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留學的第四年了,從剛開始每天找朋友玩,喝酒,唱歌,想要認識新朋友,但成績一塌糊塗,甚至掛科重修了半年。

後來意識到自己多麼傻逼,開始努力學習,還好拿到二等一學位,也算是沒白浪費家裡的錢。現在本科順利畢業,和導師準備發表畢業論文,研究生成績平均將近70.但朋友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無聊,自己也感覺周圍人,包括我都變抑鬱了。我眼中留學生大概分兩類吧,一種越來越堅強獨立,一種越來越膽小,怯懦。我感覺自己變得堅強,但內心越來越無趣,覺得什麼都沒意思了,自己也沒意思。朋友在一起也不開心,有時甚至覺得自己一個人去圖書館更舒服,哪怕是發獃。

以前的我可是個交際花,人來瘋,喜歡錶現自我,能夠引起別人的興趣。。。還是說我本性就是無趣,以前在偽裝自己?

現在生活似乎只有三樣東西,Coursework, YouTube, gym.


這不是留學使你抑鬱,而是壓力讓你焦慮。

你學習,你去gym,哪怕你去圖書館坐著,你覺得你沒有荒廢時間,得到了心理安慰。反過來讓你去喫喝玩樂,你會想到那些還沒做完的事情,想起之前瘋狂欠債時的慘痛經歷,所有喫喝玩樂的愉悅感都會大打折扣。如果你現在衣食無憂,前途保障,每天可以自由地決定想做的事情,而不會一覺醒來面對瘋狂討債,心理陰影還是能慢慢消除的……

我覺得你可以嘗試給自己定個計劃:你這一年or一個月要做多少工作,平均下來每天要完成多少工作量,每週要完成多少工作量,時間如何分配。在保障這個基本工作量的基礎上,剩餘的時間你可以選擇加快進度,或者放鬆。要努力提高效率,不要滿足於堆砌時間,出工不出力。

當你可以高效地完成工作,對你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清晰的把握,對自己的有充分的瞭解和信心,娛樂本身就不會給你帶來那麼大的心理負擔了,美好的體驗也就不會被抵消掉了。


留學生開朗陽光的外表下,真實生活究竟如何呢?瀟灑自由嗎?放飛自我嗎?紙醉金迷嗎?

答案很簡單,並沒有...孤身在外,嘗盡人情冷暖,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度日,一個人開心,一個人難過,久而久之,每個留學生的背後都出現了一個名叫抑鬱症的陰影。

不瞭解的人說,每年幾十萬的扔在了學習生活上,怎麼就這麼矯情的說自己有抑鬱症呢?

也有的人說,抑鬱症就是個天才病,克服克服就過去了...

這種想法實在是過於天真了,抑鬱症是什麼?抑鬱症並不是開心的對立面,它是活力的反義詞。

它會讓人失去所有前進的動力,在鬱鬱之中自己否定,自我迷茫,自我放逐,情節嚴重的,感覺自己生而為人,承受了太多苦難,選擇結束生命走向自我毀滅。

為什麼說留學生更容易患上抑鬱症?遠離家鄉、學習生活壓力壓力等因素導致壓力過大,社會溝通障礙,人際關係淡薄,又缺乏情緒處理能力,留學生就在表面看似陽光的生活下,成為了抑鬱症高發羣體。

除了上述幾點,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大,容易被邊緣化,時常感到孤獨,來自父母家人的期許與壓力,經濟負擔也會導致抑鬱症的患病幾率增加。

美國大學健康協會統計,平均一學年有32%的學生被確診患有抑鬱症,13.5%的學生因為抑鬱症而成績下降。

可能數據沒辦法詮釋留學生的心理歷程,那麼我們用一些血淋淋的例子來訴說吧:

2018年1月,英國布里斯託大學華裔法律系學生Justin Cheng自殺

2017年12月6日,多倫多大學牙醫學院王姓同學自殺

2017年10月,在美國猶他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的唐曉琳,選擇在金門大橋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2017年2月14日,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就讀的20歲中國女留學生劉薇薇被發現死在宿舍內,曾就讀中國廣東佛山第一高中;

2016年12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名來自中國天津、品學兼優的留學生劉凱風在家中自殺身亡;

2016年11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來自中國上海的留學生楊志輝自殺身亡;

2016年1月,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中國留學生小陸(音譯)跳冰湖自殺;

