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的相互轉換。


這個問題我回答過類似的,大概就是惡龍和騎士之間的關係……

簡化一下象徵意義就是騎士與惡龍代表的都是力量,區別只是肆意放縱的力量,和受到控制的力量。

惡龍的力量不見得就比騎士弱,雖然我們看的故事都是騎士打敗了惡龍,但是在打敗惡龍的這一下之前死了多少騎士呢233333

所以在惡龍被打敗之前都可以理解成惡龍就是無敵的,那麼霸佔財物美女就算激起民憤也無人能與之抗衡,直到下一個騎士出現。

而騎士打敗惡龍之後也許十年也許百年,不一定就是當時那一批騎士變成惡龍,也許他們可以堅守信仰一輩子。

但是人類就是這樣的生物,會不斷被慾望侵蝕……

騎士不止一個,惡龍也不止一條,只是不夠強的那個被消滅了。區別也只是最強的那個是正義的騎士或者惡龍而已……

如果騎士有足以打敗惡龍的力量,那麼他為惡,與惡龍又有什麼區別?

所以惡龍與騎士一直都是一個循環的故事,象徵著人性的不斷循環。

人性、善惡、對錯、從來都是兩面性,僅此而已……


這個問題的思緒源頭在於,「騎士」與「惡龍」本是完全對立的事物,為什麼能夠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基本影響因素是: 環境制約,客觀規律還有人的本性。

宏觀方面可以用唯物辯證法的眼光看待,可以得到馬克思的那些結論,很多答主也說到了。

從個體經歷上來說,站在當事人的角度,這個轉變過程是逐步的,其中每一步都包含自然的邏輯和決策,只是由於他人掌握信息量不如本人,所以有些地方難以理解(當然前提是你認可某些既定的假設,比如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從外界觀察的視角,每一次微小的質變也沒有改變事物具有的「騎士」這個性質,直到最後一小步引起的巨大質變讓「惡龍」誕生,「騎士」消亡。現實世界裡「惡龍」與「騎士」之間的光譜區段雖然不夠引人注目,但是的確是轉變發生的必經之路,只是社會評價容易將其忽略。

進一步分析會發現,實際上用轉化的整個過程定義「惡龍」和「騎士」更為合適。這並不會出現循環論證,因為如果拋棄觀察者認知「惡龍」和「騎士」過程,由於既定的現實規律,客觀存在間的交互與轉化同樣會發生,結果也因此被註定(這裡並不是說某個具體事物一定會從「騎士」變為「惡龍」,而是總存在這樣的事物會發生「騎士變龍」的過程)。那麼當開始觀察時,以事物的轉化過程為軸,「騎士」與「惡龍」只是開始與結束的兩個節點,其「價值」(這裡定義是對於人潛在利益的大小)是依附於具體的轉化過程而存在的。所以不存在轉化過程就不存在「惡龍」與「騎士」,即轉化過程才是因。這樣看來,由於客觀規律和問題邏輯有衝突,問題本身的現實意義被消解了,相逆的問題得到了說明。

(Note: 一個經驗總是令人警醒,在思考問題時需要根據推理的進展對用到的概念進行迭代解讀。)


好比夢想就是一棵樹,我們都是樹上的猴,最上面的猴有先天優勢,手裡還拿著一根棍子

我們必須努力向上突破才能離夢想更近

然後精彩的來了,當你獲得了最上面的地位並且手裡拿著棍子,你會先天擁有驅逐任何靠近你地位的猴子的生物本能,還會拿著棍子驅趕他們

勇者殺惡龍以後無論是否是自願都會獲得,名聲,權利,財富,而這些東西往往最容易引起窺視

如果想守住那麼自然要擊敗敵人,如果想獲得更多那麼一樣要擊敗更多敵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大半夜的瀉藥:

啥J8哲學不哲學,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腦子說不要,但是屁股很誠實。就是這麼簡單。


矛……矛盾對立面相互轉化?


海風吹不斷,山月照還空,,,李太白哲學理論。變成惡龍後,也好給後面成長起來的騎士有個作戰的理由。


應邀

佛法認為,應該是往昔今生「惡緣」被誘發,乃至增長,又沒有善念來遏制的結果。


我記得看《少年歌行》動畫時,裡面有一位僧人的家人還是朋友被邪教所殺。後來他見到邪教之人時,不問善惡與否,一律殺之。

如果是騎士拔劍向惡龍,是因為惡龍殘害無辜,那是善。

如果騎士拔劍向惡龍,只是因為它是惡龍,那騎士於惡龍有何異?


很多故事描述的就是這個道理,反映的核心思想就是階級角色的轉變。至於哲學是什麼抱歉我不懂。


矛盾不斷轉換。


《假面騎士時王》了解一下,屠魔的少年終究成魔

,成長為他最討厭的樣子


守不住初心,變成了最厭惡的樣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