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香港都有「零瑕疵」、「高清亮」等稱號,但似乎與林俊傑這樣的歌手相比又有些差距,請詳細的分析一下李克勤的唱功


最近僑居的這個國度政府要求對新冠自肅,不得不宅在家裡,大使館又通知我們這些海外公民:如無特殊不可抗的理由,請不要回國。

親朋好友輪番問候確認過後,

好吧,突然間覺得好像今天有點閑暇了,網上逛著逛著就翻到之前隨口回過的這個帖子,

看到大家還在熱熱鬧鬧地討論李克勤唱功莫得感情,決定再寫點:

首先關於李克勤的唱功,不管是基本功、音準還是唱商天賦什麼的,好像網上、媒體、各路專業人士描述也都說得很多,在下不是樂評人,也自認夠不上專業。

純粹個人偏好,李克勤的聲音、歌曲、歌詞都贊!好聽、耐聽。

至於在下的鑒賞力,湊巧有時候我工作的位置正是坐在調音師和調光師等人旁邊,直面各類音樂演出活動現場,現在這種什麼都可以有的時代,日常接觸得就有點多而雜:交響樂,民樂,歌謠、流行、搖滾、死亡金屬。。。

不管我想聽不想聽,演出那幾天就得接受不同音樂的洗禮,要是幾天接連在不同風格的演唱會輪流工作,有些時候走出所謂炸裂的演出現場,常覺得自己恍若隔世,靈肉分離打著飄地晃在馬路上。。。常被同事們打趣,說我的聽覺神經和腦迴路對聲音、電音敏感,很能作為正常人類係數以供參照。。。而他們都早已經修鍊成怪物級別了。人同人不可比也。

不否認現場也有些陶醉的時候,但美妙兩字的程度還是要斟酌使用的,所以在家裡放的音樂,我通常就挑剔得緊了,在之前回帖說到過,李克勤的歌很有治癒力,耐聽,嗓音讓人覺得很有舒適感,歌曲種類又多,既可以靜聽,只管攤那兒純欣賞,迷糊過去,睜眼又是電量滿格,精神十足。

更何況有些完全也可以跟著跳跳操,還可以讓歌聲飄著自管自做事不受干擾。就看選哪些歌曲了,某人歌曲的好處就是足夠多,單曲循環,組合循環都可,愛怎麼配著組著就怎麼整著聽。

至於有人說李克勤高音單薄,顫音過度,發聲技術的新舊問題,倒是要請教,這是哪家權威的發言?世界上有這樣的機構嗎?另外,新的就是最好的,舊的就該摒棄?

李克勤喜歡怎樣唱,聽者覺得好聽,我放給周圍朋友聽聽,大家也覺得這個嗓子有意思,相信其人的演唱會也有很多喜歡聽他唱歌的歌迷從很遠的地方趕去聽,這不就足夠了?!

接下來切入正題,誰讓我今天這麼空,想來啰嗦一下這個關於李克勤的唱功和歌聲里有沒有感情的話題呢。

為了彌補我對音樂專業知識理解的不足,今天就選用西方的小說來打打比方。

說到讀小說,這世上怕是沒有讀過小說的人就和沒有聽過歌曲的一樣地罕有吧,自認這個比喻可行。

我喜歡讀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喜歡主人公間的對話有趣,故事場景又不要過於宏大,與其辛辛苦苦去發現史蒂文森《黑箭》或是柯林斯的《白衣女人》,邊讀邊覺著差點啥,有這樣那樣的缺憾,還不如從《理智與情感》到《勸導》依次擼一遍更合適。

個人因此收集了不同出版社的奧斯丁翻譯版本不算,還買了原文狠狠地啃,英文的閱讀能力持續上升,說到這裡大家可以自動腦補替換,同理證得:聽了李克勤的某首歌曲入坑,然後就買不一樣的CD,然後到演唱會DVD,粵語聽力技能點點亮等等。