2015年1月27日,美國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王璐暢從金門大橋跳入舊金山灣自殺;

他們沒有一個是loser,沒有一個是經歷了無數挫折,反而基本上都是學習優異的好孩子,可是正是這些家長和老師嚴重的乖乖女,好少年,走在了自我毀滅的道路上。

為什麼天之驕子會患上抑鬱?就像上文說的,抑鬱的反義詞是活力,而不是快樂。

正因為他們曾經是天之驕子,備受期望,頂著一個又一個光環,當心靈扛不住壓力而被壓垮時,他們的經歷就會成為勒住喉嚨的致命繩索,對所有的事情失去了興趣,感覺人生沒有了任何意義,解脫纔是最好的途徑....

曾患抑鬱症的作家Andrew Solomon在TED演講中回憶那時的感受: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那些我曾經非常熱衷的事情,現在卻根本不想做……

我回到家,看到電話答錄機上的留言燈在閃,我不但不會因為聽到朋友們的聲音感到興奮,反而會想怎麼有這麼多人等我回電話;

有時該喫午飯了,我卻開始想,我還得把食物拿出來放到盤子裏,得切,得嚼,得咽,那讓我感覺就像耶穌受難一樣……」

「抑鬱是全年無休的,就像是在過膝泥潭裡深陷,只要一停止掙扎,你就會被淹沒。」一位患有抑鬱症的留學生自述道。

一個知乎上的留學生,這樣形容她在抑鬱期的狀態:

生理方面

1、嚴重嗜睡,且睡不醒,特別容易陷入睡眠,不分時地,即便是剛睡了15個小時,即便是重大考試,甚至公交車站;

2、記憶力減退。嚴重的時候甚至5秒鐘之前剛剛看過的東西都會忘記;

3、語言表達能力退化

4、感知鈍化。感覺不到情緒的存在,不是悲傷而是一片空白和麻木。

5、特別容易疲憊。學校一會兒就感到筋疲力盡,說上幾分鐘的話就感到自己要被掏空了。

心理方面

1、嚴重自我否定,自卑。覺得自己不值得,配不上。覺得別人都比自己好很多。

2、過於敏感,會把細節的信息無限放大,尤其是負面的細節和信息,而後在內心世界引起巨大的反饋。

3、過度自責。親密關係中出現一些小爭執,甚至算不上爭執,也許只是對方一個表情和語氣稍微強硬一些,就會開始道歉,即便得到對方諒解,也還會沉浸在自責的情緒中很久。

4、既期待親密關係,又害怕。害怕自己給別人帶來麻煩,尤其是關心自己的人,也怕別人討厭自己而真正離開。

5、傷春悲秋,會陷在一些宏大虛無的命題中出不來。有時候都會嫌棄自己太矯情啦,但是眼淚總是在意外的時候出現。

6、會把不相關的負面的情緒和信息聯繫在一起,從而否定自己和生活甚至生命。經常腦子裡幾個聲音和畫面同時出現,尤其是當陷入負面太深的時候。

7、自殺傾向。每天都很痛苦,總想快點結束,甚至有時候期盼一場無法抵抗的病

現在,面臨這項鈍刀子殺人的陰影的在澳留學生有15萬,這15萬留學生之中有些人已經對自己的抑鬱有所覺察,有些人還懵懂無知,覺得這離自己很遠...

有沒有人曾經有過這樣的瞬間,好好地聊著天,突然某個詞觸動了心靈淚水不受控制的流了下來,對於什麼感覺都無所謂了,像行屍走肉一樣活著,沒有追求,三餐沒有固定的時間,家裡亂的像豬窩,

更多的時候是躺在牀上發獃,腦子裡面上演的都是一些荒誕的劇情,而自己卻絲毫不想去控制。

為什麼會這樣?壓力是一個方面:

1、生活的壓力,澳洲平均消費水平越來越高,學費,房租,水電煤網各種開支年年攀升,一年隨隨便便就能夠花出去幾十萬人民幣,還是省了又省以後的。

努力去打工了,端盤子洗碗,搬磚搬箱子,能幹的都幹了,對於龐大的支出來說也是杯水車薪,有的時候還會影像學習...

