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如何看待方老師在網易雲音樂的電臺作品或是事件本身?


珠聯璧合,是指要有兩個部分的結合,才能得到完美。

方文山的詞+周杰倫的曲,這纔是優美的周氏中國風。

什麼是中國風,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意境,一種能讓你一聽到,腦海裡面就會浮現出之乎者也、小橋流水、粉黛水鄉之類的景色。而這種突如其來的聯想是別的國家、或者沒有接觸過中國傳統文字語境和場景的人所不能浮想出來的。這就是中國風,而不是日本風、美國風。

對於方文山這些詞來說,如果我們沒有聽旋律就去看詞,感覺到的好像是迷迷糊糊的、破碎凌亂的字體,就好像一冊出土的不完整的竹簡,一個一個的字都認識,但就是不知道什麼意思。

而如果只有旋律而沒有歌詞,那我們就只會覺得這曲子真好聽,但浮現不出青衣綸巾、煙雨迷濛、夢裡水鄉的畫面感。

尤其是青花瓷、雙截棍這些特別中國風強烈的,只有曲和詞的結合,才能讓你完美的浮現出一個特有的中國形象,而這形象和你平時的耳濡目染產生的印象又是如此的相似。

這樣一來就有兩個形象。一個是歌曲中浮現出來的形象,一個是你自己平時在腦海中所保有對這些東西的印象。這兩個形象在你聽歌的時候慢慢的重合在一起,但又不是完全重合,就產生了一個朦朦朧朧的、但對你來說又彷彿是很熟悉的整體形象。

這樣一來,即朦朧又貼切,像你在夢中碰到情人,看得到卻看不清、伸手拉卻夠不著。

把你感到的美、把你想伸手去抓的行為、和你的急切心理聯繫在一起,建立了一個讓你身處其景的第一人稱空間,這才所以會非常的打動聽者。

方文山在詩詞課裡面說過,他們港臺是習慣先有曲,再填詞的,而且填詞的時候還要考慮到曲子的完整性和旋律性。

所以我們把詞單獨拿出來看,會有一點破碎感、和顛倒的地方,這就是為了照顧曲子的緣故。

但是如果方文山自己不說出來,我們作為聽歌的就不會知道有這麼回事,我們也許會說,作個詞都不通順,這水平。我們卻不知道有些句子是為了照顧曲子而改變的。

通過聽方文山的講解,才知道了他當時填詞的時候是怎麼考慮、怎麼取捨、怎麼排詞造句的,甚至以前以為只有在課堂上會說的種種修辭手法之類都有講究。這就像是一位大師面對面手把手的教你怎麼寫,非常能把聽者帶入到當時作詞的環境,變成和他一起推敲怎麼樣遣詞造句,這真是一件太有意思的事情了。

寫了這麼多,突然發現這是問網易雲音樂的,我聽的是蜻蜓FM的方文山音樂詩詞課,這是一回事嗎?fXX。。。。

最後,


呃呃呃 方文山的歌詞啊……對一些經典意象的複製拼貼罷了


謝邀。但是或許我也無法評價,我自認為我沒資格去評價方文山的音樂詩詞,畢竟,我是個俗人。只是覺得特別美,僅此而已。


早不開晚不開

偏偏在周董的歌全下架之後馬上就開

嘖嘖嘖


方文山的的音樂詩詞,更能夠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流行的文化結合起來,掀起一場中國風的潮流,雖然我們在聽歌的時候,關注的點不一樣。但是,總能夠在樂曲中得到一些什麼,或許是華美的詞,或許是優美的調……

在很多人的眼裡,詞都是很高大上,就像古代的大詩人的詩詞,除了那些官宦世家,詩詞在民間都是很難流傳的,所以方文山的音樂詩詞更能夠將文化傳播。


內容很不錯,但是,,,方文山講得我昏昏欲睡ヽ(?_?;)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