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期覺得鄭爽非常具有創造力啊!!!

因為,冰箱放土的操作我真的是頭一次聽說……

一開始以為是為了節目效果,後來看到她自己發了微博……

是真·土啊!!!

咳咳,從理論的角度來講,她這個方法沒毛病,土確實能夠吸收水分,降低濕度。

但是從衛生的角度來說,還是不太建議這麼操作。畢竟——冰箱不是真空的,雖然溫度低,但是依然有細菌存在。

即使放進去的土是經過處理的「無菌土」,但放在冰箱里久了,並不能保證它不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

而且……萬一哪天上面的菜吃完了,你朋友來家裡做客,打開冰箱一看:

還以為你最近在吃土:

借著《拜託了冰箱》里的這個話題,再跟大家講幾個冰箱使用常見的誤區吧,畢竟夏天要到了,飲食健康還是要更加註意:

誤區 1 : 冰箱是保險箱

「吃不完沒事丟冰箱就行」,很多人潛意識認為食物放冰箱就萬無一失了。

其實,就像剛才說的,冰箱不是保險箱,它不能防止細菌滋生,只能減緩滋生步伐。

科普一類可怕的耐冷細菌,在冰箱冷藏室里也能生存。比如李斯特菌,可以在低至零度的溫度下緩慢生長,潛伏在三分之二的家庭冰箱里,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隱患。

建議做好冰箱定期消毒的工作。確保充分加熱食物之後,再食用。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即便放在冷藏室里,不同類別的食物還是有著它們的賞味期限: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 綠葉蔬菜也只能保存 3 天左右;
  • 其他蔬菜最好一周內吃完,避免營養價值下降;
  • 而生的豬牛羊肉冷藏( 4 ℃ 環境)時間不超過 3~5 天;
  • 禽類和水產不超過 1~2 天[1] 。

食物不要久囤,儘快吃完,加快冰箱的「流動性」。盡量還是經常去買新鮮的食材,養成食用新鮮食物的好習慣,就別在冰箱里放土了。

誤區 2 :食品不密封儲存

食物不密封保存是非常容易腐敗變質的。

一方面,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不光人類喜歡,外界的細菌、蟲子也覬覦已久。如果不密封保存,他們就可能在此安營紮寨。

有實驗對照用保鮮膜和不用的兩組食物的細菌滋生情況,結果發現,敞口放的食物中細菌大量滋生,而使用保鮮膜的食物細菌滋生相對較少。

食物的細菌滋生,會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一定程度上增加夏季食物中毒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也很脆弱,如果不密封保存,容易變質影響口感。比如家裡的食用油如果不密封保存,脂肪氧化後會形成一種特殊的哈喇味兒。

到底咋儲存呢?給你幾個建議的儲存方式:

? 生熟分開,密封保存

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交叉污染,另一方面避免食品串味。

建議使用保鮮盒或保鮮膜等,一定要做好密封工作。熟食建議使用保鮮盒保存;生食可以使用保鮮膜或者保鮮袋,比如每一種蔬菜套一個保鮮袋保存。

? 蔬菜水果要分開

蔬菜和水果最好分別用保鮮袋密封后,分開保存,因為水果熟了會產生乙烯,從而加速蔬菜「衰老」。

誤區 3 :食品放涼之後再密封放冰箱

食物冷卻之後再密封保存,放置冰箱,是很多人從小到大的習慣。但你有想過自己保持 N 年的習慣可能欠妥嗎?

這樣保存食物,一定程度上有利細菌滋生。

飯菜炒好後,溫度會從 100 ℃ 左右開始逐漸下降。當食物溫度降到 60 ℃,就有細菌開始生長;當溫度降到 40~30 ℃,細菌們會開始進入旺盛繁殖的狂歡。如果不及時冷藏保存,食物就很容易腐敗變質。

因此,建議儘快將加熱後的食物用保鮮膜密封好,再放冰箱保存。

不必擔心熱的食物放冰箱會給冰箱造成負擔。想想可能產生的細菌污染,還是讓冰箱負擔一下吧。

至於冰箱放土的問題,建議鄭爽把土移到冰箱外,種點蔥啊香菜啊在裡面,吃的時候拔幾根,不也很新鮮么~


皺著眉頭看完的。

就還挺佩服鄭爽的,她是怎麼做到對何老師提的每一個問題都能答非所問的?我小小的腦袋,有著大大的問號,你到底在說什麼啊姐姐?

