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一個紈絝子弟 一步步喪失了自己的親人 最後只留下了他自己和一頭牛…


他是一個善良,豁達,懂得如何愛他人,讓我很欽佩的人!

在我心中,福貴出場是個少爺,他結尾還是那個少爺。應了開頭僕人那句話,貧窮的少爺也是少爺。

很多人沒有體會過貧窮的可怕,與生俱來的窮人裏很難出福貴和家珍這樣心態的人。我不是說窮人裏就不會出現,是機率特別少,而且需要歷練可能才慢慢有改善。

《活著》裏的福貴一開始身上沒有那些影子。

首先,他心態很穩,他雖然悲傷,但是調整能力很快。有慶枉死,他給埋的,回頭還能騙家珍有慶是病了,一直瞞到家珍自己察覺。我看到這時真覺得他心理素質很6。

你們再數數,福貴有沒有那種「寒酸」勁?他可能會可憐大環境下的貧窮和不得已,但他沒有一點寒酸小器提防的心思,很多窮人都是會緊巴巴的,福貴沒有。就因為他當過少爺,他的腦迴路里沒加多餘出來的酸楚氣質。連同文末,他只剩下苦根這個小外孫時,他都記得他爹教給他的經商之道,身邊只剩頭牛時他也記得。

福貴和家珍有多令人欽佩,文裏沒有擴寫,餘華老師的文筆太樸實,總是兩句話帶過。

但我記得非常清晰。

有慶的死是個意外,春生是縣長,春生還是福貴曾經的戰友。

福貴和家珍沒有一句怪春生的!沒有一句!這換在其他人身上,是不是想掐死春生??他們就是沒有,這不是春生的錯,所以分的清清楚楚,春生輕生前找福貴和家珍,他們都花了好多心力如此誠心的去勸。—— 這是真朋友。

很多人做不到的。

接著再說家珍的病,他們那個年代窮到米都要借,就是窮到快餓死。

家珍不願去看病,福貴非要帶家珍去看病。他所有家人生病也好,讀書也好,去世也好,福貴沒有抱怨過。真實的窮人很多是會非常狹隘的,會埋怨:你怎麼又病了,這是要花錢的。等等等。

福貴非但沒有,他對家珍一路陪伴與照顧,家珍脾氣不好時他也陪著。家珍也是值得福貴這般疼愛,她沒有經歷過福貴和春生的生死之交,但是別怪春生這句話,是家珍說的。家珍得了軟骨病,一個人跑去問自己的爹要米,分給家裡人同時,心腸軟還願意分給來討要的村裡隊長。家珍在牀上躺著沒事做 ,福貴不然她幹活 ,她就給每個人做衣裳,沒給自己織。(每次福貴口吻裏的悲涼,不是悲涼他自己,他是在心疼他的家人!)

他們完完全全都在為對方著想,為家人著想!一分自己的私心都沒有計算。

我的天哪!

他倆簡直秒殺我所有看過的愛情小說!

怪不得他們的一對兒女+女婿+小外孫,都是很優秀很善良的人。

這麼說吧,真實的貧苦的底層人,很少能做到福貴的心態的。他們會出現更多碎嘴,攀比,嫉妒,貪婪,懼怕,對兒女的利益心,懼怕貧窮會有股提防和酸楚勁。去農村走一圈就知道怎麼回事了,都是那年代遺留下來的普遍風氣。