2、未來的迷茫,歸國潮帶來的留學生就業優勢不在,國內企業對於還規定要求更加嚴格,工資卻沒有多少提升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

收緊的移民政策帶來的移民困難呈幾何倍增長,最開始的60分移民分數一漲再漲,已經到了80大關,無休止的雅思考試,想盡辦法的州擔保,偏遠地區生活,都已經不能夠滿足留學生留在澳洲的需求。

3、父母的期許,造成留學生最大壓力的還是來自父母的望子成龍,花了一輩子的血汗錢只為了能讓孩子有個好出路,不說成為人上人,至少能夠有所作為。而現實是殘酷的,澳洲對於中國的警惕,職場對於華人的壁壘,創業的艱辛與欺騙....

種種壓力造成了留學生的茫然無措,得過且過...

如果有這樣的瞬間,你覺得打不起精神,對什麼都感到失望,對社會對未來感覺一片漆黑,你可能已經被抑鬱影響了...

這個時候,你需要及時的自我調節,未來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無奈,只不過你陷入了嚴重的自我否定之中無法自拔。

以下方式送給所有的留學生們:

1、運用言語和想像放鬆

通過想像,訓練思維「遊逛」,如「藍天白雲下,我坐在平坦綠茵的草地上」,「我舒適地泡在浴缸裏,聽著優美的輕音樂」,在短時間內放鬆、休息,恢復精力,讓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會覺得安詳、寧靜與平和。

2、支解法

請你把生活中的壓力羅列出來,一、二、三、四……你一旦寫出來以後,就會驚人地發現,只要你「個個擊破」,這些所謂的壓力,便可以逐漸化解。

3、想哭就哭

醫學心理學家認為,哭能緩解壓力。心理學家曾給一些成年人測驗血壓,然後按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編成二組,分別詢問他們是否哭泣過,結果87%的血壓正常的人都說他們偶爾有過哭泣,而那些高血壓患者卻大多數回答說從不流淚。由此看來,讓人類情感抒發出來要比深深埋在心裡有益得多。

4、一讀解千愁

在書的世界遨遊時,一切憂愁悲傷便付諸腦後,煙消雲散。讀書可以使一個人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變得心胸開闊,氣量豁達,不懼壓力。

5、擁抱大樹

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公園裡,每天早晨都會看到不少人擁抱大樹。這是他們用來減輕心理壓力的一種方法。據稱:擁抱大樹可以釋放體內的快樂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與之對立的腎上腺素,即壓抑激素則消失。

6、運動消氣

法國出現了一種新興的行業:運動消氣中心。中心均有專業教練指導,教人們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頭,捶沙發等,做一種運動量頗大的「減壓消氣操」。在這些運動中心,上下左右皆鋪滿了海綿,任人摸爬滾打,縱橫馳騁。

7、看恐怖片

英國有專家建議,人們感到工作有壓力,是源於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此時他們需要的是鼓勵,是打起精神。所以與其通過放鬆技巧來克服壓力,倒不如激勵自己去面對充滿壓力的情況,例如去看一場恐怖電影。

8、嗅嗅香油

在歐洲和日本,風行一種芳香療法。特別是一些女孩子,都為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煉出的香油所醉倒。原來香油能通過嗅覺神經,刺激或平伏人類大腦邊緣系統的神經細胞,對舒緩神經緊張心理壓力很有效果。

9、喫零食

喫零食的目的並不在於僅僅滿足於肚子的飢餓需要,而在於對緊張的緩解和內心衝突的消除。

10、穿上稱心的舊衣服

穿上一條平時心愛的舊褲子,再套一件寬鬆衫,你的心理壓力不知不覺就會減輕。因為穿了很久的衣服會使人回憶起某一特定時空的感受,並深深地沉浸在緬懷過去如夢般的生活眷戀中,人的情緒也為之高漲起來。

11、養寵物益身心

一項心理學試驗顯示,當精神緊張的人在觀賞自養的金魚或熱帶魚在魚缸中姿勢優雅地翩翩起舞時,往往會無意識地進入「寵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壓力也大為減輕。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自我否定並不意味著未來的道路已經被斬斷。

我們生而為人,有著世界上最複雜的情感,在生物鏈的頂端,註定要經歷更多磨難,牢記一點,我們是為了自己而活,為了未來而活,一切今日的苦難都是為了璀璨耀眼的明天,

黑夜過後註定是黎明,光明終將驅散陰霾,

只要堅守住本心,清楚未來自己的目標,這些都是對抗抑鬱的最佳方式,多微笑,多分享,多傾訴,多發泄,把廢棄排出體外,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文章來源網路,侵刪


