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騎士真是爛作二連擊,這麼大一個IP不能認真點拍嗎?演員這麼辛苦最後還要為一個屑作被噴,為了買玩具真的可以不顧劇情了嗎?


因為東映已經不是那個處在風口浪尖,需要使勁渾身解數才能立足的時代了

對於那些資本而言,「為了賣玩具不顧劇情」是正確且合理的,因為他們所要的就是通過所謂的特攝劇為自己的產品打一個每周日20分鐘一次的大廣告。

我們覺得好的,那些個優秀的作品,大多數是早期霓虹「工匠精神」的體現。

但現在既然成為了財團B的「階下囚」(雖然這樣說真的很難聽),很多時候不僅是身不由己,更多時候是製作團隊的質量低下和近乎0的突破所導致的。

而正是那個艱難的時期才是黃金的時期,2000年假面騎士空我的誕生,奠定了平成騎士的開始,現在早就能夠在曾經的作品所建立的口碑之上揮霍度日了,要注意這裡的揮霍指的不是錢而是騎士ip的口碑,現在能做成這樣的根本原因,一是之前說夠玩具廠商,即資本介入的內部因素,二則是對觀眾的篩選同化和觀眾審美水平的下降,也是外界因素所導致的。

其一,現在的假面騎士的創作大多是資本把著大方向,編劇根據大方向製作劇本並進行檢查(如果有檢查機制的話),本身一些編劇碰到一些特定題材就是沒有辦法寫得特別出彩,再加上資金限制,騎士棚的待遇和戰隊比確實差了一些,人錢少了,也自然導致某些部分拍得,不盡人意

高寺成紀是燒錢能手,拍東西演員喜歡觀眾也基本都喜歡,就是喜歡搞大量燒預算又賣不動玩具的大場面,白倉伸一郎則相反,擅長用少量預算就糊弄出都能接受但是不怎麼優秀的東西出來,資本傾向於後者,因此也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如果想認真拍假面騎士,首先得再出幾個像高寺成紀這種看特攝長大而且希望製作出對小朋友的世界觀負責的特攝劇,其次得有像漫威電影那樣能燒錢的實力,可以不要超多經費的浪費,但是必要的支出絕對不能糊弄,觀眾可以接受全程只有一個形態打到底的騎士,觀眾可以接受沒有華麗特效單靠硬碰硬的真實打鬥,但觀眾是不可能接受三觀有問題,世界觀畸形,主體思想不明確甚至是站不住腳的劇本的,那些個腦子裡裝滿黑深殘、想一出是一出的編劇,最好麻溜地從東映里滾出克。


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1.製作團隊能力不足。隨著井上敏鬼、小林阿姨等人的封筆,好的監督也晉陞後台。優秀且穩定的團隊已經不在,現在的劇組火候不足。

2.假面騎士這個IP的創新方向尚不明確。假面騎士的創作思路已經到了瓶頸期,雖然試著找老虛,高橋等編劇試著跨界創作,但在劇情上的成效有限。所以在不知道前路如何的情況下,不如乘著沒有生存壓力的時候大膽嘗試,儘可能的挖掘可能性。

3.現在的假面騎士的創作難度巨大。雖然是廣告番,但是為了賣玩具必須要在編劇創作理念和商業計劃之間找到平衡點。還得根據玩具市場銷售的情況調整劇情(快警的慘劇歷歷在目)。在這種高強度的製作條件下,製作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結合以上三點,可以得出結論,既然能躺著賺錢,為啥還要站起來呢?


這個還真不能說就是東大媽的鍋,大IP企劃涉及的事情太多了。

首先,資方的財團B提供了這年度的玩具概念和設計,東映方製作組的劇本細節創作就受到這前提限制,前期幾話出一個新形態肯定都是算好的,但不可能開始就給你後期強化、電影特別形態等的一年份全套設計。而對某些「零碎」配件比較多的作品還需要考慮具體使用往上靠著寫戰鬥戲,這個難度很大的,我不說你行你上,但請考慮一下在給定的戰鬥形態和已有道具條件下你能做出更好的成果嗎?

