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看了個電影

「傷痕纍纍的惡魔」 講的就是校園霸凌 而女主選擇了以暴制暴.. get?現在中國校園也有很多校園霸凌 或者校園冷暴力 (不欺負你但是孤立你)可是我們面對這些到底... 該怎麼辦 是選擇忍讓還是反擊?


校園暴力的根源在於班級體制

學校為了以最小的管理成本管理學生,忽視個體差異的把學生們塞入班級,主要管理者班主任同樣以最小管理成本建立班幹部組織協管,並且以團結友愛、相聚是緣的理念灌輸以加大學生的心理容忍區間,但個體差異的矛盾在客觀上存在,也註定了有一小部分個體無法在相對狹小的班集體中找到自己的小團體,從而在入學第二學期(初一、高一下學期)或第三學期(初二、高二上學期)的小團體形成中被排斥出去,成為集體邊緣的遊離者,即:形單影隻容易被欺凌的對象。

一旦孤立無援的遊離者和小團體中成員發生衝突,在個體和集體的對立面前,校園暴力就開始了,雖然不一定衝突即為暴力,但衝突導致的矛盾極易引發暴力。

暴力發生後,如果班級內部無法調節,又因為最小化管理成本且法不責眾,管理者往往選擇把錯誤推到勢單力孤的受害者身上,就算給予幫助,也極為有限,因為管理者只能制止明顯的暴力(毆打、公開侮辱、出現反響的事件),而在此之後,針對受害者的,各種以「玩笑」、「惡作劇」、「鬧著玩」為名目的潛隱型暴力就會把受害者逼到死角。

這就是校園暴力的本來面目。

事實上以暴制暴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並且只能由受害者實施,主要目的是讓施暴者畏懼,至少增加其「犯罪成本」,使其主動的放棄欺凌,以求保護自身。

因為只有施暴者主動放棄欺凌,欺凌才會停止,由第三方出面制止會讓其對受害者懷有怨恨,從而導致暴力行為在一段時間後死灰復燃,變本加厲。

基本情況就是這樣了,以上。
謝邀!對於校園暴力對我而說,我是絕對不會忍讓,因為如果你忍一次的話,就會被欺負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我只有在小學的時候的時候經歷過比起現在比較幼稚的校園暴力,那個時候在某個點就突然醒悟如果你一直弱下去,你就會一直被欺負永無止境,讓自己變強,是不被校園暴力的最好方法!同樣,在學校也別那麼裝X比你牛逼的人多了!除非你自己特別牛X!


校園暴力是不可能根除的,也是很難避免的。校園暴力不單單指同學之間的肢體暴力。還有老師的冷暴力和語言暴力,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暴力循環。而讓孩子能夠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不要成為施暴者就夠了。

校園霸凌的發生不是沒有理由的 大多是看你好欺負 想欺負你以此立威(不要不信 這就是現在的學生)

還有一些是看你有錢 想欺負你勒索你以獲得錢財

還有看你成績好 就討厭你 對你冷暴力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 你真的很討人厭 討人厭到所有人都不喜歡你不想理你但是沒有欺負你

我們?對校園暴力和校園冷暴力 通常沒有作用 因為有的事情不是靠人為就能解決的 要看施暴者的心理 施暴者或許過得很幸福或許過得很不好 但是要明白的一點是 施暴者過的好與不好和我們沒有關係 你憐憫他 誰憐憫被施暴的孩子?犯了錯就該往死里教育 父母親人往往是孩子成為施暴者的關鍵 教育方式錯誤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心理扭曲人格變態

我們對校園暴力能做的 不做施暴者 不做旁觀者 不做施暴者的親人 不包庇施暴者

最重要的一點 不做被施暴者 被欺負了就要欺負回去 欺負不回去只能說明你沒本事 懦弱 別拿其他東西當借口


欺凌者

  家長要教會孩子認識行為邊界

  「我們家孩子不就是扇了別人一嘴巴嗎?」「他不罵我們,我們能打他嗎?」曉航因為在學校里「欺負」了同學,被安排轉進了工讀學校。對此,曉航的媽媽一直憤憤不平,堅信「挨打的學生家長肯定拍馬屁了,跟學校有不清不楚的勾結」,孩子間的「玩笑」不值得如此大動干戈。

