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這句話《父母尚在苟且,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我的父母以前開個小工廠,但近年行情不好,基本算倒閉了,所以家裡已經沒有收入了,家裡哥哥弟弟都已經結婚,一大家子住一起,哥哥也沒什麼收入,弟弟勉強養活自己和老婆孩子,現在吃住還是我爸媽,偶爾拿幾百給我爸媽,我偶爾會拿錢給爸媽,但沒固定,然後一些日常用品都是我買的,每個月給爸媽存400在我的卡里,存三年了,有幾次他們都很缺錢我說拿出來,他們都不肯。近幾年可能受人影響吧!我也很想出去見見世面,我想去旅行,八月我去了杭州,下個月我想去西安和敦煌,但總覺得對不起父母,我很想去,但內心又很內疚,當然我不會動用我幫父母存的錢,用的是我平時自己存的,我到底該不該去呢?


怎麼說呢,首先,你是不是拿著父母的基本生活費用在追求詩和遠方,其次,你追求的詩和遠方是不是為了發朋友圈或者裝B。如果是,只能說你還沒有長大,太不成熟,或者你不懂得為家人著想,為家庭付出。如果不是,你是靠自己的收入或者真的是你心裡的夙願,那就去追求好了。有時,追求詩和遠方帶給我們的收穫不是金錢計價的,也許,看過遠方你才會慢慢變成不再苟且的樣子。

大學期間,用自己賺的錢加父母的補貼去了許多城市,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再是文章中的插圖,而是靈動的美,江南小鎮的溫婉清麗讓我看到了更多的細膩,魔都的閃閃霓虹讓我感受到了城市與發展的魅力,多元豐富的雲南,風韻猶存的民族小村,讓我看到了文化的震撼,等等等等,都是我的遠方,我在西湖感受到了人在畫中游,我在岸邊知道了秋水共長天一色,我在高山懂得了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我在沙灘看到了海上日出。

那些心靈震撼與風俗人情不斷誘惑我去追求更多的遠方,也激勵我付出更多,努力更多去享受他們。有時候,適當的詩和遠方,可能就是為了讓我們不要苟且。
這句無心之語,錯就錯在用如此輕描淡寫的語氣,將「詩和遠方」界說為一件垂手而得的事情。確實,關於身世名門望族、從小衣食無憂的人來說,放棄日理萬機的工作,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遊覽,幾乎就跟在煎餅中加個蛋那麼簡單。但關於普羅群眾,放棄苟且就意味著降薪賦閑,意味著住地下室和吃泡麵,而詩和遠方就像是沾滿蜜糖的毒藥,一時爽快的背面,卻是長期的咬牙切齒。
  況且,詩和遠方不是免費供給,並且關於學生黨而言,價格較為貴重。
  我身邊不乏富二代們,他們從小就周遊列國,旅行花費和宗族財物比較幾乎是滄海一粟,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日子方式,自然不宜指手畫腳。也有一些人,他們家境普通卻也博覽祖國大好河山,但在他們行萬里路的背面,卻是焚膏繼晷地兼職掙錢,這種自強不息的精力更令人心生敬仰……但也有一些人,他們家境一般卻懶於自我鬥爭,看到他人遊山玩水便心生羨艷,一種「他們有我也有必要要有」的心態根深柢固,但無法囊中羞澀,只能振振有詞地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並美其名曰:「日子不隻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如此種種,幾乎混賬。
  一次長途遊覽的開支,往往大約就是爸爸媽媽一個月的薪水總和。
  當他們在草原上縱情賓士時,爸爸媽媽在狹窄的辦公室熬夜加班。
  當他們山珍海味大快朵頤時,爸爸媽媽在廉價的菜場討價還價。
  當他們在和旅伴談笑自若時,爸爸媽媽在和難纏的客戶們唇槍舌戰。
  甚至當爸爸媽媽來電關懷問好時,他們都能誨人不倦地掛掉:「煩死了,別來阻礙我詩意的日子。」
  這些比如肯定不在少數。
  最近對一句話深認為然:當你覺得自己過得很好的時分,實際上是有其他人為你承擔了磨難。關於學生黨來說,除了獨愛咱們的爸爸媽媽,沒有人會為其如此不計條件地支付。他們為了咱們的詩和遠方,甘願一輩子苟且下去,即便心存芥蒂也不會有半句怨言。
  期望你我,可以及時改邪歸正,不要讓所謂的詩和遠方,成為壓倒爸爸媽媽的最終一根稻草。
  而實際上,只要真實經歷過苟且,才幹體會詩和遠方的真實價值。
  記住大一下學期,看見身邊的朋友都玩起了單反,我鉚足勁頭想要買一個。爸爸媽媽提出要幫我全資購買,我當機立斷地回絕,由於這等個人興趣的花銷,若再讓爸爸媽媽破費,幾乎太不像話。於是我寫了三個月的文章,總算靠稿酬買到了那朝思暮想的相機。
  拆開包裝盒的那一刻,幾乎是我的第一個人生巔峰。而此前的苟且和低微,似乎是為了這一刻的耀眼光輝攢聚能量。
  真實的正能量,不是視苟且為一生仇人,費盡心思將其拋之腦後,而是可以在廢寢忘食的苟且中茁壯成長,使自己在擁抱詩和遠方的時分,可以多一份振振有詞。老一輩還在勤勞的勞動,而你只為了自己的抱負而不為爸爸媽媽分管


我也尚在苟且。我覺得很少有人能完全離開苟且
我覺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如果你是啃老一族,這樣做肯定是會遭天打雷劈報應不爽;如果你是自己勞動所得,自己的錢,想怎麼樣都可以吧…

我媽常說的一句話:世上父母疼子女是用心疼,子女愛父母卻是表面。

有時候想想確實是這樣,現在我還未結婚,倒還沒有很深刻的體會。但是認真想了下倘若我結婚生子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遇上妻子想去旅遊,我是否會想到尚在苟且的父母?

真是愧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