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 主觀色彩很濃

徠卡Q2

簡單造型 方方正正 的

松下lx100

富士xpro3

還有哈蘇x1d2

這些好像都蠻有共通點的吧

較為簡約的設計,簡單的顏色和結構,直角配合圓角矩形的過度,看到他們會讓我想起iPhone4的那種美感

至於現在的單反系統,佳能和尼康單反就和好看沒什麼關係了(個人觀點) 但 尼康無反做的還是比佳能無反要好看一些;索尼的A7系列雖然說不上好看的要死那種,至少相比佳能尼康單反來說,那是好看很多的

奧巴的美感跟富士來的感覺差不多,只是富士相對來說線條更硬朗,奧巴更為柔和,對我而言要對富士更偏愛一點。

以上


我覺得阿爾帕比較顏值


現在大眾款的那些相機就不用拿出來了,最多也是仿旁軸

旁軸數碼相機其實十五年前就有了,富士的只是旁軸造型

數碼旁軸的魅力-愛普生R-D1細品(上)_數碼相機_數碼影像評測-中關村在線?

dcdv.zol.com.cn圖標

雖然這個是玩具,但是居然能拍

復刻版祿萊Rolleiflex MiniDigi AF5.0?

www.nphoto.net圖標

再發幾個真傢伙

徠卡的還不夠,必須是限定版 聯名款

MONCLER 徠卡聯名款

M10-P白色版

Leica M10「Edition Zagato」特別限量版

徠卡Q Khaki

徠卡Q2 「像素」特別版

熊本熊聯名版 Leica C

熊本熊聯名版 Leica C

哈蘇 X 法拉利 鎮樓


那必須是女王手中的祿徠35。

上個世紀60年代,由於35mm相機各項性能的快速提高,以及膠片顆粒得到極大的改善,使得35mm相機替代又大又笨的雙反相機的呼聲日漸高漲。日本的奧林巴斯公司從1960年開始發行Olympus PEN系列半格機產品,迅速佔領了微型機市場。到1964年已累計銷售PEN系列相機580萬臺。此時的祿徠公司關注到這種發展趨勢,於同年推出了使用 16mm膠捲的Rollei 16s相機,為日後所生產的Rollei 35相機奠定了所需的技術基礎。1966年祿徠公司適時推出了Rollei 35型相機,率先在高檔微型機上使用了24×36mm規格的底片,以此在整個世紀中定立了高檔微型機的標準。該機體積小巧(97×32×60mm)、重量輕(370g)、設計獨特。這部當時世界上尺寸最小的35mm相機的誕生,開始了Rollei袖珍相機的嶄新曆程,同時也開創了實用相機微型化的先河。

Rollei 35相機是由世界著名工藝師兼天才設計者海因茨·瓦茨科親手設計出來的精品。該機機身的前面板上別出心裁的設置了光圈調節盤和快門時間調節盤,機頂設有追針式曝光表,測光系統採用了高森的技術和元件,可以幫助獲得準確的曝光。Rollei 35相機的快門時間為B門、1/2—1/500秒;採用40mm f/3.5鏡頭,光圈:f/3.5—f/22,大部分為卡爾·蔡斯(Carl Zeiss)的傳統4片3組天塞(Tessar)結構鏡頭、少量施耐德(Schneider)鏡頭和一部分Rollei標記鏡頭。標有Rollei標記的鏡頭,既有德國產的,也有新加坡產的,仍然採用天塞結構。該機目測調焦,最近調焦距離0.9m(調焦環上的刻度在制式上有差別)。Rollei 35相機,小巧精緻,在手中把玩給人一種典雅、華麗的貴族氣,即使不是攝影專業人士,觀看此機也無不被它至今依然新奇的造型和精美的製造工藝所征服。

附上不同版本的祿徠35


賓得Q系列EVA限量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