不過,有感覺到何老師的善良和郭敬明的忠告。

郭敬明說了,其實長大就是學會不要那麼任性(大意),還說,讓粉絲喜歡自己最好的方式是作品,不管是電視劇電影還是綜藝廣告,還說,應該學會跟粉絲群體做一個切割。

何老師說,小爽開始學習跟這個世界去交流,還很溫柔地說,有了熱度以後就應該負擔起應有的責任。

我感覺郭和何對鄭爽的狀態其實都是做了忠告的,都有在很溫柔很委婉地幫助她,希望她能聽進去吧,


這期節目我也看了,想借著這期節目聊聊鄭爽,聊聊接納自己。

最近我偶爾在朋友家翻到了《鄭爽的書》,發現這個自帶熱搜體質的姑娘,曾在2017年寫的書里與粉絲們嚴肅地探討心理學知識。

比如「心理反射」:人之所以會討厭某些行為或某些特質,很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想那樣做卻不能做,於是壓抑情緒,衍變成心理反射。

鄭爽說,自己進演藝圈比較早,「一天一天,大家只看到了他們眼裡喜歡的鄭爽,我喜歡的那個她不見了」。

而「被塑造的鄭爽」,也會用異樣的眼光去審視某些看似不正常的事,也會給不同的人扣上帶標籤的帽子,也會誤解他人或被他人誤解。終於,最後也變成了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但當她慢慢意識到自己心中也有個「小野獸」後,就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了「自我表露」的行為。比如她在《拜託了冰箱》中,自曝拍戲中途如果情緒不OK,就直接走開,不會勉強自己繼續拍。

鄭爽說:當藝人太久,憋太久了,已經感受不到自己了。所以後來我會很多想要表述自己的行為。

許多人批評她,說作為一個演員,「不敬業」,但我想看看她「掙扎著接納自己」的一面。

接納自己,是情緒自由的重要一步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告訴我們,一個人在脫離集體心理、形成獨立的自我人格,得到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就是接納自己的「影子(shadow)」。

覺察、感受,接納自己——說起來好像很輕鬆。但臨床心理學中面對的一切問題,都是知易行難的過程性問題。

在最新一期《拜託了冰箱》里,節目組公開了鄭爽的「兩個冰箱」。一個是理想中的,一個她現實中在用的。

在鄭爽的「理想冰箱」里,所有物品都分門別類地放好。乾淨、富足、整齊,冷冷淡淡。

但她現實中的冰箱就接地氣得多:

一個大西瓜、半聽沒喝完的可樂。有跟家人一起做辣白菜時用的魚露,自己做的東北凍梨。在冰箱的保鮮層里,還有無菌土這種稀奇玩意兒。

不知鄭爽有沒有意識到,這個冰箱顯然是更有意思的,也吸引了餐桌上更多的好奇和討論。

沒想到這樣一個打開別人冰箱的節目,總能讓人看到不少人生哲理。冰箱是比較私密的物品。一個家庭的冰箱,往往可以展現主人的生活和內在狀態。這樣的對比彷彿在暗示:我真實的樣子,跟自己期待中的不太一樣。

我們也收到過很多類似的留言:

我在腦子裡勾勒了一個「理想自我」,TA總是可以按時保質地完成工作。但真實的我總在公司加班到吐血,打腫臉充胖子,去承擔自己實際無法完成的事。

三十年來,我一直在忽視那個「真實自我」,跟自己較勁,較勁到後來精疲力竭了。最後我跟自己說:「一直以來你辛苦了」,選擇跟自己和解。

心理學家Edward Tory Higgins提出,當一個人的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差距過大的時候,就會出現自我不匹配(self‐discrepancy)的狀態,由此生出恐懼、威脅、不安感等情緒。

