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方法:在藍調時刻完成拍攝,或者使用包圍曝光

無論如何都需要三腳架。

藍調時刻:

藍調時段,是日出前40分鐘,到日出前18分鐘左右,日落後18分鐘到40分鐘左右,肉眼看不明顯,相機可以拍到的幽藍光線時間段。

這個時候天空的藍光會折射到地面建築等物體上。光比比較平衡。

2、包圍曝光:

城市夜景經常會有LED屏等超亮的燈光,這種光比下,是利用高寬容度感光元件的單反相機也沒法子一張解決的:

可以設置自動包圍曝光+3、-3,也可以M檔手動曝光來解決。但是光源那種眥出來的光暈,還是沒法子合成解決。


幾種辦法,第一種是老辦法,包圍曝光,分別拍攝至少2張或者多張照片,把照片中的亮部,暗部分別記錄下來,然後合成即可,這種是老辦法啦。

現在相機的寬容度很好,這裡介紹一種新辦法:向右曝光。

向右曝光應該是數碼時代的趨勢吧。

這裡引用傑夫老師曾經說過的傑夫流程:

自從2003年攝影師麥克爾.瑞克曼(Michael Reichmann)的文章「向右曝光(EXPOSE RIGHT)」開始,12年來網上有無數文章討論「向右曝光」這個理論的科學依據,有興趣的攝友可以自己去搜一些回來看。限於篇幅,我只在這裡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向右曝光簡單的說就是在相機的正確測光值的基礎上再強制過曝,使得直方圖裡的數碼信號曲線在右邊垂直邊邊緣沒有被切斷的前提下(即高光沒有溢出),盡量的讓曲線的峰值靠向右邊。 這樣做的好處是被記錄的數碼數據中1.信號數據(即圖像數據)和噪點數據的比例更大,就是說圖像數據增加而噪點數據減少。2.暗部的噪點中,亮度噪點的比例對顏色噪點的比例更大,即噪點的組成中,亮度噪點比例增加,顏色噪點的比例減少。

上述所說呢,是理論上的。

這裡我可以藉助於一張照片來表述這個問題。

比如這張圖,拍過這種圖的人都知道,最難的地方其實就是讓「中信銀行」的大屏幕不過曝,如果不過曝呢,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拍的時候這個地方就是正常曝光的,但是如果這個地方(高光)地方正常曝光,那前景(陰影)部分肯定會暗,如果想讓陰影部分變亮,高光部分就會過曝,因此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但是大家都是知道,如果高光完全過曝,是拉不回來的,但是陰影暗的情況下,可以犧牲一部分的畫質來提亮陰影。因此在這張圖中,向右曝光你可以理解為,儘可能是讓照片亮,讓大屏幕(中信銀行)也儘可能的亮但是不完全過曝,讓大屏幕儘可能的亮但是不完全過曝一方面保證了後期可以把大屏幕的高光拉回來讓細節可見,另外一方面讓前景的陰影部分更亮,後期提亮的時候減少畫質的損失。

因此,你可以這麼理解,在保證照片中最亮的地方不完全過曝的基礎上,儘可能的提高照片的亮度,這樣後期處理更簡單,照片也更好看,畫質更好。

如果想學習攝影的話,我推薦2本書,第一本講的是攝影理論基礎。

攝影筆記京東¥ 34.50去購買?

第二本是進階,也是攝影筆記一系列的書籍。

攝影筆記 實戰篇 你應該會拍的68幅照片京東¥ 49.50去購買?

我覺得看明白這兩本書的話,稱霸朋友圈是問題不大的。


謝邀。

三腳架這些不用我說了吧?然後是兩個方法。

方法一:買牛逼的寬容度高的相機,ISO調原生最低,比如我手裡的A7R3的原生最低ISO是100,調好光圈,如果是拍風景就光圈優先,通過斑馬線或者直方圖看高光有沒有過曝,拍完了回家用lightroom PS等強行提亮陰影。但是有個缺點就是無論再牛逼的相機,光比特別大的時候陰影處還是容易出現噪點。

比如這張:

我剛學了我一會兒準備說的第二種方法,堆棧。但是這張我的堆棧沒拍好,堆棧完以後天空會出現詭異的光環,當然也是我的拍照技術或者PS技術不行,我最後只能單張強行提亮。縮圖了可能看起來還行,原圖100%那噪點還是比較嚴重的,很自然的,這張照片沒法過shutterstock圖庫的審核,只能發朋友圈自high了。

方法二:多張堆棧。用三腳架保持相機穩定,測光模式改成點測光,對焦點改成單點對焦,點測聯動,對著高光的地方測光,保持高光不過曝其它別管然後拍第一張照。接著對著陰影測光,讓陰影的細節體現出來,高光過曝了不用管它,再拍一張。不放心的話可以多拍幾張。回家用電腦,LR或者PS堆棧,出來的照片就高光不過曝陰影有細節了,而且噪點會控制得很好。網上很多教程,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比如這樣:

這張原圖效果還行,過了shutterstock圖庫的審核。

為了證明我不是鍵攝:

這是shutterstock簽約攝影師的APP,可以看到第一張照片被拒了是因為噪點過多。第二張沒什麼噪點就過審了。

我也只是剛入風光坑,還沒買濾鏡(主要是沒錢),有濾鏡的話估計會更好一些。至少上面那張拍太陽的我能拿ND濾鏡壓一下...

