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具體是看哪一部分。

我一直覺得《簡·愛》的結尾是很失敗的部分,意外繼承財產和羅切斯特家的大火,有一種上帝之手(特意修改一下,這個在劇作法里叫「機械降神」)的感覺,將兩人在一起的障礙掃除了,同時也符合了勃朗特想要表達的主題。怎麼說呢,站在社會歷史批判的角度,勃朗特其實沒有掙脫她十九世紀的思想,把想要實現女性獨立的願望寄托在繼承男性遺產的身上,但是這在當時也是差不多能到的最優解了。一句話來說就是,這個結尾不好,但是要想達到勃朗特想要的東西,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當然,《簡·愛》其他的部分還好,比如在哥特小說的基礎上塑造了很好的恐怖懸疑的氛圍,還有在面對不公正的婚姻前說出了「我和你是平等的」這樣的話,比瑪麗蘇網文強了不知道多少呢。

——————3.8修改的分割線——————

換一種說法來說,《簡·愛》其實就是當時流行的哥特小說,但是它不同於大部分哥特小說的是,它塑造了獨立堅強的女性,一個敢於反抗的女性,這扭轉了哥特小說當中羸弱女繼承人的形象,所以這是為什麼它比同時代哥特小說留存於文學史的原因。


或許不是作者的缺陷,而是譯者的缺陷。

反正……小時候被翻譯體的書勸退了好多回


缺陷就是沒有脫離時代背景吧。工業化剛開始,女性工作崗位少、勞動力少、平權運動還未開始,只能以繼承遺產這樣的方式來取得經濟獨立。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了。換現在的話,作者估計就會寫,她努力工作,取得了階級躍升,平等地站在羅切斯特面前。

並不覺得《簡愛》是瑪麗蘇類型的。上次看已經是四五年前了,記憶仍很深的,是簡愛在孤兒院時候結交的那個堅韌優雅的女孩子,孤兒院嚴苛的環境、一死死一片的傳染病和慈愛的女院長。

是簡愛後來回到舅媽(姑媽?)家裡,她不原諒她,但仍陪她離開人世。

是簡愛有勇氣離開羅切斯特,去當了鄉村教師,然後又有勇氣回去、面對愛情與自己的時候。

我看瑪麗蘇文時候,女主要麼任性要麼蠻橫,要麼白蓮花要麼有心機,她們所有的依靠就是男人們,看不出一點兒獨立精神與自由靈魂。不過這麼說也不太好,畢竟十餘年沒看過瑪麗蘇文了,誰知道現在的瑪麗蘇進行到哪種程度了?只覺得本性難移而已。

能這麼想的人只能說很遺憾他們小時候沒有培養出對名著的欣賞能力,不過也不是來不及,多看些好書吧,別總是想「名著怎麼還不如網文」。


我覺得拋開了作者身處時代來談其作品的先進性和開創性都是耍流氓。

小美人魚的故事套路俗死了,被王子認錯了救命恩人,這個橋段都被現在的霸道總裁小說用爛的臭大街了,怎麼安徒生還在用?我怎麼感覺小美人魚寫的還不如霸道總裁小說呢??


提問者是女性嗎?

簡愛這部作者文筆,性格,性別,年代都太巧了。而現代人看不到作者底稿,小說的每一個字元用不精確都會讓讀者感受不一樣。

簡愛不是讀不讀都沒關係,如果是沒價值的瑪麗蘇文為什麼一直都受歡迎。也不是非常瑪麗蘇沒價值。

過程中加入了自我意識。感情被動,預感,浪漫氣氛,哥特式風格。想法,心理描寫,悲情恐怖片段,二人獨處更是讓人走心程度比《悲慘世界》這樣的大家族小說高。

簡愛作者寫出的是平等,愛情自由,壓迫與慢性反抗。也慘也不慘。

本就具有身世悲慘的女主最後實現自我,不管是浪漫感情,幻想,濃厚的描寫,還是怎樣。是一種對讀者的鼓勵,並沒有拉遠劇情,也不像穿越劇,在現實中有這個一定概率就有可能發生,不離譜,這樣寫無可厚非。我看了史記,尤其是在工業年代的英國。多多少少有人發自內心喜歡讀這部小說。

現實主義小說寫的就是貼近現實需要,共情。

如果說大體有問題?

難道這樣寫:我出生在牧師家庭,舅舅不疼姥姥不愛,一直我的物質貧窮,一直精神愛情貧窮。結果會怎樣?。


我覺得應該全怪讀者

瑪麗蘇幾年前還是不合理的、全世界圍著女主轉的言情小說...現在詞性弱化了?難道套路就是瑪麗蘇嗎...那是不是迪士尼公主也能叫瑪麗蘇了...


我覺得可能是時代不一樣吧,在現在看來側重點一般不會在簡愛的自尊自愛,反而看起來像一本瑪麗蘇小說。但在以前看來,就會更加凸顯出簡愛的這種個人與那個時代不同的性格來。但它確實和一般的瑪麗蘇小說不一樣,雖然裡面的故事可能過於瑪麗蘇了。


反正我覺得吧,翻譯的簡愛可以說是逐字逐句抄襲下來的,由翻譯者書寫的故事。

不單單是簡愛,我覺得大部分都是,文章屬於簡單的情況下我比較喜歡看原版

所以說表達其實也不應該全是作者的問題,我覺得翻譯者的問題可能也有。翻譯過後的東西,我覺得主要是理解文字下面所隱藏的意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