第二個因素是假面騎士本身的轉型,昭和年代的騎士與當時很多子供番一樣走大半獨立單元劇偶爾來一兩個新要素(換幹部、新技能等等)的模式,錯過幾個1話單元影響不大。而現在則是有一個長期線索構成階段化情節的連續劇,很多角色的成長和人物塑造是一點一點分散在平常的2話組裡面但還是連貫積累下來的,這就導致你不能「切割」跳集來改善劇情體驗,一旦出現某個突兀轉折會直接影響整體的劇情完整性和合理性,換言之就是考驗劇本作家的水平。看看隔壁戰隊同樣是東映拍攝B社出玩具,但是因為仍然沿用子供番路線的基本劇構(日常角色聚焦單元+重要節點主線增加新要素)做團隊群像劇,即使單回出問題對整體的影響極小,就顯得「穩」了。

接下來談談01(時王我自己沒看就不說了):

其實01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主題在科幻創作中並不新鮮,特攝劇範疇里也是有關於機器人有沒有「心」或者說感情的探討的,老司機的反派怪人不都是機器人么,往前看金屬英雄也有機器人主角。但是一如往常部分騎士採用的幾個關鍵片語合不好寫一樣,這一作的理念關鍵詞選了「夢想」成了問題點的源頭。按初期設計我猜測原案是通過表現行業中工作的機器人與對應職業的人對比來寫「夢想」,同時塑造主角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夢想的成長故事,但是明顯這人設不對呀。飛電或人開篇的「搞笑藝人」標籤對劇情發展有什麼用?父親型HumaGear對他的信念/人生觀影響這個重點沒有展開令他的說詞淪為喊口號對別人完全沒有說服力;老千則是矛盾集合體,感覺編劇一直就沒叫准他到底是「社長」這個角度的理念對手還是整個劇情的大反派,一會兒迷之自信掌握一切一會兒又被自己的操作打臉。結果不破成了全劇唯一正常發揮的亮點。這個總的來說是編劇在條件限制(新冠疫情肯定影響了中後期劇本和拍攝)下沒發揮好,可以算非戰之罪。


首先要知道,假面騎士如何賺錢?

並不是靠收視率和那點點版權費,而是玩具。

玩具越多,不管是只買部分憧憬英雄的小朋友,還是收集愛好者,情懷向的大人,都會增加消費力度。

所以騎士的一部分劇情就是因為玩具而生的。

01口碑轉變的商戰篇。

或人從開局有實力有夢想的小社長,變成了只會空談嘴炮的資本家。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商戰篇的戰鬥,沒贏過。幾乎完敗老千。

因為

1,千騎要出腰帶,需要保護期保證銷量。

2,不破要出加特林形態,這個形態是所有前期動物的合集。劇情設定是老千截取了01的數據。

這兩點結合,導致每次戰鬥都讓老千打爆或人。

觀眾會喜歡一個次次失敗還要高談夢想的人嗎?

他珍重的修碼吉亞次次被老千打爆,他卻什麼也做不了,還要帶著伊茲講笑話賣萌。

而縱觀全局,老千的作用就是拖戲+噁心人。

如果老千沒有騎士形態。只是指揮刃姐。

不破也不出加特林。

讓商戰篇或人雖然可能會輸,但每次都保護了自己的修碼吉亞。

那麼觀感會好很多。可惜不行,一定要賣玩具。

老千的洗白也突兀至極,幾乎沒什麼鋪墊。

一集就從把人當成道具的黑心商人,變成了心善良民。

可以說因為留給01的篇幅不夠了。

說真的,如果01隻有滅亡迅雷篇和亞克複活篇。

起碼也是一部平凡及以上的作品。

但是要賣玩具啊。


挺認真的啊……

如果是老粉絲一路看下來就會發現其實拍攝水平挺穩定的,新十年後呈穩定下滑趨勢╮( ̄▽ ̄"")╭

本來以為到build屬於白倉坑人,後半段直接踩到下限,但是發現zio還能刷新下限。

當你以為zio就是下限的時候,其實也沒錯,平城下限。令和假面騎士01,既是令和最菜,也是令和最強,起碼還能堅持十天╮( ̄▽ ̄"")╭

但是大家不要看了01之後就放棄治療,要對編劇們有信心,萬一01真就是令和第一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