福貴的穩定和不卑不亢,這種姿態就是因為他當過少爺。

很多人都沒當過大家少爺,自然沒法在福貴的位置上,去體會一些又簡單又本源,那種無比難得的品質。


  • 福貴的故事
    • 在小說的講述中,富貴的口氣一直平平淡淡,似乎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一般,而他是旁觀者。那裡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樣真切,但他自己卻沒有很強烈的感情投入。甚至故事裡還有了許多讓人忍俊不禁的場面。富貴的講述很直白,卻很吸引人,不知不覺就被他的故事牽住,不斷想知道接下來的事。他做地主少爺時的放蕩、頹敗,現在看來只能是他人生的一段黑點。那些富有卻不會珍惜的日子早如流水一去不返,只能成為腦中回憶。
  • 福貴的簡單介紹
    • 福貴,全名徐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不懂事,又賭又嫖,後來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敗光家產後,幸得妻子不離不棄,他也決定發憤圖強。但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本以為就此以後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但又不得不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潮流更迭。更加讓他慘淡的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他本想著和那縣長拚命的,但是後來卻沒想到連報仇都不行,因為這縣長剛好又是他被抓去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再後來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他的老婆家珍沒過多久也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喫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
  • 福貴名字的含義
    • 「福貴」是中國農村文化中重要的一個比較全面的的因素,大多數農民追求的都在這兩個字裏得到充分的實現,這在一定程度是我們牛耕民族的悲哀,同時這也是福貴的一生的悲哀。希望兒子既福且貴,他卻偏偏是既苦且悲,如此天壤之別的反差,構成的悲劇命運正是福貴一生的寫照。
  • 餘華對福貴看法
    • 餘華說福貴應該有比別人更多的死去的理由,但他卻好好的活著,送走了家裡一個又一個親人,一次次的經歷死別,到最後只有他還勇敢的活著。或者正如作者餘華自己說的那樣:「或者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所以到最後,誰也不知道富貴的活著到底是何種行為,他活著的意義的是什麼?僅僅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 遊走在死亡的邊緣
    • 從作品裡不難看出,福貴是一個有著相當豁達心態的老者。在極其悲慘的厄運的打擊下,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看似柔弱的福貴卻一次次頂住了打擊,一次次走在死亡的邊緣,卻又一次次跌破讀者眼鏡,堅強而又快樂的活了下來。或許經歷的太多,晚年和老牛相依為命的福貴依然善待生活,才會在遇到「我」時能在大樹底下娓娓訴述,回憶他自己的一輩子。
  • 關於更多詳細內容
    • 可以看我的博客大匯總: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人無完人,評價人物應該盡量全面客觀,既要肯定其優點,也要指出其缺點,同時注意結合社會時代背景。

福貴的優點:

因嗜賭從地主家庭的富家子弟淪為貧窮百姓,但福貴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激發了他對好好生活下去的鬥志,這是難能可貴的。過了二十幾年富家生活,卻還能接受貧苦的日子,表現了福貴對身份轉變很強的適應性,靈活不死板,內心強大。

充兵期間,在戰場看過無數的死亡。最後死裡逃生,更讓福貴感到了生命的珍貴,堅定了應該好好活著的決心。這次經歷也磨練了福貴的意志,讓他變得堅韌,在面對兒子有慶的死去與女兒鳳霞的離去等等 ,一次次的苦難與打擊中福貴表現出不倒翁的精神。

福貴的缺點:

電影中,家珍去賭場找福貴,勸他不要賭了。當時福貴對賭場來說也算是個大人物,家珍在眾多賭徒面前勸他不要賭了,福貴表現得很惱火,把家珍趕了出去。還有一次,有慶在公共食堂將辣子面倒在別的小孩頭上,對方家長說,孩子是大人教的,是反動派。福貴就在大夥兒面前,不分青紅皁白地地打了有慶一頓。由這兩件事可以看出,福貴是個十分愛好面子的人。

在區長去有慶學校的時候,因為怕自己的孩子落伍,在孩子熟睡的時候,硬是把孩子抱去了學校,結果孩子卻因此命喪於此。

文化大革命期間,春生被批鬥,老醫生被批鬥,鎮長被批鬥。都發生在福貴眼前。

因為跟風的心理,兒子死了。看著好朋友(春生)、女兒的求命稻草(老醫生)、好人鎮長被批鬥,表現出來的是一種麻木,沒有去思考為什麼他們要被批鬥,對現實永遠被動接受,沒有思索,更沒有反抗精神,很像魯迅先生說的,那個時代麻木的中國人。


很久以前看的這本書,情節忘了很多。你看他一開始是地主的兒子,喫喝嫖賭什麼都幹,這時候他就是個敗家子,後來果真把他家的田產敗光了,他爹被他氣死,他也穿上了粗布衣裳,這時候我心裡卻像是出了口氣,覺得他是罪有應得。可是他媳婦是真賢惠啊,對他不離不棄。後來他被拉去做壯丁,命運發生了轉折,我覺得在那個戰場中知道了什麼是顛沛流離,知道了什麼思念,也知道了生命的珍貴。後來命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經歷了種種磨難,他在世間再無親人,可他仍然活著。活著有什麼意義呢?活著並不僅僅是來享受快樂的也是用來享受痛苦的。快樂和痛苦本就是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其懼怕痛苦,不如坦然接受。他應該是想明白了,他不覺得自己的命運悲苦,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活著然後再死去經歷了痛苦和希望,不負這一生。

血濃於水的親情 有情有意的二喜 敢於擔當的春生 現在的我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很多 餘華的書早看過了一直不敢看電影 一是怕失望 二是難過壓抑 電影帶入感很強 沒失望 觀影的時候不是電影有多麼感動 只是壓抑難過 有些事情我們無能為力


福貴是幸運的也是悲慘的 活著不就是幸運和悲慘交叉綁帶,幸福和痛苦一起進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