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能否被定義嗎?


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這個問題在中國哲學看來沒有意義。中國哲學是系統觀察法,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消亡過程是一個系統的發展過程。宇宙起源於混沌,混沌就是時空的混亂,就是能量自由自在的存在,就是宇宙本源之氣叫元氣。元氣自由運動的結果是大聚集,就像自由市場經濟財富大聚集一樣。大聚集導致自由能量變成了熱能和膨脹勢力,引發了大膨脹或者說大爆炸。膨脹勢力帶動著自由運動的能量一邊膨脹,一邊旋轉,就支撐起來一個四維時空物質世界。在四維時空物質世界裡存在著多個層次的旋轉運動,創造出來粒子原子,星體星系。

隨後元氣操控粒子形成一個微系統就是量子,操控分子形成一個系統就是生命。元氣就是量子和生命的靈魂。元氣就是一種客觀意識。生命進化出來大腦神經組織以後出現了主觀意識。所以中國哲學特別注意區分客觀意識和主觀意識。《道德經》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在強調區分主觀意識和客觀意識的重要性。

客觀意識就是物質,就是物質的最初狀態。主觀意識僅僅是信號信息的存儲處理過程,不是物質。詢問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就是對客觀意識缺乏認識。

客觀意識究竟是不是存在?中國人是如何發現認識客觀意識的呢?中國人運用練氣功這樣的方法,通過人體元氣去感受大自然的元氣,通過長期的觀察積累經驗,總結出來「宇宙起源於混沌」這個宇宙觀。

元氣是自由自在的能量不可測定,科學理論上不認可它的存在。但是科學在微觀世界遇到了不確定現象和量子糾纏現象,這一些現象背後就是自由自在的能量在起作用。科學實際上已經通過這一些現象間接性的認識到了元氣的存在。這樣就有了系統科學理論的產生。系統科學理論和中國哲學是遙相呼應的,都是在運用系統邏輯思維認識客觀世界。系統科學告訴我們:系統起源於混沌。把宇宙看作是一個系統,宇宙就是起源於混沌。系統科學理論支持中國哲學的宇宙觀。

按照系統科學的思想方法看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就是一個宇宙發生髮展的系統模型。陰陽理論就是一個有級差的,逐級擴張放大的縱向發展系統;就是一個由混沌到有形的發展系統。五行理論就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循環超循環的,自動平衡系統模型。

目前,只要物理學對混沌物質有一個認識,科學和中國哲學大致上就匯合在一起了!我們還在這裡詢問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的?真的沒有意義。本來哲學應該走在科學發展的前面,現在科學對微觀世界的不確定現象,量子糾纏現象有了比較深的認識,而哲學還在茫然不知所措。沉睡在十九世紀牛頓三定律時代的人你醒醒吧!詳細論述請看我寫的《宏觀物理學基本原理》《系統邏輯思維》,前者亞馬遜海外有售,後者團結出版社正版圖書網上有售。留一個郵箱給你發電子版的。


意識:生命體對於自我以及外部所有事物的自我定義。

存在有3種狀態:

1,以物質的物理屬性存在於宇宙中

2,以物質的屬性存在於大腦中

3,以創造和思考的變化形態存在於大腦中


物質和意識二者合而為一,共同成為第一性,物質決定了空間,意識決定了時間。意識本質上是邏輯關係,時間本質上是因果關係。


意識,可參考木內鶴彥編著的《瀕死經驗的啟示》,宇宙起源於一個無相的大意識,而後它自我扭曲振動產生了萬物,也包括我們,可自行判斷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因為它沒有釐清問題的前提是什麼?當人類還不存在的時候,物質是這個世界的全部 。無所謂第一或者第二。當人類產生之後,物質的第一性具有三層含義:其一是就意識的歷史本源而言,其確實來源於物質世界。其二是在人類的嬰孩時期,物質對於人而言具有先天優勢地位。其三是就人性而言,物質自然具有先天性。也就是說人以及人的意識必須首先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然後纔是其他社會需要和內容。

但這一切並不意味著敎科書上所謂的「物質決定意識」。人的主體性和意識的能動性也決定著物質世界不斷地達成為人的目的。所以物質決定意識並不是絕對的,而是歷史的。人的意識和主體性不僅決定自身的命運,也決定著物質世界的樣貌。人在一般意義上是自己的主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