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一個老外學漢語時問的,我沒想清楚故來知乎求教大神~

「中國人的生活是有多暴力,哈哈哈...」


我爸還說"打一下"桌面上的xx,不說點滑鼠……


事先聲明,我沒有任何考據,以下全是個人猜想推測,但我覺得是正確的。

首先腦海里要想像一個什麼語言都不會的原始人要與他人交流,那麼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流信息之一就是告訴對方要對某個事物施加一個作用然後為我所用,至於這個作用力是什麼形式的需要靠對方揣摩,因為這兩個原始人什麼語言都不會他們只能先規定「da」這個發音代表我想讓你去幫我或者我可以幫你做什麼。打水是對水施加人類的作用力,打車是對車施加人類的作用力,打字是對鍵盤施加人類的作用力,打包是對包施加人類的作用力,打球是對球施加人類的作用力。總的來說是需要人類臨時抬起我們唯一的勞動力––胳膊手去主動對某個事物做點事情(原始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比較強調動作本身,它是一個比較籠統複合的概念可以概括包含很多動作,而不是那種單一的動作比如拍,舉,拿,取等等,因此適用性廣很適合原始人也很好造詞,當一件很普遍的事包含了人類雙手的不止一個動作或者這個動作在現代漢語找不到特別適合的描述辭彙時那麼為這件事命名時「打」字就會被首先考慮,比如打火機打氣筒打針打球打包打領帶打點滴,撥動火機齒輪這個動作實在是不好找順耳的辭彙況且還有按壓式的火機,難道要叫「撥火機」?壓氣筒?按針?而打球打包打領帶打點滴包含的動作可不止一種,你很難用某一個單一描述動作的字去描述這個複雜的整體概念或一系列動作,想像一下打籃球被叫做「拍籃球」是一種什麼感覺。原始人不像現代,他們沒有現代這麼多的虛擬概念,我感覺「打」這個發音應該是最古老的中國人用來交流的語言之一。

「打」字的本意應該和英文的「do」有點類似,我發現這倆發音還真有點類似,發音都很簡單順嘴(簡單順口好發音是語言形成的重要一環,最普遍的用詞往往是最順口的發音),就像爸爸媽媽的發音一樣好像全世界都是通的。只不過「打」延伸出來fight的意思,打人本質上還是我上面所說的,抬起雙手對一個人施加人類作用力且動作複雜,原始人想要表達希望對方去幫我揍另一個人,那麼他只能對對方說「給我do(打)那個人」,打架打架一個打一個架,一個抬手施加作用力一個抬手抵擋作用力,就像英語中的很多時態一樣,人類語言還是我們處在的這個時空的一個產物,用手施加作用力也是人類最最最本質的一個東西(有點馬克思理論的味道了...),而這種東西必須是一個最順口最有廣泛概括性的字才能去承擔,只不過暴力是人類最敏感最有記憶力的事情之一,所以現代人一看到「打」首先想到的就是fight,其實人家原本是do。以後教老外就跟他們說「打」就是你們的「do」只不過這個do在漢語中延伸出來了fight的意思他們就好理解了,一提打水,他們一想就是對水做點什麼也就釋然了也很容易記。

補充:中文的「做」這個字更偏向製作的概念,指的是要無中生有搞出一件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比如做衣服,做頭髮,做作業,強調的是要搞出一件比較重要的成果而不是動作本身,而草稿並不重要算不上成果,所以沒人會說做草稿,而是說「打草稿」。


清·黃生《字詁》


晚自習背日語單詞的時候發現日語裏也有很多「打」。タイプを打つ 打字電報を打つ 發電報 注射を打つ 打針點を打つ 打點

番號を打つ 打號碼

手金を打つ 打錢現在在猜想是中文影響了日語還是日語反哺了中文,留坑,等查好資料再來答。
take,play,do,go……


很簡單,在英文中有一個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do,事實上任何語言的發展到最後都是殊路同歸,就是根本不需要太多差異化的動詞,只需要能描述一個行為即可,所以動詞最後的發展必然越來越聚合,越來越少,結合科學的發展,人類改造社會的行為將會給智能機器代替,那麼最終會發展到所有行為都是一個指令的事情,就不需要那麼多動詞了


還有打衣服,打頭等。

打——Deal


應該理解為假借。比如「鮮花」的「花」和「花錢」的「花」,「西土之人」的「之」和「送孟浩然之廣臨」的「之」,都是假借造成了意思不同,;簡化字還合併了一些字,所以又有「發現」「頭髮」(發現、頭髮)「面子」「麵粉」(面子、麵粉)之類意思不同了。

來到湖南之後你會發現

一個「搞」字

能代替所有動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