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曹雪芹有不敢言、不忍言的原因,故意把《紅樓夢》寫成隱晦曲折、忽明忽暗、真假難辯的一座迷宮!儘管後人考證紛如,也難得要領。確實,書中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因此,清人王希廉曰:「《紅樓夢》一書,全部最要關鍵是『真假』二字。讀者須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數意,則甄寶玉、賈寶玉是一是二,便心目瞭然,不為作者冷齒,亦知作者匠心。」要具體知道《紅樓夢》中有多少「真假」故事,可詳見知乎網上《紅樓茶館020:紅樓夢中的真真假假》一文。其中有八大類「真假」故事介紹 。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真是什麼?假又是什麼?有假纔有真,有真纔有假,兩者相互對立、轉化

中國文化講究虛實相生。對立的概念在彼此襯託中獲得意義。

客觀世界無所謂真假,而人的意識世界,人構造的概念世界中 有很多二元對立。《紅樓夢》引導讀者重新審視我們的意識世界,和我們所以為的真假、有無、對錯。發現世界並不是界限分明的,人的意識以及構造的概念無法歸納世界。作者借用真真假假的行文遊戲,引導讀者思考一些無法概括的事情,如世界的運行之法。作者借用現有的真假概念,探尋一種超越於概念範疇外的無常。

以假映真,真真假假,既是小說和文字本身,也是人生和命運。世事難料,「寵辱之道,窮達之運,得喪之理,死生之情」 似黃粱一夢。很多事,無法概括,沒有明確的界限,人為了方便,建立規則,使混沌一片的世界在意識中條理化,負面效果則是我們被不重要的條條框框和自己所創造的界限束縛。但是,只能如此。

很多事的矛盾,是人的立場不同,不是對錯和真假的問題


摘抄木心的一段話:

「袋是假的,袋裡的東西是真的——曹雪芹用的是這個方法。紅學家們左說右說橫說豎說,無非在說袋是真的。袋是真的?當他們以為袋是真的時,袋裡的東西都是假的了。」

紅學兩大派:索引、探佚。恨不得把曹雪芹生平的每一天都幹啥了全部扒出來,恨不得把紅樓夢每一句話都探究到底是在隱喻誰,恨不得書中每一個細節都要找到現實出處,這種就是走火入魔,已經分不清真假有無了。

小說在於深得虛構之美,其事蹟未必是真,但其情其理一定要是真的,不然就是懸空的幻想小說,毫無意義了。


寫賈家其實是為了寫甄家(曹家),舉一個例子。

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裏,在從賈璉嘴裡知道元妃省親定下來之後,鳳姐和趙嬤嬤談起了當年幾家接駕的情景,其中談到江南甄家的時候,說到「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

這段就是在影射曹家四次接駕康熙南巡的事。


這個和第一回裡面脂批說的,「作者之筆狡猾之甚」,「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弊了去,方為巨眼」,「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諺又雲,「一天賣了三千假,三天賣不出一個真」」,在癩頭和尚來到「太虛幻境」處的脂批,「四字可思」的意思一樣,提示讀者讀《紅樓夢》時,切記這是一部水很深的著作,充滿了各種懸疑。破解《紅樓夢》,要時刻記住這一條脂批,自己是不是「假作真時真亦假」了。


紅樓夢最大的寫作敘事特點就是猜謎。謎面給讀者了,讀者自己去判斷。


這個世界的真真假假,有有無無,根本不取決於客觀實際,而取決於世人的觀點。

當世人都說這個假的東西是真的時,那麼原本真的就成了假的。

當世人都說沒有某個東西的地方有那個東西,那麼真正有那個東西的地方反倒沒有了。


紅樓夢是闡釋佛教思想的一部著作。太虛幻境的楹聯也不出圈。

曹雪芹理解的這個佛教是哲學思想和宗教不同。

閻浮世界與太虛幻境互為鏡像,據說武則天問僧人如何解釋空與色,僧人即以燈與鏡中像演示。

假與真,有與無。展現鏡花水月的的概念。

也契合了甄寶玉賈寶玉的一對,林黛玉和晴雯的一對。

很可惜,現在讀不到全本或者,根本沒有寫完。

色與空,說得太細反而有亂道的意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