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只是提供了精子吧

寧可刷手機,打遊戲。

有什麼辦法改善呢?


恩,在育兒方面被問的最多的兩個問題,一個是隔代育兒矛盾,一個就是喪偶式育兒。

生了孩子之後好多媽媽都發現自己更像是一個單親媽媽,每天累死累活照顧娃,但是孩子爸爸卻還是依舊瀟洒。孩子又不是媽媽一個人生出來的,為啥都要媽媽來管,這個不管是從感情上還是從孩子成長上肯定都是不好的。

然而,問題還是問題,抱怨肯定也是沒有用的,搞不好還會把氣氛搞的很糟,簡單給幾個小方法吧,具體情況請參照自家老公的性格酌情調整。

方略重於方法!

1.適當的甩鍋,孩子畢竟是他親生的,媽媽疼孩子,其實爸爸也疼孩子。適當的時候各位媽媽不放甩給老公,「老公,我今天有事,孩子就拜託你照顧了喲!」

然後自己完全可以出去放鬆一下,該幹嘛幹嘛,逛逛商場約閨蜜吃飯都挺好的,要不去健健身也不錯,還能提高一下自己。回家的時候也許你會發現孩子和老公玩的也挺好的,爸爸們是不會看著孩子挨餓不管的,只是平時媽媽們照料的太無微不至了,老公自然就偷懶。

2、敵動我不動,敵不動我動

當孩子他爸主動帶孩子的時候,媽媽就遂了他的心愿吧,就不要去插手了,除非老公明確表示需要你的幫助。

要是老公天生屬於「戳一下動一下」的類型,那就千萬別吝嗇自己的口水,儘管開口指使老公。

不會洗屁屁沒關係,打熱水總會吧;不會換尿布,拿尿片總會吧;不會沖奶粉,那幫孩子扶奶瓶總會吧……

把老公鍛煉成得力的左右手,不僅自己省力不少,而且等業務熟練之後,上手操作也就不遠了。

3、裝「眼瞎」

男人嘛,骨子裡面總是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英雄主義的,越被肯定幹勁越大。

所以只要老公願意帶孩子,無論做成什麼鬼樣子,都要大力表揚之,大力獎勵之。

4、扮「弱」

雖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但是在老公面前還是需要適當地扮「弱」,這樣才能激起老公的保護欲。

跟老公說話的時候,不要用祈使句,語氣要柔和。例如讓老公給孩子換尿布,「老公能幫我把尿布換了嗎?我腰好痛」就比「去,把孩子的尿布換了」讓人不容拒絕得多,聽起來也舒服得多!

5、帶娃要精簡

男人多半都是粗線條的,像吳尊那樣心思細膩的男人少之又少。所以帶娃這件事儘可能地精簡,步驟太過於複雜,那麼寶爸時常都是一臉懵逼態,參與帶娃的激情和程度都會大打折扣。

6、適當裁撤後援

孩子他爸對育兒參與度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家中帶娃的人員太多啦。一個孩子往往是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圍著轉,孩子他爸哪裡插得上手?

所以要想孩子他爸參與帶娃,那就必須適當地裁撤他的後援。例如可以這樣「老公,媽媽都好久沒有去跳廣場舞了,今天我來收拾廚房,你來帶孩子,讓媽媽去放鬆一下好不好?」

把他所倚仗的後援裁撤掉,「逼」他上陣。

方略就說這麼多了,還是那句話,具體方法各位寶媽自行領悟就好。

最後加個小廣告,我們是巴小象課堂,做兒童素質教育課程的,裡面有專門針對爸爸和孩子親子溝通的方法哦,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www.baxiaoxiang.com?

www.baxiaoxiang.com


這個問題很多人存在,我們家的爸爸雖然口頭上以及平時表現十分愛女兒,也確實發自內心的愛。但一旦到生活細節中,他寧願自己刷手機也不陪孩子玩。究其原因,我覺得是男性思維中的粗線條以及耐心不足等,不願意花時間和孩子玩一些很幼稚的遊戲,也煩於哄孩子,他們或許認為那樣不夠男人(至少有部分男性家長認為這種行為是幼稚可笑的)。分享我個人的經驗:

1.創造條件讓爸爸參與。選擇一些爸爸願意參與的方式和孩子親密接觸,比如周末外出遊玩,假期親子游。旅遊是增進父子關係的好方法。

2.發揮爸爸的特長,讓他感受到育兒的快樂。比如可以讓他搭積木,搭出很棒的積木,孩子很佩服,他也有成就感。

3.平時和他分享一些育兒方面的文章,讓他懂得育兒的重要性。看得多了肯定會有效的。

4.用自己感動對方。我本人是兒童閱讀推廣人,對孩子的教育很用心,並且身體力行,克服困難每天雷打不動和孩子讀故事,無論是外出還是在家,去到哪裡都帶著書。孩子爸爸就會感受到讀書的好處,有時候也會自願和孩子讀書。


在帶娃的問題上,很多媽媽一致認為爸爸們都不喜歡帶娃,把帶娃的重大責任全部交給媽媽們。但是事實卻是相反。

我身邊的很多寶爸告訴我,其實並非是他們不喜歡帶娃,而是他們在帶娃的過程中總是遭到媽媽們的嫌棄,謾罵,打擊。

就拿我身邊最好的朋友來舉例:

在我朋友還在月子中,所有關於孩子洗尿布,洗奶瓶......事情都是朋友老公在做,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是來自我朋友的嫌棄,嫌棄不是奶瓶沒有洗乾淨,就是孩子不會照顧,導致最後朋友老公啥都不管了。

就個人建議來說:

第一點鼓勵爸爸,建立爸爸照顧孩子的自信心

每個人生下來都不是當父母的,都是在孩子出生以後,一點一點學習如何成為父母的。相對於爸爸來說確實是無法成為媽媽那樣如何懂得照顧孩子的人,畢竟懷胎十月,在某些方面媽媽確實領先於爸爸。所以當爸爸主動要求帶孩子的時候,媽媽們應該鼓勵爸爸,給爸爸建立自信,告訴他已經做得相當好了,讓爸爸有帶娃的成就感。

第二點幫助爸爸,給爸爸出建議

很多媽媽反映孩子吃飯弄髒了,東西弄得到處都是,爸爸看見了也像沒看見一樣,不問不顧的。媽媽總是忍不住的吐槽:「你就不能把孩子臟衣服洗洗嗎?」而聰明的媽媽則是這樣回答:「把衣服用洗衣粉浸泡10分鐘,然後打兩遍香皂,手搓5分鐘,洗完後晾曬到陽台」,爸爸有了媽媽明確的指導,也就不會抵抗,而是欣然接受了。

第三點給予爸爸和孩子相處的機會

我發現不管是在外面還是在家裡,一般都是媽媽陪孩子玩,很少看見爸爸陪孩子玩,所以媽媽適當的時候也要留出一些時間讓爸爸陪孩子玩。媽媽可以躲在爸爸孩子看不見的地方,觀察爸爸與孩子互動的情況,如果出現爸爸解決不了的問題,媽媽再出來解決問題,慢慢的爸爸與孩子互動的次數增多了,自然也就喜歡帶孩子了。

第四點不讓家裡長輩參與帶娃

為什麼說不讓家裡長輩參與帶娃呢?因為人都是有依賴心理的。如果長輩過來帶娃了,不管是媽媽還是爸爸都會產生依賴心理的,就會把帶娃的重任分到長輩的身上,自己就沒有那種想帶娃的慾望,反正有人帶娃,我豈不是樂的自在。這樣的心理滋生就會導致在後期,長輩一但回家或是不再帶娃,爸爸媽媽就接受不了了,因為他們完全沒有帶娃的經驗,也不知道如何帶娃,就會迷茫不知所措,甚至產生排斥帶娃的心理,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娃出生的時候,由爸爸媽媽先帶,等到孩子到三四歲上早教的時候,可以讓長輩過來幫忙照看下,畢竟雙方工作都很忙。

以上就是在我身邊發生的帶娃事件而總結出來的一點小建議和看法,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互動交流!


正常,慢慢引導


每天嘴勤點,只要他一下班就招呼他他撫育孩子,和孩子互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