另外還分情況,如果是像我這樣黃金時段藍調時段拍攝的話,由於天空還很亮,用GND漸變濾鏡會好些。

如果天是全黑的,就按照我上面的方法對燈光測光,然後再對沒燈的地方測光就行。

以上。


前期單獨拍攝一幀僅高光部分正常曝光的,後期合成就好了

先看最終效果圖,拍攝機器是佳能EOS 60D+18-135套頭。這塊佳能祖傳湯底是什麼性能不用多說,顯然這個場景里的光比是完全超出機器性能極限的。

下面是底圖的預處理Preview,注意建築上的BBC招牌和下面的大廳。

用於合成的高光素材,暗部因為欠曝2Ev,信噪比嚴重不足(是的60D欠曝2Ev就掛了)

兩張圖在Ps里疊加,嚴謹考慮可以做一次自動對齊,然後手動擦一個蒙板出來即可。

合成之後做調色完成最終輸出

欠曝深度只要讓高光區進入CMOS的動態範圍上界以內即可,這樣可以保證素材信噪比。底圖就按正常的ETTR操作,這裡的不溢出上界可以放寬到受光面而不是光源(比如被路燈照亮的地面)因為更亮的光源可以通過合成素材完成。


80後、90後、00後的攝影愛好者:

膠片年代拍夜景要多重曝光;數碼時代就是疊片或堆棧(如星空)而成。

拍攝夜景,其實就是拍城市夜景(或者星軌)需要準備很多工作。下面以拍城市夜景為例:

首先你要提前踩點:要知道在哪一棟高樓的樓頂或哪一棟高樓的窗口、陽台是拍攝的最佳地點,能夠把這個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象拍攝出來。高層樓房的保安比較嚴格,最好你能夠有相關部門的證件(如宣傳部門、文聯、報社、攝影協會的證件),證件能夠幫助你上到樓頂拍攝,或者有熟人提前打好招呼。

其次,你要看天氣預報知道天氣的情況,特別是徬晚有火燒雲(颱風登陸的晚上一般會有火燒雲)或者雲彩層次豐富的晚上。

三是,如果天氣達到了你需要的攝影要求,你下午就要提前準備好各種攝影器材。攝影器材主要有相機和存儲卡;廣角鏡頭;三角架(高層樓房的女兒牆比較高,所以你要帶一個高的腳架上去,或者有一張類似桌子的物件把腳架牢固地墊高);快門線;充足的電池。還有手電筒、乾糧、水,防雨的雨具。因為拍攝一個城市夜景,可能要連續拍攝四五個小時。拍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

四是,你要在天黑之前提前一個小時去到踩好點的拍攝點,在臨天黑之前以天空為準或者以雲彩為準進行第1次曝光(欠1檔。第1次曝光暫時不用管城市的燈光)。

五是,當天空完全黑(注意是完全黑!)的時候,以城市的燈光進行第2次第3次甚至第4、5次曝光。相機的曝光模式設定在手動(M檔),每一次曝光都用B門進行曝光。方法是用快門線鎖住B門(在相機里設定B門),然後進行60秒到120秒的長時間曝光。視情況快門設定在f11-f16之間,ISO設置在200。

六是,還要抓住曝光的時間點。城市的道路有交通燈,當綠燈的時候,汽車已在馬路上賓士,這時候才能按快門,按下快門後,相機會自動曝光60秒到120秒。交通燈是紅燈的時候車輛停止,這時候暫時不要按快門。

七是,關於曝光的次數,剛才說了第1次曝光應該在臨天黑之前;第2次曝光應該在晚上天黑沒多久(春冬季大約7:30;夏秋季大約8:30)進行曝光;第3次曝光大約9:00;第4次大約10:00;甚至第5次大約11點曝光。分時間段曝光的目的,是可以讓不同時間回家的人開不同房間的燈,讓視覺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燈火輝煌。

八是,如果數碼相機沒有多重曝光的功能(或者有多重曝光功能的數碼相機達不到拍攝夜景的要求),那麼你可以把一張張照片在ps後期進行處理,前提是腳架一定要絲毫不動!如果腳架動了,就合成不了照片。

如果利用傳統的膠片拍攝城市夜景,就不會涉及PS後期合成這個問題。

按照上面的方法,經過後期合成,一張璀璨輝煌、絢麗多彩的城市夜景就會大告功成。

圖片攝影:陳碧信 賴雄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