這種負面情緒的來源,可能與低自尊感、因未被滿足的渴望而遭受的挫敗、缺乏自我實現的沮喪、覺得自己羞愧/不配/不值得,或是與重要之人的期待不符等因素有關(Higgins,1987)。

鄭爽其實也明白:我應該接納自己,我是值得被愛的。在近幾年的採訪中,她也會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的缺點,坦言「那都是我自己的一部分」。

但她還是會不經意地羨慕別人,羨慕與自己目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比如她在《拜託了冰箱》中,聽到郭敬明說自己瘋狂熱愛工作。她就覺得好羨慕,因為自己做不到。

然後郭敬明告訴鄭爽:我的狀態不一定適合你。最重要的,是找到你覺得舒服的方式。

「我的(人生優先順序)排序不一定適合你「

讓自己舒服有多難呢?即使對心理諮詢師來說,這都並非易事。

當代精神醫學大師歐文·亞隆在他的著作《成為我自己》中,曾記錄了他對一個「身高160cm、體重高達110公斤」的女士來訪者的內心無法抑制的反感。

這篇故事引發了洪水般的負面反應。

但很多諮詢師感到如釋重負:他們不願承認自己有時會對來訪者心存偏見/厭惡——這可能是因為某些場景/特徵激活了諮詢師本人的創傷或消極的一面。

「他們說,我的誠實讓他們在感覺消極的時候,更容易與自己待在一起,並使他們能夠開誠布公地向上級或同事表達這種情感」。——歐文·亞隆

覺察、承認,是情緒自由的第一步,也是接納自己的開始。

如果你覺得很矛盾。沒關係,這是一種「搖晃」

如果你暫時沒法做到接納自己,也沒有關係。

心理學家克萊因說,人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兩個「位置」(position):「偏執-分裂」心位(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和「抑鬱」心位(Depressive Position)。

舉個有點極端的例子:

  • 當一個人沒趕上飛機,誤了事。TA生氣的情緒湧上頭,忍不住對地勤破口大罵,覺得這全是對方的錯。為什麼就不能等自己一兩分鐘?這家航空公司壞透了,就是要害我(「偏執-分裂」心位)。
  • 當TA冷靜下來,就會知道剛剛自己在「無理取鬧」。反思自己為什麼睡過了頭,或是錯誤預計了趕飛機要用的時間(「抑鬱」心位)。

也就是說,在「偏執分裂位」:我們會把外部事物和自我情緒分為「好的」或「不好的」。對於好的事物或情緒,我們會內化它們,積極地擁抱它們;對於不好的,我們則會把它們從自身分離出來,拒絕接受它們是自己的一部分,並且投射到別人身上,對投射對象產生厭惡、憎恨等負面情緒。

在「抑鬱位」:我們會意識到任何好或不好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包容、接受自己的一切,對他人和自己都產生同理心。

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轉變,代表了與自我和解的過程。也就是說,能夠面對、處理、容納並轉化自己和關係中的「壞」。

這個轉換有時會反覆發生,讓我們在「接納自我」與「不接納自我」之間反覆搖晃。如果你覺得需要幫助,也可以與諮詢師建立一段新的、安全的關係。在這段支持性的關係中,開始改變的第一步。

看這個綜藝的時候,有人在彈幕里說,鄭爽這幾年似乎已經不再出現「特別情緒化」的舉動了。

雖然她仍然在意他人的評價,但越來越多地在鏡頭前表態說:「你要屏蔽掉一些別人想要你成為的樣子,而不是你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比如,別人說她「戀愛腦」,她在採訪中回答,「這是我觀察自己的一種方式」:

——這其實跟我們下面要介紹的「從旁觀者角度觀察(distancing)自己」的方法有點像。

如果你也感覺自己有時很理性,有時很「偏執」。沒關係,大家誰不是在搖晃中慢慢長大的呢?