當然奧斯丁的小說比起李克勤的歌曲來說數量實在太少,我不得不經常爬爬其他牆頭,把王爾德、茨威格、梅里美,普希金,顯克維支。。。都發掘出來,無論童話、小說、劇本、人物傳記,一本接一本地讓人無障礙淪陷啊。情節的巧思妙想,辭藻的韻腳,平鋪直敘里的聯想到的慨嘆等等。

同時我也慶幸,不用在選擇聽歌這件事多折騰,因為李克勤本身就是一不停求新求變的歌手,我只管待坑底就行。心情不同的時候可以選不一樣的歌聽啊,今天想著要多愁善感:哦,這次我要寫個憂鬱的腳本。。。

當然閱讀中還有這種情況,海明威的小說里最感動我的就是《老人與海》,其他就都get不到。。。

同樣言情類的小說,《簡愛》、《呼嘯山莊》也是經典,說實話我怎麼就無感呢?圖書館借來,翻了幾通也沒有能沉浸到故事裡去,棄了。

想來一直以來推崇這兩部的讀者大有人在,好吧,本人一向也不怎麼懂得欣賞真正的名著,文筆也好、文章結構也好、戲劇衝突也罷,我就偏向簡簡單單小小調侃的小白一個,通讀全篇沒有障礙即可。

好友里有極迷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無數次安利《白痴》給我,無限崇拜佛洛依德的,不停勸我進行《夢的解析》。。。。。。很遺憾,以上完全不在我的閱讀審美範圍里啊,一點都讀不進去。。。

上面列舉的這些小說都是一個世紀以前的作品了,它們大都通常被稱為人類文學裡的至寶,我尚且喜歡和不喜歡。

聽歌也完全就是同一回事了,小說用文字在大腦里編織一個次元的世界,我們在小說作者構築的世界經歷情感的起伏跌宕。歌手則融合歌曲,用聽覺和聲音的變化也在大腦里展開一個次元的世界,讓我們在歌曲里同樣經歷情緒的延綿激蕩,這兩種世界都會和心共鳴。

有時會喜歡上某位歌手的一兩首歌,卻不是其所有的歌;而有的歌同樣很多歌者翻唱,也只能接收到某位歌手的版本直入我心;不同的時期聽,偏向也會略有不同。

所以,好的歌手加上好的歌曲與聽者的感官一同演繹出的世界可以一直停留在心間,讓我們經常不自覺地去維護完善這份美好的感受。

如果歌者的歌聲沒有感情自然也得不到聽者的共鳴,聽者的感情接受點和歌者的抒發點不在一個頻道上。。。自然感情就不得相現了,相對論同樣適用於此。

以上感謝辛苦費神讀文至此的各位,歡迎自行將喜愛的歌手和歌名代入。

在本我不變的情況下,人對歌的接受度其實是在某個範圍里:歌者,歌曲和聆聽者的共鳴,這種意識形態的情感共鳴對大多聽的人來說,其實並不能用統一划分的歌者技巧運用純熟等級、或是嗓音天賦跨了幾個八度、真假聲轉換、一首歌里有多少炫技點來簡單定義,歌手能炫技於無形也是其能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我作為一個聽歌的人,一邊聽一邊還在想這人用的是頭聲還胸腔共鳴,發聲靠前還是靠後,換聲點位置,混聲還是轉音。。。。。。難道不是一種主次的顛倒?對自己喜歡的音樂能不能有點自信?

一門心思掉在這個問題眼裡,不覺得累嗎?

這還能不能先好好享受歌曲音樂了?我喜歡這個歌不就足夠?

不喜歡就點右上的X,好走不送。超簡單!

