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點可能也沒有,但16歲還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的話,應該慎重考慮一下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再做決定為好。

魯能足校87年齡段算是成材率比較高的一批了,這張照片裡面張弛、耿曉峰、夏寧寧、徐洋最後提上了中超,而這一代天分比較高的王永珀、崔鵬則是比較早升入了職業聯賽。也就是說這批球員裡面最後真正成才的,實際上比例也是比較低的,這就是職業足球高淘汰率的一個殘酷現狀。這一點無論接受培訓或早或晚,都是要面對一樣狀況的。

但真正導致16歲才接受系統培訓比較吃虧的根本原因,是青訓足球的培養模式。全世界範圍內目前比較公認的三段式里,16歲一方面基本功的打磨已經成型,另一方面技戰術的培養也已經有了很多的灌輸。再往後球員所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相對的強化以及比賽經驗的累積。如果這個歲數之前的基礎沒有打牢,這時候再去接受系統培訓,首先不談這個時候球員能否真正順利通過考核進進球隊(往往職業球探評判球員的時候,是要通過各個方面綜合考量的),球員的技術動作有沒有錯誤已經難以糾正的地方?球員的技戰術素養是否足以支撐這個年齡段的需要?恐怕是比較困難的。這一點不僅僅是在中國這樣,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有足球的夢想值得尊敬,但理性的思考一定不能少,這個時候一味地意氣用事是不值得提倡的。實際上與足球相關的還有很多行業,個人建議的還是更多為自己充電,保持好足球的興趣,比較未來能夠進入職業足球領域進行其他層面的工作也是說不準的。


重慶當代力帆的元敏誠就是這樣,媽媽開始想讓他讀書考大學,高二還沒經過系統培訓,但他反覆思考後決定還是要走足球的道路,通過努力今天已經成為了中超賽場上一名不錯的年輕後衛

所以,我覺得首先確定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錯過之後將來會不會覺得惋惜。愛好能成為職業是最幸福的事情。確實有一定天賦,努力也能追上前期差距

如果不能百分百決心走足球道路,不妨考大學再選擇與足球相關的事情,比如走足球特長生,比如選擇一門語言再去國外進一步學習體育學等,將來可以在足球俱樂部從事一定工作的途徑


你可以走體育特長生這條路去讀大學,但踢職業足球,十六歲確實大了。我國的足球體系不好,還是建議你讀書。


建議找球隊試訓,只有這樣才知道是不是真的踢的還可以。


十六歲應該高一了吧,對自己職業有所規劃是一件好事

首先,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是想要以足球為職業,還是純粹喜歡踢球。如果只是喜歡踢球,那麼當足球成為職業了,你可能會逐漸失去興趣,可能會後悔。

其次,你是否有能力成為球員呢?結合你的家境,你的學業成績來看,如果足球道路失敗,你是否還有退路。你能否接受這些可能很糟糕的退路?

另外,其他答主提到的體育生是一條不錯的路子。你既然球踢的好,身體素質不會差。你可以了解一下考四項,高一開始練綽綽有餘,我們班都有高三才開始練的四項體育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