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也是產品啊……


謝邀

只不過好的過程導致好的結果概率大一點罷了。

對於建築的使用者來講,要的就是產品,你講什麼精細化管理,什麼什麼工序,什麼什麼過程管控。要是滲漏了,結構不安全了,前面的都是狗屁,結果勝於雄辯!


是不是可以看看磯崎新的作品和理念,建築有時間性,它會長久地存留于思想空間,成為一部消融時間界限的建築史。

還有賴特的。

地產把建的房子都叫產品。 因為就是一個營利性的東西。做出來產品是為了賣的。

說是一種過程。那一定不是從地產的角度、從商業角度去看這件事情,而是從建築本身去思考。


似是而非的廢話。可以套用各行各業。不過,建築人說出來最不意外


於是建築就走入了玄學領域…


這句話大概率是個「設計師」說出來的。

個人觀點:建築,流程很重要,但終歸是產品。「建築是一種過程,而非產品」這句話片面強調了建築工程的生產和運營過程,而忽略了建築終究是面向人類、自然、社會服務的。這些受眾的反饋纔是應該在意的而不是工程師做了什麼。

建築工程(建設項目)有唯一性、一次性、產品固定性、建設要素流動性、系統性、風險性等特徵。項目的唯一性、產品的固定性和建設要素的流動性是工程建設項目的三個最基本特徵,影響或決定了工程建設項目其他技術、經濟和管理特徵及其管理方式和手段,因而也是工程招標需要把握的三個基本因素。[1] 這是每本建設項目管理課本都會教的。然而,建築工程和其他的製造業一樣,消費者/幹係人只在乎使用體驗。譬如寶馬的工程師們嘔心瀝血讓他們的新發動機的燃油效率增加了1%,而消費者只在乎外觀、動力、經濟性、安全性等等。這些中間過程通常是鮮有人關心的。

所以,無論作為從業者或研究者如何在生產上呼籲建築全過程/全生命週期管理,或者在理念上強調建築師的主觀意識,建築終究是個社會工學。脫離了人與社會的建築即失敗的建築。

參考

  1. ^唯一性、一次性、產品固定性、建設要素流動性、系統性、風險性等特徵。項目的唯一性、產品的固定性和建設要素的流動性是工程建設項目的三個最基本特徵,影響或決定了工程建設項目其他技術、經濟和管理特徵及其管理方式和手段,因而也是工程招標需要把握的三個基本因素。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B%BA%E8%AE%BE%E5%B7%A5%E7%A8%8B%E9%A1%B9%E7%9B%AE


謝邀。

個人理解,當下無論哪種設計最終目的都不應該只是一個單純的產品,一個建築一個景觀一個產品從無到有參雜許多因素,其中考量的主角是人為主導的,產品最多隻能算最後的一個結果,設計中所有的促成因子纔是設計的關鍵,不斷考慮人的需求,現狀的條件,優化博弈,引導人更好的認識空間,享受生活,這纔是設計最值得期待的部分。


個人理解

產品是大批量的,是完成了的,是投入市場的。而建築可以說一個無法達到產品那麼純粹完成的境界的事物,並且建築也很難做到批量生產,即使現在很多人在做預製建築這個事情,但是每個建築始終是個體化的,是隨著使用者的不同而產生不同效果的。賴特提出建築有機理論,所以理想的建築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更迭變化而改變的,所以建築是一個不停變化的過程,記載了時間的流逝。


哈哈哈哈哈這是哪個小可愛說的?


建築是一個「大產品」,製造「大產品」的過程就是建築過程


過程式控制制好會賦予建築靈魂,否則就是無魂豆腐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