假如你是老張,自小在這個國家成長。

不知道是因為什麼腦抽的原因,

來讀一年碩,認識了小王。

家境殷實的小王出國之後,一直對自己的能力和家庭背景有著深深的自信。聖誕節前小王曾經在老張面前,炫耀過自己的"二代光環"和優厚的物質條件,以及似錦的前途。

"我家裡也不咋地,雖然我住在XX市XX區XX路,布拉格新貴國際高檔小區」,作為我們那裡最貴的樓盤,即便面積不大嘛,那也值個好幾百萬。我出國就只是想鍍個金,家裡都給我安排好了工作, 說實話我對現狀感到深深的滿意。"

老張回想起小王的得意之色時,他深深的反省到自己讀一年碩是不是一個錯誤。為什麼本科不寫好研究計劃直博?為什麼不直接接受工作offer?

然而,這麼多的心理活動,都發生在老張在布拉格買的別墅內,

作為前奧匈帝國官邸之一,再加上近千平米的可利用面積,

相比於小王家裡的"布拉格新貴"也差不到哪裡去。

更別說,離布拉格的著名的舊城廣場也只有十分鐘的步行距離。


題主你好,你辛苦啦。我看到你給自己貼上了「抑鬱」這個標籤,從隻言片語中無法判斷是否是抑鬱,我們不妨先不看這個標籤,關注一下你所經歷的這些事情和感受。

問題1:壓力改變了原本的生活方式,而留學的孤獨感又加強了對改變的感知。

你提到,由於害怕再次掛科,你主動改變了生活方式,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並且有所收穫。但與此同時,你感到學業的壓力、無聊和空虛感增強、社交興趣下降。

分析及建議:

1)尋求專業幫助。如果「做什麼事都沒有意思、覺得沒有意義」的情緒變得嚴重,並且開始影響到生活,例如學習,社交,認知能力等,需要去尋找專業心理諮詢的幫助,判斷是否是由於抑鬱導致的。如果的確是抑鬱程度加深,那麼有效的方法是在專業心理學家或諮詢師的帶領下進行幹預和治療,找回那個快樂的自己。

2)主動在生活中發現、注意積極的信息和事物,肯定並鼓勵自己。例如,從你的敘述中,我看到你在不斷地成長,對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有所思考,並且付諸努力,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當我讀到這裡,由衷地為你感到高興,這些成績和成就都是你應得的。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是否有機會多多肯定自己,為自己的成長好好慶祝呢?

3)思考你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在成年早期(18-25歲)出現一些迷茫的情緒是很正常的,因為在這個人生階段,我們正在逐漸找到自己在廣闊世界裡的位置,瞭解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你說不知道究竟原來交際花的自己,和現在喜獨處的自己,哪一個是真實的自我。其實在人生中,每個人都是在不斷變化的。你希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什麼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呢?這些問題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但思考它們會給你帶來新的方向。

問題2:感到社交圈縮小,興趣愛好缺乏。

你提到對自己coursework、youtube、gym的生活有些不滿,希望能有更豐富和充實的生活方式。同時,你不太習慣縮小的社交圈,有些懷念當初「交際花」的快樂。你提到「無趣」這個詞,從你的敘述來看,似乎這說的不止是自己的感受,更多的是你希望為別人帶來「有趣」,引起他人的注意,在羣體裏獲得快樂?

分析及建議:

1)什麼樣的社交生活,最適合現在的你呢?我們以「現在的你」為基準來考慮這個問題,而不是強求回到某個時間點。尋求社交生活的方式,每個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有所不同的。有人喜歡高質量、高親密度的小圈子,有兩三知己好友足矣;有人愛好熱鬧,大家一起喫喝玩樂,人多卻不一定深交;有的人介於這兩者之間,有為數不多的密友,同時又有一些玩樂之交的熟人。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社交方式也有所變化,這是十分正常的。

2)對你來說,學習、社交、玩樂的平衡點在哪裡?保證成績需要花費精力,社交和玩樂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精力。因為成績的壓力,很多人會認為社交和玩樂都是不必要的,壓抑自己這方面的需求。但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自己可以規劃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取得學業成就的同時照顧好自己。如果你是因為需要提高成績,暫時放棄了一些社交和玩樂的機會,那麼現在可以重新進行調整,得到新的平衡。

3)找尋生活中的好奇心、新鮮感和小驚喜。快樂和豐富的感受,往往是來源於生活中日復一日的小事。你對什麼事情好奇呢?什麼讓你感到新鮮?這些事情不拘泥於形式,取決於自身的感受。例如,如果你喜歡youtube和鍛煉,那麼是否有一些youtube頻道能讓你看到不同的生活,拓寬你的想像力?能否開闢一個新的慢跑線路,或者是嘗試一個新的鍛煉方式?

