,等我高中看,我覺得高中是我文筆進步了,我會用更美,更複雜的詞語了,我沾沾自喜,喜歡在作文裏堆砌,喜歡蒐集文言文里美妙,但現代文裏基本不用的詞語。

再長大點,高中寫的小說,到大學畢業看,我感覺好糟。文字是優美,當時我可以哭著寫出的文字,竟然沒法打動幾年後的我自己。失敗啊,為什麼?我覺得大學是我的思想進步了,因為高中的我根本沒有什麼思考,也沒有什麼表達,人云亦云,沉迷於用引人發笑的梗,沉迷於小衝突安排後的自我感動,不思考整體情節,不思考人物自身,不思考時代背景。

到現在我真正想試著長篇寫作時,在構思的時候我特別痛苦,因為我深深感受到我看到書太少了,好多歷史我只知道一句話,不瞭解細節,現在我想把某一個宏大的過程寫得令人信服,令人覺得符合邏輯,太難了,因為我腦子裡沒有相關的積累,然後寫一點就得找資料。

我以前為什麼不把老師開的書單讀一讀??弄得我現在這麼菜……

就讀好書,別人說多少遍,你自己沒體會過自己寫作的階段進步與瓶頸是沒辦法記在腦子裡的,我建議先嘗試寫作,尋找老師指導你,給出專業的建議,老師開的書單要讀,還要寫讀書報告,我們還年輕,日積月累,勤能補拙,總有水到渠成的時候。


首先是情感。人物為什麼出現,出現了會和環境與人有何羈絆?

其次是現實,什麼是現實?就是豬腳現在所處的環境與困難?他有夢想麼,夢想和現實的差距在哪裡?

情感有了,現實有了,現實與情感裡面有什麼衝突?比如愛一個女人,那個女人不愛他,喜歡的卻是另一個人!

這是邏輯感的培養,至於文筆幹練,深度,看看古龍的小說就好了。保證看進去三天見效!


文筆深度和作者眼界掛鉤,不好提升的。

不說廢話和多餘的話,文字就幹練。

除此之外,個人感覺還是一個上下文銜接的問題,上文寫買彩票,下文就寫和中獎有關的事,主角對是否中獎的猜測,還有幻想中獎之後的生活,亦或者主角生活上接連遇到挫折,最後將希望導向這個彩票。

大概,,就這麼個意思吧,讓文章看起來連貫。

至於邏輯感,我就一寫小白爽文的,暫時不用考慮那麼多。


多看書,多經歷,多思考。


同問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


多看書,多練筆,寫多了看多了寫過去的時候自然會覺得有不和諧的地方,這樣多次潤色和修改就會有你想要的效果

深度和邏輯是需要個人經歷的,重點還是多看書,可以選擇一個問題辯論增強這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