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60後是被毀掉的一代?


我父親就是60年出生,恢復高考後的第三屆大學生,之前看到上面一位朋友回答中提到的「生在了大躍進、自然災害,文革及餘波又貫穿青春」把時間節點概括的非常精準,這代人也趕上了好時候從改革開放之後,這些人正直壯年,有機會去國外看一看,而你們再一想,這代人所面對的是一個經濟繁榮的歐美,那些曾經的趕英超美?解救全世界的口號?只怕會在看見摩天大樓的那一瞬間徹底打碎。簡單講講我對這代人的感受那就是文革雖已去,對那代人思想和思考方式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他們成長在了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中,他們的小時候社會上要麼可以站著的人要麼是被打倒的人,也許只有好人和壞人,好人不會做壞事,壞人不會做好事。一個時時刻刻都在人對人鬥爭的年代(以上說的有點絕對)。後來又是改革開放,接觸到了西方世界之後又另一次衝擊,我父親的很多當年的同學,同事(通過各種手段留在外國的,找人結婚,讀書,非法等手段的人)西方的那一套東西成為了他們新的精神支柱,你今天再跟他們交談的時候聽他們講話的時候,仍然是有一種他們就是先進的,外國的就是好的。或者是唯民主而民主的政治觀點。對於不同的聲音就是斬釘截鐵的反對。很難讓自己去聽進去別的那一套的東西

與之相反的一群人,也存在他們就是文革遺毒,左棍,有些人多少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失意了,他們把很多社會上的問題歸因於打開了國門,或者經常轉發一些為文革翻案的小文章。在他們眼裡始終是想著均貧富這種事情,而且總是想替66-76翻案。我父親的同學群里經常會有激烈的衝突,兩幫人互撕最後為此他們成立了兩個不同的群,我家老頭又是也還挺義憤填膺的

我接觸的60後們給我的感覺,他們是非觀點非常的分明對於自己認為的事情不是對的就是錯的,「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這裡頭提到的包括我的父親和他們的朋友。其實往大了說我認為是缺少了辯證思考的能力。以下舉幾個例子:

幾年前興起過一個論斷被我爸和他們那代人奉為圭臬「基督教是西方發達的原因,所以信仰很重要」,「而中國人信仰缺失,所以中國人落後」我爸深以為然,我剛到美國第一年就讓我應該加入教會,斷斷續續一直在說,去年的時候爭論過一下

這個話題其實真的很大,我們二人的所爭執的理由都多少有些片面,但老實講這種思考問題時的邏輯以及關於事物好壞的看法多少有點簡單粗暴,我這樣舉例並不是因為我父親一個人這樣思考,我在很多我爸的同學還有我姑姑身上都能感受到這種思考的粗暴就有點像,文革時候那種邏輯,「喝個咖啡就是個小布爾喬亞,家裡有海外關係的就值得警惕。」所以有時候我姑姑拿出一些那種「中外對比文」,

(比如10年前,在我上初中那會兒,說國外超市做得如何好每天當天把食物扔掉就為了保持新鮮,而國內超市怎麼不新鮮,我是完全同意關於他們對國內奸商的控訴,但講真,我認識勤工儉學的學生,可以拿discount去把當天的這些食物買走這是員工福利,我也見過新鮮牛肉被倒到垃圾桶里直接,我當時親眼所見的時候是觸目驚心的,我個人(只是個人)認為歐美對於一些新鮮的界定就是浪費,類似於穿過一次的衣服就扔掉的習慣。而這如果我要是沒出過國聽那些移民美國80,90年代的叔叔阿姨說的話我恐怕以前也得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多少都有點嗤之以鼻,一是因為我本人在美國留學了四年,性子里對事物都比較好奇同時細心觀察,所以多少對美國社會和在很多公知眼裡「很好的外國習慣」有些了解,發現確實並不是那回事,第二就是他們這種構建關係上的簡單粗暴,這點尤其搞笑(那些中外對比文,有時候會喜歡列一二三四5??,之前我看了一下,發現如果要是拿來做GMAT的邏輯題,每個幾乎都是一道原汁原味的錯題 ?♂?)

剛才提到的是出國過的這些人,國內那些為文革張目的垃圾小文章和觀點,真的完完全全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完完全全的小學大字報水平,風格也是文革風,之前我還打開看過這種字很大很醒目,背景紅的晃眼,文筆嗎?充分告訴我66-76可能去當兵了,可能上山下鄉了,或者把您老師拉走批鬥了,總之真的不忍細讀。但觀察一下我的感受是,兩派觀點如此的針尖對麥芒之下卻又有著巨大的相似之處,那就是我前文提到的文革邏輯—這邏輯簡單粗暴,這邏輯非黑即白,這邏輯還有點屁股決定腦袋。

那代人真的遭遇了很多的苦難,物質匱乏,上山下鄉,與父母分別。面對了很多的衝擊,對於那些80,90年代出國的叔叔阿姨,在他們不客觀的批評母國的時候,我在國外聽到的時候多少能理解,他們這個群體真的是經歷了很多的變化,文革一次,改革開放與西方世界的巨大差異,還有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改革成果。

我個人認為那代人是被毀了的一代,但有必要去做出界定,這裡的毀,毀掉了是一些思想上的東西,一些別的時代成長的孩子可以享受到的他們卻享受不到的權利。不是毀壞,墮落,相反這代人作為改革開放的中堅力量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面對一個動蕩之後殘破了的國家,還有剛看到的外面的巨人們,那代人堅定的努力著,有了你我可以此時此刻刷著手機敲著字偷偷的滋個屁 ?