當然專業從事此類工作人員例外。

說了這一大通:發帖提出討論李克勤唱功有如機器莫得感情的

私以為有以下幾類人

1 此人很空,非常空,無聊到可以反覆聽自己不愛聽的歌者的大量歌曲,並努力找出其缺點,說實話,大學的論文也是挑自己拿手或擅長、感興趣的課題研究,在沒有實際獲益的情況下能勉強自己一曲一曲地驗證李克勤唱歌沒有感情也算是毅力驚人!(精力充沛,本人做不到啊啊啊2333,)

2 此人學了一些專業的音樂知識,覺得自己有點精通,對李克勤的歌聲研究了很久,按了暫停快進倒退反覆分析了又分析,覺得他唱歌太沒有感情了,想找找有沒有和他投契的同類人一起做進一步討論。(人活著還是很需要認同感的,世上歌者何其多,找這個選題也不容易。)

3 此人覺得自己唱歌或是其推崇的歌手,唱得很有感情,不能理解像李克勤這樣唱的歌居然會受人稱讚,想振臂高呼:為什麼聾的傳人這麼多?!(這年頭民間高手不少,我等凡人等著觀望觀望其水落現真身)

4 某人覺得:我就點個炮仗扔你們中間,看看能從知乎里炸出點啥來,吃瓜很快樂!

想來,我這號今天寫到此,也算娛樂了大家一把!

好吧,娛人娛己的時間到此結束。期待李克勤帶來的下一張新專輯!對我而言,繼續循環聽李克勤的歌,慢慢增加新的歌單就是開心滿足。

三次元里我們各自安好,各走各的。


知乎很多關於克勤唱功的貼啊,可以去翻翻鴨。

jj都能算華語樂壇流行歌手唱功天花板啦,唱功的先進,機能的強大,曲風的多變,創作的才華使眾多歌手望其項背,拿克勤這過氣兩輪多的「老幹部」來跟他比,我倒是覺得很意外哈哈哈哈。

不過作為橫亘三十年的香港「老怪物」,克勤擁有樂壇頂級歌手的基本功實力,沒錯,是頂級,也就是音準節奏氣息咬字,這也就是為什麼他適合唱現場,被冠以cd勤的名頭。但是他的高級技術匱乏,唱法是香港老唱法,但個人認為唱法受制於時代並不能作為被抨擊的對象,但是個人認為這也導致了哈肯聲音動態性不足,綜合起來算得上是香港的頂級唱將,華語樂壇來說也算名副其實的實力派。

他唱功其實很少被低估,但是他的過人之處還體現在和音,以及填詞方面。是的,克勤填詞雖然作品不多,百來首,但是質量不容低估,偏愛重章疊句手法,據說是便於被記住而有利於傳唱哈哈哈,而且韻腳合適,到位,對場景,環境等描寫十分細膩獨到,有畫面感,拋開曲子來看,也算得上質量上佳的現代詩。


還是有人說李克勤唱歌沒感情。真的不是,以《月半小夜曲》為例,記得曾經好聲音有位選手唱過,好多人奉為經典,說是被他唱紅的云云。那選手唱得挺好的,撕心裂肺的,乍一聲有爆發力,幾遍就覺得鬧了,這只是某一種的感情表達方式。但克老師的版本多聽幾遍就會發現,沒人超越,優雅的,隱忍的,娓娓道來的,夜不能寐對戀人的思念,憂傷而動聽。克老師的這種唱法也更適合這首歌的定位。


李克勤老師的優點是基本功極好,以至於現場穩定性極強,這點華語樂壇幾乎沒人能比。與林俊傑相比,李克勤老師高階技術開發少,高音有差距,而且林俊傑樂感律動都更好 ,年紀也比李克勤老師小得多,於是曲風會更多樣,也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以唱功而論,老輩歌手(尤其是香港歌手)沒什麼必要和現在的年輕歌手作比較。李克勤老師在香港60後男歌手中,算是最頂級的了(不算周華健的話)。


什麼叫特么的感情?

實在沒有缺點了,就說沒感情吧

畢竟他唱歌好像真的和說話吃飯喝水一樣

不像某些人有便秘的感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