了解「什麼是你所不能接納的」過程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它是你探索自己內心的重要線索。

最後,給你介紹2個接納自己的小方法

如果你對自己存在質疑,無法接受全部的自己,不妨試試下面這幾個方法:

1、正念冥想:試試看,用包容的心態探索當下的自己。

正念訓練的核心,是「不帶任何預設偏見」。也就是說,對於自己的各個方面,都能積極地包容接納,而不是予以批判指責。因此,達到正念的狀態包含了自我接納的過程。

它的概念聽起來抽象,但實際不難上手。一個簡單的正念訓練方法,可以分為3個步驟:

  • 積極觀察。你可以暫停手頭的工作,調整呼吸,觀察此時此刻自己所處的外部環境,感受風吹過臉的觸感、聆聽同事敲鍵盤的聲音等等。把注意力從外部轉移到內部,細細感受自己內心有哪些情緒在流動。
  • 不帶修飾地描述。比如,你要面對全公司做一個演講,不善於演說的你十分緊張;這時候,很多人會陷入焦慮:「我要是出錯了,就是在全公司人面前丟臉,太尷尬了。「但運用正念描述的方法,你可以換種方式形容當下最本質的感受:「我感到臉很熱、心跳很快、手心在出汗;我意識到我很緊張,一直在設想自己忘詞、說錯話等各種最壞的可能」。把觀察轉化成文字描述,可以讓你有意識地減少帶有偏見的過度自我解讀,還原並直面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 做一本「正念日記」。每天在睡前回顧一遍當天發生的事件。有意識地換一種回憶視角,暫時拋開你對今天形成的既定印象,重新挖掘一些當時沒有注意到的細節信息,而不是簡單地給自己打上「好」或「不好」的標籤。

2、適當地與自己拉開距離,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觀其所是,不為所動」。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當我們處在第一視角時,我們對自己的一切情緒、行為、感受覺察都是最直觀強烈的。正因如此,理想和現實的落差所帶來的情緒感受對我們而言是實打實的切身體會,會導致我們被感情淹沒,無法理性思考。

這時,你可以試著把自己短暫的從當事者身份中抽離,想像自己是一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

我們以英劇《My mad fat diary》中的一個場景舉例:

諮詢師問Rae:「你討厭自己什麼?」Rae哭著回答:「我很肥。我很醜。我總是毀掉一切。

「試著回憶一下,你這樣討厭自己多久了?」

「我不知道,大概從9、10 歲就開始了吧。」

於是,他讓Rae想像10歲時的自己,想像她就坐在面前:

「現在,請你對這個小孩說:你很肥。你很醜。你沒用。你沒有任何價值,你活著只會給人增添負擔。」

Rae 說不出口,她覺得這很殘忍。

但諮詢師卻說:「你已經做了,這就是你每天都在對自己做的事情。

所以,當你再想要苛責自己時,請想像你就是站在眼前的這個小孩。像對待別人一樣對待自己。少一點苛刻,多一份包容,才是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

拿何炅的話來說,「這是我們學習與世界相處的方式」。我們大多數人所需要的,只是給成長多一點時間。

Reference:

Los Angelo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2014). Mindfulness Skills: What You Do.