  溫方告訴記者,在他做過諮詢的案例當中,曉航媽媽的反應代表了不少欺凌者家長的心態。在中關村二小的校園傷害事件中,一方向另一方身上扣了廁所垃圾筐的行為,是否構成了校園「欺凌」和「暴力」也成了各方衝突的焦點之一。溫方表示,目前對於校園欺凌並沒有太過明確的界定。按照校園欺凌問題權威專家的界定,欺凌具備三個基本特徵,即「重複發生性、傷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這三個特徵現已被世界範圍內的眾多校園欺凌問題研究者所接受。然而,傷害性該如何界定等問題並沒有特別清晰。「我們更多考量的是被欺凌者的感受,孩子感覺自己受到了不正當的待遇,在心理上產生了痛苦的感受,不接受對方的『玩笑』,基本可以判定孩子受到了校園欺凌。」

  而校園中「小霸王」的誕生,與有著類似心態的家長不無關係。溫方形象地打了個比喻,孩子在家裡吃的都是小桌營養餐,而進入學校準社會後吃的是大鍋飯,在這一轉化過程中,孩子沒有得到很好的適應,在家裡為所欲為的行為沒有得到很好地矯正,因此模糊了行為邊界,成為校園「霸王」。從以往的統計情況來看,「欺凌者」在家庭教育上均存在缺失:在單親家庭、留守兒童等群體中,校園暴力更容易多發。

  此外,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欺凌行為其實也會為欺凌方帶來傷害。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心理科主任黃薛冰說,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成為欺凌方,還會鼓勵這種行為,以為這樣孩子就不會受欺負。然而,俗話說,強中自有強中手,惡人自有惡人磨。欺凌別人實際上是一種惡的傾向,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與人相處時,處處要佔上風,別人比他強他就受不了,總以欺壓別人取樂。長此以往,他在人際關係方面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這樣的孩子習慣通過拳頭去解決問題,與社會規範不融,就會被隔離在社會之外,很難與他人有深入的人際關係,沒有朋友、結了婚與家庭的關係也容易緊張。如果引導不好,這樣的孩子還容易出現反社會傾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此外,欺凌他人的孩子與自我相處容易不和諧,孤立隔絕的人際關係反過來也會影響他的心理健康。

 圍觀者

  學校要注重培養「公民意識」

  在一起校園欺凌事件中,除了欺凌方、被欺凌方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群體就是「圍觀者」。有研究發現,圍觀者在欺凌事件中佔有重要地位,當沒有圍觀者的時候,欺凌事件的惡劣性質會下降,欺凌時間也會縮短;圍觀人數越多,欺凌者的快感和被欺凌者的痛苦也就越大。

  溫方介紹說,美國對於校園欺凌事件的處理非常嚴格,除了對於欺凌方進行處置之外,對於沒有阻止欺凌行為的圍觀者也有一定的處罰行為;而我們國家卻並不是如此。「其實受罰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意識到,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應該怎麼做:你受到欺負了應該怎麼做,你看到別人受到欺負了你該怎麼做,這就是所謂的『公民教育』。」有專家表示,不少學校由於受到功利化教育導向的影響,只關注知識教育,而對於學生的公民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的意識都很淡漠。在溫方看來,在學校出現校園欺凌事件時,學校的處理方式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途徑,以此告訴學生,行為邊界在哪兒、如何學會自我保護並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持正當的行為。

  「對於校園欺凌事件的預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多方參與。而社會化的學習主要應該由家庭教育來完成,學校教育應該發揮補充作用。」

 鏈接:

  國外如何處理校園欺凌事件

  美國:反欺凌法嚴懲施暴行為

  美國從2000年以來開始立法嚴厲懲處校園欺凌行為,目前,全美約有45個州頒布了《反欺凌法》。這些法律要求學校職員見到欺凌行為時必須立即報告和干預,調查並懲罰加害者,通知家長,並需要提供心理諮詢援助,預防欺凌升級到槍擊。

 澳大利亞:政府支持提供培訓

  澳大利亞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組織和網站,如「反欺凌網路組織」和「澳大利亞無欺凌計劃」,以幫助學校了解欺凌現象,為學校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教師培訓的指導大綱。

韓國:開通校園暴力熱線電話

  韓國政府分別於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連續出台了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對策方案,並開通了舉報校園暴力的24小時電話熱線,將學校周圍二百米內設為警察負責區,並加強學校周圍安全巡邏。

日本:第三方機構進行調查

  日本不少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都設立了「校園欺凌問題對策委員會」等第三方機構。當學校中發生因校園欺凌問題而出現自殺等嚴重事態時,該機構具有自行調查的權力,對校園欺凌事件進行調查,防止學校或教育部門犧牲學生的利益。


這個問題提的太大,涉及方面廣切複雜,需要深度剖析。先睡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