轉個段子

我們這一代,是孝敬父母 的最後一代 !我們這一代! 是養老靠自己的第一代 。

我們這一代,在動蕩中長大。晚婚晚育,只生一個孩子……聽說過:

公私合營。 1955年

人民公社。 1956年

反右傾。 1957年

大躍進。 1958年

大鍊鋼鐵。 58年一59年

吃食堂。 59年一61年

三年自然災害!59年一60一61年

經歷過:

學習雷鋒好榜樣!62年

破四舊立四新!64年一 65年

成立革命委員會!67年

文化大革命!66年一69年!

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68年

複課鬧革命! 70年

一打三反! 71年

工業學大慶! 72年

農業學大寨! 73年

批林批孔! 73年

割資本主義尾巴!73年

打倒四人幫! 76年

四個現代化! 76年

恢復高考! 77年

反擊右傾翻案風!78年

改革開放! 78年

分田到戶! 79年

國企改制! 79年

全民下海! 80年

工人下崗! 81年

社會整頃! 83年

萬元戶上紅榜! 84年

全民徹底下崗! 90年

取消社會福利! 2002年

國企工資福利改革!2009年

打老虎! 2014年

新常態! 2015年

新農合! 2015年

新股像乞丐,上市像阿蛋 2016年

房價飛漲,貧富拉開2017年

我們這一代,說不盡的苦中苦,話不盡的苦中情!我們這一代,有著各種頭銜:

少先隊、

紅小兵、

地主狗崽子,

貧下中農好兒女,

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

下放知青,

超生游擊隊員,

大集體工人,

國營職工,

下崗職工,

個體戶,

無業游民、

打工仔……。

我們還有各種光榮:

和封建社會決裂光榮,

與自己祖輩、父輩地主階級決裂光榮,

下鄉勞動、改造世界觀光榮,

獨生子女光榮,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光榮,

甚至掃街、洗碗、餵豬都光榮!

唯獨沒提倡下崗也光榮!

也許因為這些特殊的經歷,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都有種使命感,不遺餘力培養下一代。我們希望孩子一定要有知識,有能力,要過上好生活。

就這樣,我們默默地付出,過著完全沒有自我的生活。既要全力以赴的幹活,又要嘔心瀝血的培養下一代,還要全身心地贍養老人……

然而我們現在老了,可是肩上的擔子沒有幾個真正卸下來的,我們不敢老,因為上有老!在孝敬老人的路上,我們都有故事。

記得我們的長輩,早就開始依賴子女了。

我們大多很小就做飯,幹家務,帶弟弟、妹妹;成年以後自然也是被父母呼來喚去。

我們的長輩,是被解放的一代人,好像他們也不屬於自己,更不懂得怎樣培養子女,怎樣愛子女,但養兒防老是懂得的,依賴兒女天經地義。

我們的父母已八九十歲了,還需要我們這群子女們照顧和贍養,所以我們不敢老!

老的我們不得不管,小的我們也不能不管!

早婚早育的夥伴們,要幫子女洗衣做飯帶孫子;晚婚晚育的,要供養子女念研究生,讀博士生,出國留學;晚婚晚育子女還沒結婚的,要操心給子女相親找對象,操持著為子女買房,結果又成了房奴……

我們這一輩和上一輩不同,我們非常懂得怎麼去愛我們的子女!因為我們的孩子也不容易,他們肩負父母的無限寄託,拚命在考試的路上掙扎,拚命在職場上掙扎。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累,所以能幫的一定要幫。

我們的子女和孫子女都需要我們照顧和幫助,所以我們不敢老!

我們不敢老,因為存款少,我們的祖輩大都是農民,沒有豐厚的家底,我們自己賺的也不多,用的還不少。

說什麼錢多錢少,夠用就好,其實都是自我安慰。日子過得緊巴巴,省吃儉用也就算了,還不敢生病,不敢聚會。退休工資低的,還要繼續打工,攢錢養老。

我們不敢老,因為放不下,我們唯一的享受就是幾個人湊在一起吃點飯,同學聚會游一游!

可悲的是,很多人為了給子女攢錢,繼續打工,聚會也不能去;有的好不容易出去了,因為還肩負著孝敬父母的責任和帶孫子女的任務,只能匆忙的去,忐忑不安的玩,急急忙忙的回,僅僅留幾張照片,算是給自己一點安慰!

我們這輩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捨不得花,各种放不下,為自己活,為他人生!

我們不敢老,可是,我們當中很多人,因為長期的勞累大多有毛病:「三高」、痛風、老年病,無錢買葯思想病。

我們沒依靠,不能拖累兒女們!到了法定退休年齡,大多數人還在發揮著餘熱。

一路走來,我們實在不易,但願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一個幸福晚年!

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請孩子們仔細看看,我們這一代人所有的經歷。


謝邀。

因為他們生在了大躍進、自然災害,文革及餘波又貫穿青春,他們被某些不懷好意自私自利的人害慘了。

不聊,再聊就該進小黑屋了。


文盲一代,把任性都放在子女身上的一代,控制欲極強一代,


60後還是比較幸運的,1970年代課業負擔不重,他們有隨意玩耍的童年和少年。在青春早期,趕上了改革開放並成為最先的受益者。可以說是生逢其時,在開啟人生的關鍵時期沒有被耽誤。他們還自然而然地承襲了舊體制的餘溫,那時學費極低,更沒有什麼擇校費、贊助費。畢業後國家還包管分配工作。


他們生長的年代思想變化幅度可能有些大。


因為文化大革命使他們喪失了人性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