最後,我想再次提醒你,雖然你的描述中使用「抑鬱」、「無趣」這樣的辭彙形容自己,但我看到的你,是一個為自己生活負責、成績良好、喜歡鍛煉身體的人。很多時候,出現問題的不是我們生活的內容,而是我們的想法出現了偏差,因此有負面的感知。換一個角度看,你可以發現更多自己已經有的資源,形成鼓勵自己成長的好習慣,自然走出迷茫和困境,更好的應對壓力和改變。這也是在心理諮詢中,我們希望幫助來訪者達到的。

我們是Mindspace思維心理,專門為海外華人和留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心理諮詢服務,位於墨爾本CBD,有多位澳大利亞註冊的臨牀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醫保Medicare及留學生OSHC保險均可報銷。疫情期間提供視頻諮詢,也提供非澳洲客戶的遠程諮詢。預約請見官網。

祝你學有所成,生活愉快,早日成為理想的自己。


從題主的描述中沒感覺到抑鬱呀。

我讀到的是一個堅強獨立,有分辨能力,有自己的目標,為自己負責的人。

我想說你是不是對抑鬱這個詞有誤解呀,還是你覺得需要自己變有趣,無趣的自己沒辦法接受呢?

先別給自己下定義吧,無論是之前愛瘋,愛表現自我的你,還是現在需要一個人呆著的你,都是你,只是在經歷不同的階段而已,其實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發現,獨處是一種能力,也是和自我相處最好的方式,這原本是對自己內在尋找的一種渴望,然後被你定義成了無趣。

定義和貼標籤是一種對於成長的禁錮,當你把自己歸為無趣,或抑鬱的一類時,你會不自知的往那方面尋找,當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會發現,原本是個有趣的人,也會被這個標籤綁定,變成自己「理想」中那個無趣的人。所以,允許自己去做讓自己喜歡和自在的事情,允許自己去體驗而不去定義那是什麼,你會發現這個能量是很強大的。

對於朋友,如果相處不舒服就放一放吧,沒有誰對誰錯,也沒有好與壞,只是每個人都在成長中,如果有幸兩個成長的人在一段時間內相聚在了一起,那就愉快的去享受友誼,那一段路後兩個人對於成長的要求不一樣了,也應該允許自己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然後彼此祝福,這不是很美好嗎。

祝好。


因為過往二十多年相對穩定地生活在國內,父母又基本能提供大部分的生活費用。現在需要一個人獨自前往地球的另一邊生活,會出現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對未知的恐懼,對自身有了更高的期待但對現實的無能為力.....

我的焦慮源於雅思小分沒到需要去上語言班,需要通過考試才能繼續讀正課,不想讓父母和自己失望。

我的焦慮源於冬天不適應英國氣候,臉上瘋長痘痘個不停,出門都要低著頭。

我的焦慮源於英國冬天兩點開始天黑四點就全黑了,整體天氣陰沉沉,一天感覺沒開始認真做事就要結束了。

我的焦慮源於數不盡的個人作業小組作業。

我的焦慮源於想在英國工作但第一步計時的英語行測.性格測試以及填寫是否需要簽證,就過不了篩選。

我的焦慮源於思考放棄國內秋招繼續留在英國找工作實習然後不行再回國春招是不是正確的選擇。

我的焦慮源於有一門課考差了影響了總成績最後拿不到distinction影響到申請博士。

我的焦慮源於退一步先找一份全職兼職然後佛系找工作然後主力寫計劃書申請博士..但發現工作後一天時間不夠用感覺顧此失彼。

我的焦慮源於獎學金競爭太激烈根本沒有機會在英國免費讀書,不需要家裡解囊相助也可以。

我的焦慮源於三月從英國回來自我隔離了一段時間然後參加春招,喜歡的企業一點消息都沒有。

我的焦慮源於經常思考是不是目標定得太高了懷疑自己實力。

但這個年齡段沒有焦慮,那纔是不正常的,學會自我調節就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