珍妮弗·泰茲,《駕馭情緒的力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

歐文·亞隆,《成為我自己》,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年5月

鄭爽,《鄭爽的書》,新星出版社,2017年8月


我們是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台,擁有近900位海內外心理諮詢師,只有約10%的申請諮詢師能夠通過面試考核;目前為止簡單心理已為50萬+人次提供了高質量心理諮詢服務。

尋找屬於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來簡單心理諮詢預約平台體驗哦,戳這裡「http://jdxinli.cn/wuli11」


說一點我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單純就這一期的話題而言,我個人覺得是非常深刻的。

第一個是子女與父母的關係,從鄭爽家庭的很少溝通,到郭敬明家的自由對話。我好像一直在尋找一種與父母像朋友一樣對話的模式,尋求一種類似於平等對待的關係,而不是有某一方傾向的主導關係。

我們時常會發現,父母因為自己是父母就想要控制孩子的選擇,孩子因為自己是孩子就可能向父母肆意索取,而許多家庭都是在這種「不平等」的關係中產生矛盾和嫌隙,進而愈演愈烈。

所以我很羨慕能夠像朋友一樣溝通的家庭,並且也在努力向這一點發展hhh

第二個就是藝人與粉絲,藝人與朋友的關係。藝人與粉絲的關係在前段時間討論很多,我就不多贅述遼。娛樂圈真的是個圈,也不是說有多麼禁錮人吧,我就是覺得他們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和交友真的很難,畢竟現在狗仔這行還怪強的(手動mur貓)

所以他們隨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朋友出行或者聚會一不小心就上熱搜了2333

所以可能我們看到的,羨慕的,很多人湧向的光鮮亮麗的世界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自由。

再來是嘉賓,郭導的問題我曾經回答過,他的工作能力我是認可的。鄭爽的話應該是比較瀟洒吧哈哈哈,不是很了解。

最後講一講我對郭導之前那句話的理解吧,因為看到很多人對嘉賓都有一些話要說qaq

或許當你真正喜歡一個愛豆或者藝人的時候,你真的會想要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我覺得這樣導致的結果是雙向的,一方面藝人在熒幕前設置的個性、人設可能只是他本身的一部分,而粉絲在去了解這個人的過程中可能會反而模糊了其作品的特性,藝人真實的性格可能也不是粉絲愛上的那個熒幕形象,畢竟人是很複雜的嘛;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可能也不利於偶像本身的發展,比如各種吐槽啊什麼的,娛樂圈壓力是真實的好大,這種情況發展到極致還會有像私生和比較尖銳的黑粉出現,而藝人也會在這樣的壓力下難以前行。

所以,事業粉真的不香嘛。

Ps.種草了凍梨和烤西瓜,準備自己試一試doge


她哪是來吃飯的?

清朝太監試毒都比她吃得多。

話說,她就不能正常做一個節目嗎?

她每次出來上節目都跟妖怪出山似的,不搞得烏煙瘴氣,就好像顯得她沒在洞里修鍊一樣。

真的好無語啊。

打從知道她的綜藝,她就沒有節目不是妖氣衝天的。

《花兒與少年2》,旅遊變撕逼。

《旋風孝子》,親子變鬧劇。

《演員的誕生》,演戲變自閉

《喜劇總動員》,演員變老闆,劇場里改劇本,問有沒有人敢挑戰她。

《這就是鐵甲》,比賽變欺凌,她粉絲說撒老師三人欺凌她一個,因為嫉妒她的聰明(我:黑人問號臉)

《女兒的戀愛2》,戀愛變撕逼,現在直接雙方打官司。

《拜託了,冰箱6》,吃飯變試毒。真的,如果鄭爽不喜歡吃東西,為什麼要上吃東西的節目?然後冰箱放土,家裡高冷,演戲不想演就不演。

呵呵→_→

麻煩,以後《拜託了,冰箱》節目組真的不要再找這種妖術藝人上節目了,好嗎?

生活已經各種不公平了,我真的不想在電視節目里看到不合格的藝人炫耀特權給她的不公平。

咱們是一個搞笑佛系節目。

——更——

為了防止人民群眾被蒙蔽,放上當年《這就是鐵甲》的真相:

匿名用戶:如何看待撒貝南、張一山和吳尊在《這!就是鐵甲》鄭爽發脾氣時候的表現??

www.zhihu.com圖標

工作人員爆料

匿名用戶:如何看待撒貝南、張一山和吳尊在《這!就是鐵甲》鄭爽發脾氣時候的表現??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